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源
中国国民党元老、上将
李根源(1879年6月6日—1965年7月6日),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别号“高黎贡山人”,云南腾越(今云南省梁河县九保乡)人,中国国民党元老,陆军上将。
1879年6月,李根源出生于云南腾越县。1898年,李根源参加永昌府试,考中秀才。1904年,他考入昆明高等学堂为备取生;次年又考取留日官费生并留学日本,入读东京振武学校。1905年,李根源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后参与了留日学生运动,被推选为学生代表。1908年,李根源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次年,他到云南省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后任总办。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与蔡锷唐继尧等人积极响应,在云南省发动重九起义,后建立云南军政府,李根源任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1913年,李根源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同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入读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李根源与熊克武、章土钊等人组织了“欧事研究会”。1915年,他回国参加了讨袁的护国运动。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任命李根源为陕西省省长;不久他以欧事研究会的成员为基础组成了“政学会”。次年,他因拒绝支持段祺瑞反对黎元洪,被陕西督军陈树藩软禁,直到7个月后才被释放。
孙中山组织成立护法军政府后,李根源任粤滇军总司令。期间他击退了军阀龙济光等人对广东省的进犯,并被任命为粤赣湘边防军务督办,不久加陆军上将衔。护法军失败后,李根源移居苏州市,后受黎元洪邀请到北京市任职,历任航空督办、农商总长等职。黎元洪被驱逐后,李根源在上海闭门读书。抗日战争时期,李根源支持抗日,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并在苏州与马相伯等人组织“老子军”。1939年,国民政府任命李根源为云贵监察使,期间他编了《永昌府文征》。抗战胜利后,李根源辞去了云贵监察使之职,后被国民党政府聘为国策顾问。蒋介石发动国共内战,李根源曾致电国共双方呼吁和平,并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1949年,中国国民党特务制造“九九整肃”事件,逮捕爱国民主人士三百多人,李根源劝说代总统李宗仁下达特赦令,使被逮捕的爱国民主人获得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根源留在大陆,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二、第三届委员。1965年7月5日,李根源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6岁。李烈钧曾称赞李根源:“于民国固有殊勋也。”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79年(光绪五年)6月6日,李根源出生于云南腾越九保乡(今云南省梁河县九保乡)。李家先祖是山东益都府(今青州市)人,明朝洪武年间因随沐英远征而留居云南省。李根源的父亲李大茂曾因军功获都司衔。
李根源年幼的时候,他的母亲亲自督促他读书。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15岁的李根源开始通过阅读上海市新闻报》关心国家大事。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李根源入腾冲来凤书院读书,受业于赵端礼之门。李根源少时喜读兵法,尤其喜欢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李根源参加永昌府试,考中秀才,补增广生。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春,英军侵略滇边小江地区,清政府派提督冯子材巡边,冯子材到达腾越时,李根源向冯子材上书,请奏参应负失地丧权罪的总兵刘万胜,并要求清政府另派贤能重勘国界。他的举动受到冯子材嘉许。
东渡求学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6月,李根源到昆明市参加乡试,未考中,之后,他考入昆明高等学堂为备取生;次年6月又考取留日官费生,并于11月5日到达日本,进入东京振武学校。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7月,李根源在日先后面黄兴孙中山,并于9月加入同盟会。同年冬,在留日学生抗议日本文部省取缔留学生规则的运动中,李根源被推选为东京振武学校的留学生代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春,李根源被推举为云南留学生同乡会会长,之后,他与其他滇籍同盟会会员受孙中山与黄兴之命创办了《云南杂志》。同年夏,李根源自振武学校毕业,之后,他受云南留学生同乡会的推派,与吴琨、由宗龙等为代表回到北京市,控告云贵总督丁振铎祸国误滇的罪行,清延被迫将丁振铎调走,但李根源也因此被清廷通缉。于是,他又返回日本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月,李根源被分配到日本第八师团弘前步兵第三十一联队充士官候补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月,他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六期。同年,他响应黄兴的倡议,与同学合组丈夫团,并应邀赴大森体育会讲授兵学。12月,李根源由士官学校毕业,编入日本陆军第八师团青森步兵第五联队担任见习士官。
