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涛,男,1965年3月出生于中国,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在1982至1992年间于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完成了学业,并获得了
历史学博士学位。1992年7月起,黄兴涛加入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并在此期间晋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还曾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目前担任明德书院院长、历史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学部主任。黄兴涛的研究领域涵盖清史、
中原地区近现代史,尤其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思想史、中西关系史。他的研究成果广受认可,曾获得多项奖项,包括2015年度
长江学者称号。
1992年7月,黄兴涛开始在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2000年,他晋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曾担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现为明德书院院长、历史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学部主任。
黄兴涛还兼任多个学术职务,包括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心”和“近代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理事、《
清史研究》编委。
黄兴涛的研究兴趣集中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思想史、中西关系史等领域。他的主要论著包括《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
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
文化怪杰辜鸿铭》(台湾修订版改为《文化怪杰:辜鸿铭评传》)、《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
康乾盛世历史报告》(合著)等。他的主要译著有《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自画像》(1998年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辜鸿铭文集》、《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等。他还主编了《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中国文化通史》(副主编)、《
清史编年》(副主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副主编)等。
黄兴涛在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形成和认同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提出了对
中原地区历史上“中国”与“王朝”认同的一致性的见解。他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关注和同行的认可。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在其创刊号上发表了他的论文,并在“编者按语”中强调了该研究的重要性。
黄兴涛在近代中国新名词、新概念及其思想文化内涵方面也有深入研究。他发表了多篇论文,探讨了这些新名词的来源、传播和社会影响。他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一篇论文被
日本学者翻译成了
日语。
黄兴涛在民国文化史和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领域的研究也颇具创新性。他对民国时期的社会和文化互动、价值取向和主旋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中共文化“民族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在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黄兴涛的研究成果丰硕,他曾获得多项荣誉和奖项。2003年至2004年间,他在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日本
神户大学进行了一年的访问研究。2001年,他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2年,他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
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二等奖。他的著作《
文化怪杰辜鸿铭》和《
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分别获得全国普通高校第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参与编写的《
清史编年》获得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黄兴涛还主持了多项国家教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如《近代西方主要汉学家研究》和《近代中国新名词的形成、传播与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等。他目前正在主持《清史·通纪》分支项目的研发。
黄兴涛的论著丰富多样,涵盖了广泛的学术领域。他的作品包括专著、合著、译著、主编的丛书等多种形式。他的主要论著包括《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
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
文化怪杰辜鸿铭》(台湾修订版改为《文化怪杰:辜鸿铭评传》)、《闲话辜鸿铭——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
康乾盛世历史报告》(合著)等。他的主要译著有《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自画像》(1998年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辜鸿铭文集》、《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等。他还主编了《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中国文化通史》(副主编)、《
清史编年》(副主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副主编)等。
黄兴涛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他曾获得多项奖项,包括2015年度
长江学者称号。他的研究成果《
文化怪杰辜鸿铭》和《
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分别获得全国普通高校第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参与编写的《清史编年》获得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