越丰村位于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高桥街道东面,南邻
海宁市斜桥镇交界,东接
屠甸镇汇丰村,北接该镇
新丰村,西与镇楼下谷、
范桥村相邻。桐九公路与
沪杭高速公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
概括
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地形平坦,
平均海拔3.2米,河道交错,水质良好,环境优美,是典型的
江南水网 地区. 总耕地面积3168亩,其中水田1685亩,旱地1483亩,人均耕地1.1亩,土壤有机丰富,土质疏松。
越丰村行政属高桥镇,地域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26个村民小组,756户,总人口2834人,2007年村民年人均收入8963元,村级
可支配收入133。88万元。
该村村完善农函大教室和阅览室等科普场所,新增了科普刊物和科普图书,还添置了一台电脑,开通了远程教育和东方科普网,方便了电教化教育和培训工作。累计总投入资金 1.85 万多元。为全面深入地开展科普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两年来,由于大力开展了科普宣传活动,干部群众科技意识的增强,科技素质的提高,该村的单季晚稻长势良好,蚕桑获的了丰收,引进猪,羊优质品种,形成10户养殖大户。发展了“
榨菜基地”。榨菜龙头企业签定定单2410 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常性科普活动使村里的封建
迷信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共有466 户成为五好家庭。该村也成为了
桐乡市市级文明村,
嘉兴市市级三无达标村。
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为晏城乡第七、八村,1953年组织互助组; 1954年办起初级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属南城乡,同时七、八村合并成越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划入
万年桥、王介斗、高地上3个自然村后改称为越丰大队,属南日人民公社南日管理区;
1983年为南日乡越丰村。现属
南日镇。全村由王介头、高地上、万岁桥、赵介木桥、朱介门、扶国桥、陈介木桥、车坊上、张介墙门头、李介木桥、颜介浜、塘上、转向浜、陈介石桥、同和桥、朱介木桥、南沈门、安桥头、钱介里、旱浜头、康介里、周家角22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南沈门。总面积3.3平方公里。
1992年,全村728户,2825人。
经济规划
越丰村是新崛起的皮革皮衣之村。1979年,村里仅靠6500元贷款,购置几口大缸,大队会堂作厂房,办起鞘皮作坊,由10多个农民,靠手工操作生产低档的皮鞋衬里革和帽子革,第一年只盈利3000元。1968年投资50万元,扩大整饰车间,建起了二层楼房。是年底,产值52万元,利税8.6万元。 1987年产品市场饱和,难于推销,严重积压,资金短缺,采购不到原料羊皮和化工辅料,村办厂面临停产。面对现状,厂长组织力量,分别南下北上,调查皮革市场状况后,作出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走出口创汇之路的决策。为解决资金、设备、技术、人才、客户等问题,厂长又奔波在横向联系线上,一而再地到
浙江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攀亲”。在县、乡
有关部门的大力促成下,终于与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结为亲家,双方签约,确认越丰制革厂作为浙江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外销皮革的定点
加工厂,但要求保质、保量、保时完成公司所需要的出口产品任务。
企业有了外贸部门的出口靠山后,厂以“客户至上,信誉第一”的经营宗旨,以周到、规范、优质、及时的服务获得了外商的赞誉。1987年10月,一位
德国客商欲订购
褐色绵羊皮服装革,要求在一周内拿出样品。厂长立即赶到
杭州市,随即回厂安排试制样品。这个厂当时只能生产黑色羊皮,试制彩色羊皮还是头一次。试制任务由生产技术科科长陈娟芬承担。陈娟芬以前曾在整备、
鞣制整饰车间当过工人,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她在试制室里整整三昼夜,经过10多次的反复试制,终于按客户要求试制成功了棕色羊皮,联邦德国客商在登机前见到样品,连声称好,一次订货5万张。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厂长们深深感到产品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先进的技术装备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条件。这个厂在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的帮助和支持下,添置和更新了机器设备,特别是用外汇68.3万美元,先后从
德国、
意大利引进了数台电脑控制的关键设备;投资1500万元,引进国产配套设备;新建厂房2万多平方米,从而改变了原来落后的手工操作,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和档次。皮革色彩从单一的黑色增加到大红、海蓝、桔黄、