回国革命
1909年(宣统元年)春,清护理云贵总督沈秉堃调李根源到云南省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后任总办。期间,他聘请了李烈钧、方声涛等任教练,还破例录取了朱德。1911年(宣统三年),英军入侵云南片马镇地区,云贵总督李经羲命李根源筹办片马边防外交事务。李根源为此遍历云南边境地区,并乔装成少数民族深入英侵略军驻地,绘制了《滇西兵要界务图》126幅,《图说》2卷。
1911年夏,蔡锷李经羲奏调入滇,被任命为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统领,此时,李根源因遭到靳云鹏、钟麟同等北洋政府派官员的排挤,被调离云南讲武堂,改任云南督练处副参议官。武昌起义爆发后,李根源、蔡、唐继尧等人密谋响应。李根源与李鸿详等人夺取了清新军七十三标统带的兵权,并于10月30日率军向昆明市城内进攻,随即占领全城。11月1日,云南军政府成立,蔡锷任都督,李根源任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不久,因滇西武装起义以后,大理起义军和永昌起义军发生武装冲突,11月30日,蔡锷任命李根源为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后改称总司令),节制滇西文武官吏,处理滇西善后事务。
反袁拥孙
1912年(民国元年)4月,西藏地方当局受英帝国主义的唆使,进攻江孜县等地,李根源请求率领滇军入藏平乱,但被袁世凯阻止。8月,李根源卸去滇西善后事务之职,回到昆明市。当时,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李根源被推举为云南省支部长。同年,他创办了腾冲师范传习所。1913年(民国二年)1月,李根源被选为众议院议员,次月,李根源到达北京市,袁世凯用“高等顾问”的名义及高薪对他进行拉拢,但他予以拒绝。之后,李根源参加了“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亡命日本,入读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1914年(民国三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李根源与熊克武、章土钊等人组织了“欧事研究会”,发表对时局的主张。
1915年(民国四年)10月,李根源从日本回到上海市参加反袁斗争,随后又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策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军阀陆荣廷独立讨袁。年底,云南省宣布护国讨袁时,唐继尧任命李根源为护国军驻粤港代表。1916(民国五年)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5月初,两广护国军在肇庆市成立都司令部,李根源任副都参谋,不久,军务院成立,李根源任滇粤桂联合军都参谋。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并任命李根源为陕西省省长。10月,李根源到北京市,以欧事研究会的成员为基础组成“政学会”。
1917年(民国六年)2月,李根源赴任陕西省长。不久,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因对德宣战问题矛盾激化,黎元洪下令免除段祺瑞国务总理之职,段祺瑞则唆使督军团宣布“独立”,反对黎元洪。5月底,陕西督军陈树藩强迫李根源通电附和督军团,但被李根源拒绝,于是,陈树藩将李根源软禁,直到七个月后才将其释放。
同年,孙中山等人组成护法军政府,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民国七年),李根源受邀到广东省并任驻粤滇军总司令。当时,盘据在海南岛的军阀龙济光率军进犯广东雷州半岛,李根源率军反击,并取得胜利。之后,段祺瑞赣州市镇守使吴鸿昌北军三万余人袭取南雄市,滇军第三师败退,李根源被任命为粤赣湘边防军务督办,率军击退了北军,之后,李根源被加陆军上将衔,授一等文虎勋章
退居苏州
1919年5月,军政府改组,易大元帅一长制为七总裁会议制,由岑春煊任主席总裁以排斥孙中山,孙中山离开广州市,并通电辞去大元帅之职。1920年(民国九年)1月,驻粤滇军发生内讧,李根源移驻海南岛,改任督办广东海疆防务,兼海南省镇守使。8月,陈炯明奉孙中山之命率所部粤军回师攻粤,李根源则奉岑春煊的命令率军与粤军作战,后又被莫荣新任命为广州卫戍司令。在粤军的进攻下,军政府摇摇欲坠。10月24日,岑春煊被迫通电去职,李根源也被迫离开滇军,前往上海市,之后又移居苏州市
