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忠邦
德川幕府首席老中
水野忠邦(1794年7月19日—1851年3月12日),幼名于五郎,是江户时代后期的大名和改革家,江户幕府首席老中。他曾为第12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庆推行天保改革,试图防止社会和经济的日益衰败。水野忠邦是唐津藩第3代藩主水野忠光的次子,因长兄夭折,于1805年成为唐津藩的世子,1807年见第11代将军德川家齐与其子德川家庆。随后,官任从五位下・式部少辅。1828年任德川家庆的教师,1834年升任幕府首席老中。1837年德川家庆出任将军后,开始掌握幕府实权。
在他的改革中,水野忠邦通过中原地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遭失败的教训,认识到日本如果不能解决国内矛盾,就难免受西方国家的侵略。他力图恢复德川初代尚武美德,坚持个人和政府都要简朴,发布难以实行的节约法令。为了制止商业经济发展,他免除了贵族欠中产阶级的债务;废除他的前任发给商人行会的许多执照,还命令移入城市的农民返回乡村。然而,当他计划没收江户城大阪附近的大名领地时,却遭到极大反对,终于被将军免职。1851年3月12日去世,享年58岁。
人物生平
首席老中
水野忠邦,唐津藩第三代藩主水野忠光之次子,于宽政六年(1794年)6月23日诞生。自幼便承担起家族的重任,因兄长早逝,他成为唐津藩未来的继承者。文化二年(1805年),年仅十一岁的忠邦便受到幕府高层,包括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及其后继者德川家庆的接见,并被授予从五位下式部少辅的官职。
随着年岁的增长,忠邦于文化九年(1812年)继承家督之位,并展现出对幕阁权力的渴望。他用巨额的钱财买官,并于文化十三年(1816年)成功晋升为奏者番,但受限于唐津藩需承担长崎警备的责任,其仕途一度受阻。然而,忠邦并未放弃,他在文化十四年(1817年)自愿放弃部分领地,从唐津市转封至滨松藩,以寻求更大的政治舞台。
忠邦的政治生涯在文政年间迎来转机。文政八年(1825年),他出任大坂城代,并晋升为从四位下,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幕府中的地位。文政九年(1826年),他兼任京都所司代与侍从。
天保五年(1834年),随着前任本丸老中水野忠成的病逝,忠邦被任命为新的本丸老中,并于天保八年(1837年)兼任胜手御用挂,最终在天保十年(1839年)成为首席老中,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巅峰。
天保改革
水野忠邦在担任幕府要职期间,面临着双重严峻挑战:一是外国船只频繁接近日本近海,对海防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二是幕府财政在大御所政治的阴影下,已陷入极度困境。然而,在德川家齐将军在任时,由于水野忠笃、林忠英、美浓部茂育等重臣的掌控,忠邦的改革计划难以付诸实施。
天保八年(1837年),随着德川家庆成为第十二代幕府将军,政治格局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天保十二年(1841年)闰一月,大御所德川家齐的突然离世,更是引发了幕府内部的权力洗牌,家齐的亲信纷纷被罢免。借此契机,水野忠邦起用了远山景元、矢部定谦、冈本正成、鸟居耀蔵、涉川敬直、后藤三右卫门等力量,着手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
针对农村人口流失、江户城人口激增的问题,忠邦颁布了旨在复兴农村的人返令,同时整顿大御所时代遗留下来的奢侈风气,实施风俗肃正。为了平抑物价,他采取了解散株仲间并推行低价格政策的手段。然而,在财政压力之下,忠邦不得不采取制造低劣货币这一权宜之计,却未料此举适得其反。
天保十四年(1843年)9月,忠邦强行推行上知令,这一决策触动了大名与旗本阶层的利益,引发了强烈的反对。他的心腹鸟居耀蔵因不满政策对百姓造成的负担,转而投向反对派老中土井利位,并泄露了机密文件。这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了水野忠邦于同年9月13日被罢免首席老中之职。
再任老中
弘化元年(1844年),因江户城火灾及后续重建事宜引发的政治风波,使德川家庆再次启用忠邦为首席老中。然而,此时的忠邦已失去往昔的锐气与影响力,加之健康状况不佳,他很快便以各种理由请假,并最终于弘化二年(1845年)辞去老中之职。嘉永四年(1851年),水野忠邦去世,享年58岁,其墓地位于茨城县结城市的旧万松寺迹。
施政举措
改革起始于1841年。要点包括:①巩固幕藩领主制的经济基础,阻止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强制外流的农民返回乡村,严格限定农民外出做工的期限,严禁农民从事副业生产。②抑制物价上扬,推行公定价格,禁止奢侈行为,矫正社会风俗,严格限制城乡人民的生活,并且解散“株仲间”(同业公会),废除其对商品的垄断权,实行自由交易,增加江户城商品的进货数量。③为增强幕府的经济实力,稳定财政收入,1843年9月颁布《上知令》(封地调换令),宣告将江户城周围10(日)里、大阪城周围4(日)里范围内的大名、旗本领地收归幕府直辖。④为避免重蹈中国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的覆辙,缓和与西欧列强的紧张关系,幕府撤销1825年的《异国船驱逐令》,发布《燃料淡水供给令》,只要外国船只提出请求,就可为其供应燃料、淡水和食品。⑤施行富国强兵策略,加强对东京湾等战略要地的警备,以巩固海防。幕府的对内改革举措实质在于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维护和强化封建领主所有制,因而未能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反倒致使经济混乱,引发社会各阶层的不满。
在幕府改革的前后,各藩也开展了改革,其中萨摩藩(鹿儿岛县)、长州藩山口县)、肥前藩(佐贺县)等西南强藩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萨摩藩在改革前负债累累,出身下级武士的家老调所广乡于1827年上台后,通过赖账的方式实际上取消了对三都(江户城、大阪、京都)大商人的债务关系。为增加财政收入,致力于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来提高产量,发展商品经济,实行红糖藩营专卖制度。在军事上采用洋式炮术,制造枪炮、发射药。其改革为之后藩主岛津齐彬实行殖产兴业、充实洋式军备的政策开辟了道路。在长州藩,主持藩政改革的村田清风致力于新士风的塑造和武士教育,同时压缩财政开支,以37年为期限偿还藩和武士的借债,以整理借债。缓和专卖政策,减轻租税,并加强以下关为据点的藩营商业和海运活动,奖励洋学,采用洋式兵术。在肥前藩,藩主锅岛直正于农村推行均田制,实施陶器和煤炭的专卖政策,并铸造火炮,建筑炮台,以增强军备。在中下级武士的参与和领导下,以整顿财政和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藩政改革基本上获得成功,奠定了左右幕末政局的经济和军事基础,对日后的树立维新政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首席老中
天保改革
再任老中
施政举措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