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30日(农历
重阳节日),
滇军将领
蔡锷、
唐继尧等人在
武昌起义胜利后,在
昆明市举行的武装起义。由于此次起义发生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因此后人把这场起义称为“重九”起义。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在
云南省开办了“滇学会”等同盟会组织,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云南同盟会员和爱国将领积极响应,于10月31日凌晨3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士兵便翻墙入城,
李根源赶到后与蔡等指挥起义军分头进攻城内制高点,起义军官兵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起义军领导人之一的
蔡锷被公推为云南军
都督,云南全省各府、州、县迅速光复。
云南重九起义的胜利声援了武昌,推动了
贵州省、
四川省及一些省的独立。云南人民“重九”武装起义,是
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各族人民的斗争,结束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而且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到来。
历史背景
近代云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云南省内反帝反封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虽然这些斗争都失败了,但它却显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在外国
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剥削下的革命要求。进入20世纪后,云南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尖锐,特别是屡受英、法的殖民侵略,使得云南人民对严重民族危机的切身感受十分强烈,被认为是当时在
帝国主义侵略下处境最危险的两个地区之一(另一处为
东北地区,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东北曾爆发历时一年多的
日俄战争),因此,尽管云南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不发达,但这种特殊的环境使“
云南省人民更感到`内巩国基,外御强敌'的迫切,于是积极起来反抗”,从而使云南的民族主义运动显得格外高涨。
革命思潮
1906年,同盟会云南支部正式成立,并创办同盟会云南支部的机关刊物——《云南》杂志,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对云南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
李根源、
唐继尧、
吕志伊、
杨振鸿等云南革命者的积极推动下,许多云南本地人纷纷加入了同盟会。从
日本回到云南的杨振鸿等人,深入云南并到滇缅组织发展同盟会,建立仰光总机关部。
孙中山曾阐述云南能革命的两个因素:一是“官吏贪污”,一是“外侮日亟”,“滇省人民在官吏压榨与外侮侵凌之下,易于鼓动奋起”。
1906年11月,孙中山同杨振鸿、李根源等人剖析国内各省形势时指出:近期若在
云南省发动起义是比较有利的。此后,杨振鸿等人便在心底不断地勾画着“以云南的独立为争取
中原地区独立的基础”这样一幅实现理想的宏伟蓝图。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1908年4月、12月,云南陆续爆发了
河口起义、永昌起义。这两次过于仓促的起义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却为之后云南在整个
辛亥革命中的作为埋下了伏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11日晚和12日晨,驻汉阳、汉口的
新建陆军先后起义成功。首先响应武昌起义的是
湖南省和
陕西省两省,10月22日,湖南革命党人
焦达峰、
陈作新等发动会党和新军进攻
长沙市,起义军建立了湖南军政府。同时,陕西同盟会员景梅久等联络会党和新军起义,建立了陕西军政府,辛亥革命前,
云南省革命者已经掌握了部分新军武装,培养了大批骨干,为革命做了准备。
起义部署
武昌起义成功后,云南革命派积极响应。早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会员中的云南留日学生成立了云南支部,推
吕志伊为负责人,并派人回云南进行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前,云南的革命党人通过讲武堂中的同盟会员发展革命力量。有史料记载,起义前夜在
新建陆军中担任重要职务的有:第37协统领
蔡锷、第74标第一营管带
唐继尧、第74标第二营管带
刘存厚、第74标第三营管带雷飙、第73标第三营管带
李鸿祥、炮兵第19标第二营管带刘云锋、炮兵第19标第三营管带
谢汝翼、马兵第19标教练官
黄毓成、
机关枪第19营管带李风楼、工程兵第19营管带韩风楼、陆军讲武堂代理监督沈汪度、讲武堂教员
张子贞、陆军小学堂总办
罗佩金、参谋处总办殷承献等。
从10月16日到28日,昆明同盟会员唐继尧、刘存厚、沈汪度、张子贞、
蔡锷、罗佩金、雷、李鸿祥、
李根源、黄永社、谢汝翼、
韩凤楼等人,先后召开过五次秘密会议筹备起义。在10月28日举行的最后一次秘密会议上,写下了“协力同心、恢复汉室、有渝此盟、天人共”十六个大字,火烧后调入酒中,由与会众人分饮以结同心。推举新军协统(旅长)蔡锷为起义军总司令,决定于10月30日(农历九月九日)午夜起义。30日晚8时许,昆明北校场士兵准备枪弹时,计划暴露,提前于下午9时发动起义。因10月30日是农历
重阳节,故称重九起义。
起义经过
李根源赶到北校场带
新建陆军73标中的起义者从北门攻城。李根源、
李鸿祥率73标起义官兵率先从北面进攻昆明城,抢占
五华山、军械局。随后,
蔡锷、
唐继尧率驻在城东
巫家坝、干海子的第74标官兵从东南方向进攻,抢占总督署等重要机关。
顾品珍、沈汪度率讲武堂师生做内应,接应东南方向的起义军入城。攻占五华山和军械局的战斗异常激烈。经过起义军将士的英勇奋战,总督署机关及五华山、军械局等重要目标先后被攻克。到11月2日,
昆明市全城肃清,起义成功。
起义后续
11月3日,革命者在五华山组成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为都督,宣布对内对外方针。数日后,各府、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
清代在
云南省的统治被推翻。1913年10月,
蔡锷离滇赴京,推荐
唐继尧任云南
都督。打出中间写白色“中”字的
红色旗帜。军都督府下设参议院、
参谋部、军政部、军务部等机构。
李根源任参议院议长兼军政部部长,唐继尧、
谢汝翼分掌兵权。随后,滇西大理、滇南临安的驻军先后响应起义,全省光复。云南成为响应
武昌起义首先取得胜利的省份之一。
“重九起义”胜利以后,云南军都督府对内发表了《讨满州檄》,重申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规定起义军要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外则照会英、法领事馆,要求各国严守中立,不得支持清政府;必须承认云南独立,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继续有效;声明军都督府保护在滇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革命后,全省的社会秩序井然,未发生大的动乱。
云南军都督府成立后,在根据形势需要派兵援川、援藏和到
贵州省的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内政方面,主张维护国权,实现共和制的中央集权;在省内,更换各地方重要行政官员和省属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撤换贪污腐败官员;在财政上,实行开源节流减薪等措施;在教育方面,特设学政司管理全省教育,增办学堂,派一百多人出国留学;在实业、交通等方面,制定了发展规划。这些改革措施,为
云南省落后面貌的改观和后来的振兴奠定了基础。
历史影响
云南是
武昌起义之后最早举行起义宣布“独立”的省份之一。起义的胜利声援了武昌,推动了
贵州省、
四川省及一些省的独立。云南人民“重九”武装起义,是
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云南各族人民的斗争,结束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而且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