1922年(民国十一年)夏,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派人到苏州邀请李根源到北京市任职。9月,李根源任航空督办。10月,授二等文虎勋章,不久,又特任云威将军。之后,他在汪大燮内阁署理农商总长。次年1月,张绍曾组阁,李根源仍任农商总长。直系驱逐黎元洪时,黎元洪命李根源代理国务总理,李根源辞不受任,之后,李根源随黎元洪出走天津市曹锟贿选成功后,黎元洪前往日本,李根源则在上海闭门读书。
1925年(民国十四年)1月,中国国民党党魁胡景翼请李根源到开封市。李根源在开封期间,经营开封龙亭公园、整理河南图书馆、编印了《河南图书馆藏金石目》。不久,胡景翼病逝,李根源回到苏州市。回到苏州后,李根源常与陈石遗、章太炎等人交往,并成立“国学会”,刻印了《曲石丛书》。1927年(民国十六年),李根源母亲去世,他葬母于苏州小王山,此后在小王山长居。
支持抗日
1931年(民国二十年),李根源担任《吴县志》总纂,并撰冢墓、金石卷。同时,他还担任吴中保墓会会长,创办了“善人桥农村改进会”、阙小学、成人学校。九一八事变后,李根源参加苏州群众大会,发表了反对蒋介石投降政策的言论,因此遭到特务监视。一二八淞沪抗战发生后,李根源和苏州市爱国群众一道参加了捐款和救护伤员等活动;他还收19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阵亡将士骸骨78具,葬于苏州善人桥马冈山,命名为英雄冢。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蒋介石非法逮捕沈钧儒等“七君子”,李根源为营救“七君子”而奔走。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李根源在苏州与马相伯等人创议组织了“老子军”,号召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行动起来,支持抗战。淞沪会战时,李根源亲赴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又收阵亡将士骸骨1200具于英雄冢。上海市沦陷、日军逼近苏州市后,李根源前往武汉市,并通过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与朱德取得联系。时任新疆督办的盛世才原是李根源的学生,他电邀李根源去新疆。李根源为此电告朱德征询意见,朱德回电赞成他前往。当时蒋介石也想通过李根源调和他与盛世才的关系,于是任命李根源为军事委员会参议员。李根源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到乌鲁木齐市,但不久即因患心脏病到西安市就医,期间朱德两度前去探望。10月,他到昆明市疗养。
同年12月,汪精卫路经云南省时,曾向云南省主席龙云鼓吹他的卖国主张。龙云曾想通电主张中日和,并邀约李根源共同签名,但遭到李根源的拒绝,李根源还让龙云坚定立场。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国民政府任命李根源为云贵高原监察使,李根源在此期间召集了一些旧耆宿儒整理云南地方文献,编纂了《永昌府文征》。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日军自缅甸侵入云南腾冲一带,李根源带病赴滇西前线,襄助军务,行前,他发表了《告滇西父老书》,表示愿随滇西父老之后,保乡卫国。6月,日本部队渡过怒江,宝山情形严重,他力主坚守保山市。他在保山金鸡村召开的军民大会上,发表了足食足兵,军民一致保卫滇西的讲话。7月初,日本渡江部队被击溃后,他移住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大理,他创办了滇西战时干部训练团。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蒋介石电李根源到重庆市述职。次年底,滇西反攻胜利后,李根源率慰问团由重庆到滇西慰问腾冲市战后灾情。到达腾冲后,李根源积极参与阵亡将士建治委员会的工作,筹建腾冲国殇墓园(墓园于1944 年冬开始建造,1945 年7月7日落成)。李根源回到腾冲后,见家乡人民生活困苦,便于1945年(民国三十三年)初,同龙云联名请国民政府中央准予减免腾冲边区田赋。8月全国抗战胜利后,李根源辞去了云贵监察使之职,后被国民党政府聘为国策顾问。
反对内战
蒋介石发动国共内战后,李根源曾致电国共双方呼吁和平,并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重开政协会议。1949年9月,云南省主席卢汉在蒋介石的胁迫下,纵容中国国民党特务制造所谓的“九九整肃”事件,逮捕中共地下党员及爱国民主人士三百多人。李根源的得知后赶赴昆明市,并找到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李宗仁根据他的要求下达了大赦令,被逮捕的爱国民主人士张天放等人终于获得自由。12月,昆明保卫战,李根源致电朱德、林伯渠,并向毛泽东致敬。
晚年与逝世
1950年3月,解放军进驻昆明,之后,陈赓、宋任穷受朱德的委托,拜访了李根源。6月,李根源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9月,李根源回到苏州市,将珍藏的数万册图书,九十三方唐墓志等捐赠给苏州市文管会。1951年初,李根源参加了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会议结束后,他在重庆市暂住,但因不习惯重庆潮湿多雾的气候,经常生病。朱德听说后,就让人护送他到北京市就医,自此,李根源长住北京。1952年,西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南行政委员会,李根源职务不变。
1953年后,李根源历任全国政协第二、第三届委员。1961年,全国政协成立文史资料委员会,李根源被聘任为副主任委员,并写了《我与政学会》及《回忆辛亥革命前后》等文。