褐色、仿古、
杵磨等30多种,皮革品种已达700多个,从单一的羊皮服装革发展到能生产各类
羊皮革、
牛皮革、猪皮革。
1989年以来连续开发了蜡感
绵羊服装革、羊皮美花革、羊皮磨花革、防水羊皮服装革、丝绸感绵羊服装革、牛皮皱纹革、出口包袋革等8项省级新产品,其中拳头创汇产品蜡感绵羊服装革被省、市科委列入
星火计划项目,还被国家科委确认为1992年度国家级重点研制新产品。同时,厂领导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开发,从外地聘请了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退休技师、工程师,常年担任技术指导和顾问,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他们还邀请有关科研人员和学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艺技术进行考察,并讲授现代化经营管理知识和文化科学知识,努力提高职工素质。该厂密切注视中国外
制革技术的发展情况,多次到中国同行先进单位学习取经,并与美国
罗门哈斯、荷兰考曼夫公司、
意大利蒙古斯塔
集团公司、德国
巴斯夫和
拜耳集团等进行技术交流,引进和消化最新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赢得了外商的青睐。产品销往
德国、
日本、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20个国家和地区。
越丰制革厂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职工9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45名,拥有各类制革缝纫机械设备314台(套),
固定资产1900万元,形成羊皮、牛皮及
皮革服装三大车间,年加工经营各类革皮210万平方米,皮革服装4万件的生产能力,成为桐乡县大型企业、
浙江省省级重点骨干乡镇企业,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大户,被中国国家农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先进单位。
1991年完成工业产值11974.32万元,出口商品交货值6616.92万元,实现利润724.91万元;1992年工业产值144082.9万元,出口交货值5479万元,实现利润780.9万元。
发展现状
越丰制革厂的发展,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兴旺发达。工业因势利导,快步发展。先后办起了南日皮件厂、越丰皮件厂,生产各种男女
皮革服装。1992年投资300万元,兴建联营企业--嘉丰电器厂。是年,全村工业
总产值14232.9万元,外贸销售5479万元,实现利税789.8万元。
农业投入增加,产量不断提高。越丰村长期来依靠传统农业,以粮食、蚕桑为主,兼畜牧,还有
榨菜、
杭白菊、
诸葛亮菜、
小黄鱼、小湖羊等土特产。重视农业基础建设,用于新建修建机埠,修筑暗渠道等
水利设施资金计20.54万元;全村年支付14217元,对农户实行免收农田灌溉费和脱粒用电费;为调动纯农业户的生产积极性,村里每年发放贴农金计53000元;对农户每年上交的“三上交”款(
管理费、公积金、公益金)仍留给村民组使用,以壮大组的集体积累,全年计16658元。粮食一年三熟(春粮、早稻、晚稻),年产量:1950年485.3吨;1956年605.4吨;1978年1570.4吨;1984年全面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一年,当年产量1956.5吨,为历史最高水平。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粮食复种面积适当减少,粮食产量相应下降,至1992年复种面积3382亩,年产量1179.8吨。蚕茧一年饲养五季(
春蚕、夏蚕、早秋蚕、
中秋节蚕、晚秋蚕),年产量:1950年11.2吨、1956年14.3吨、1978年30.8吨、1992年86.6吨。
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1992年全村人均收入1887.54元(
年终奖未计在内),比1978年增长10倍多,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自1986年开始,占全村85%的平房先后改建成了楼房。
公益事业发展较快,投资35万元,接通南日汽车站至村的柏油路,全长3公里;投资67081元,村民组之间浇通水泥路面,计长9583平方米;投资3.6万元,修建民桥6座;投资25万元,新建村校教育大楼一幢;投资3万元,新建村级卫生保健站楼房3间,添置卫生设备,配备医生3名;投资30万元,全村开挖自来水深井4口,100%的农户饮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还有各类
养老保险、家庭
财产保险、年终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费等,全村支付共计10.087万元;对贫困户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子女或本人进厂,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全村拥有
固定资产2050万元,
程控电话通全国和世界各地,传真电报直达通讯等现代化设备已进入越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