1965年6月,李根源因肺炎入院治疗,7月6日,因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去世后,他的骨灰葬于苏州小王山母亲墓旁。
主要作品
1925年,李根源整理河南图书馆、编印了《河南图书馆藏金石目》。1926年,李根源隐居苏州市期间,依据吴县地方志、故老相传及乡人提供的线索,寻访苏州西部诸山,实地勘察并记载了顾雍、韩世忠等四十多位名人的墓葬,辑为《吴郡西山访古记》。1931年,李根源参加《吴县志》总纂工作,担任撰写《吴县志》的《冢墓志》和《金石志》。
1930年,云南省政府撰修《云南通志》时,李根源分纂《金石志》,《金石志》收录了金石资料472条。1935年,他编写了《云南金石目略》初稿,著录的元明清石刻及器物达2300种之多。抗战时期,李根源任职云贵高原监察使期间,编纂有《永昌府文征》,该著作收录有1203人的诗文。此外,他还著有《曲石文录》《曲石诗录》《雪生年录》等。
人物评价
郭沫若曾赞李根源是“天下之大老”。
李烈钧曾称赞李根源:“于民国固有殊勋也。”
卢汉曾赞扬李根源:“此吾滇人之光荣也。”
人物故事
坚决抗战
1942年5月9日,因日军入侵滇西,时任云贵高原监察使的李根源给蒋介石发电,请求赴滇西前线指导抗战。此时,李根源已经63岁,蒋介石担心他年事已高,未同意其请求。但李根源再三要求前去滇西前线,蒋介石终于同意。李根源到达保山市龙王塘时,有人因他年老,劝他离开,李根源却表示誓与保山共存亡,如果保山失守,他就跳龙王塘以殉职,决不投降。李根源的言行对稳定滇西局势,坚定军民抗战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
破例录取朱德
1909年,朱德和好友秦昆到昆明市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次入学考试时,两人成绩都比较好,达到了录取要求,但秦昆被录取了,朱德却榜上无名。究其原因是秦昆填的是云南省籍,朱德填的是四川籍,而当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云南省外的考生暂不考虑录取,所以两人一个被录取,一个未被录取。两三周后,在讲武堂第二次补行招生时,朱德就假填籍贯为“云南临安府蒙自县”,姓名也用的是朱玉阶。这一次,朱德被顺利录取。但是,入学以后,朱德假籍贯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按当时规定,他要被开除学籍,但是,当时主持校务的李根源表示:“籍贯错了改回来就可以了,不要为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不远千里跋涉来投考讲武堂的有志青年拒于校门之外。”这样,朱德才留了下来。此后,朱德与李根源结下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友谊。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苏州李根源故居
李根源苏州故居位于苏州十全街279号。故居为北向,依次有门屋、客厅、起居楼、书房、庭园等,因为李根源母亲姓阙,所以,当时称此宅为“阙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阙园”大部分房屋归属苏州市公房管理部门的直管公房,由直管公房租户租赁居住;最里面的一幢三间硬山式平房很长一段时间仍归李姓后人所有,后来被售卖。
苏州李根源纪念馆
李根源纪念馆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小王山。纪念馆内有一李根源石像,石像高6.5米,重20吨,取材自国画大师徐悲鸿绘制的李根源像。此处还有李根源及其母亲的墓地。
云南李根源故居
李根源故居位于云南省梁河县城东南偏北1.5公里处,扩建于1912 年。故居坐东南向西北,为四合院土木结构瓦屋顶单体建筑,具有典型的四合院两照壁的滇西民居建筑风格。故居前厅侧墙上镇嵌有青石横额,并刻有李根源提写的横书隶体“岁寒松柏庐”。1993年,李根源故居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根源叠园故居
李根源叠园故居位于云南省腾冲市腾越街道,1946年,由李根源在其祖传宅基地上建盖,于1947 年建成两幢建筑,取名为“叠园”和“凤翅园”。叠园用作书房,凤翅园用作居住。李根源收集了历代省内外名家贤士的墨宝,勾墓刻石,镶嵌于两园的围墙上,并编辑印刷了《叠园集刻录》《凤翅园石刻录》二书传世。凤翅园现为腾冲县人民医院的家属住宅区;叠园为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李根源故居.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3-25
李根源与《曲石诗录》.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3-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东渡求学
回国革命
反袁拥孙
退居苏州
支持抗日
反对内战
晚年与逝世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人物故事
坚决抗战
破例录取朱德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苏州李根源故居
苏州李根源纪念馆
云南李根源故居
李根源叠园故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