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覆盆子(学名:RubuschingiiHu)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藤状灌木,高1.5-3米;枝细,具
皮刺,无毛。单叶,近圆形,直径4-9厘米,两面仅沿叶脉有柔毛或几无毛,基部心形。单花腋生,无毛;萼筒毛较稀或
近无毛;萼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具凸尖头。果实近球形,红色,直径1.5-2厘米,密被灰白色柔毛。花期3-4月,果期5-6月。
分布于
日本和
中原地区;在中国分布于
江苏省、安徽、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生长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在山坡、路边阳处或阴处
灌木丛中常见。
果大,味甜,可食、制糖及酿酒,又可入药,为强壮剂;咳血活血、消肿。
形态特征
边缘掌状5深裂,稀3或7裂,裂片椭圆形或菱状卵形,顶端渐尖,基部狭缩,顶生裂片与侧生裂片近等长或稍长,具重锯齿,有掌状5脉;叶柄长2-4厘米,微具柔毛或无毛,疏生小皮刺;托叶线状
披针形。
单花腋生,直径2.5-4厘米;
花梗长2-3.5(4)厘米,无毛;萼筒毛较稀或
近无毛;萼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具凸尖头,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瓣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白色,顶端圆钝,长1-1.5厘米,宽0.7-1.2厘米;
雄蕊多数,花丝宽扁;
雌蕊多数,具柔毛。果实近球形,红色,直径1.5-2厘米,密被灰白色柔毛;核有皱纹。
近种区别
该种和
日本产的小号复盆子(RubuspalmatusThunb.)很近似,区别在于后者叶片为长圆状卵形,掌状3-5深裂,裂片卵状
披针形,基部不狭缩,顶生裂片比侧生裂片长得多,
花梗长5-15毫米,具柔毛;萼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具稀疏柔毛或几无毛;果实黄色,无毛,直径在1厘米以下,可以区别。Hemslev和Focke等人,据华东标本定名为小号
覆盆子(RubuspalmatusThunb.),系错误鉴定,应是掌叶复盆子。
生长环境
掌叶覆盆子生长在山地杂木林边、灌丛或荒野,海拔300-2000米,在300-500米左右的产量为最高。在山坡、路边阳处或阴处
灌木丛中常见。通常生于山区、半山区的溪旁、山坡灌丛、林边及乱石堆中,在荒坡上或烧山后在
油桐、
油茶林下生长茂盛,性喜温暖湿润,要求光照良好的散射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但以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及排水良好,pH为6.5左右的中性砂壤土及红壤、紫色土等较好。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山坞田不宜栽种。
分布范围
生长繁殖
掌叶覆盆子苗木易繁殖,可用根蘖繁殖、插繁殖、移株繁殖。
根蘖
母株应保持土壤湿润、疏松、营养充足,选留发育好的根蘖,保持间距10-15厘米,秋后挖起根蘖,挖时宜深,保留较多的侧枝,可随挖随栽,也可挖后先假植,第二年开春建园。
扦插
将径1厘米左右的侧生根挖出,选带芽的根段,剪成10厘米左右穗条段,于3月中旬进行扦插,开挖10厘米深的沟漕,将根斜插入床中,露出四分之一于土外,埋平即可,浇透水。
移株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从山上林地中挖取野生植株,剪去地上基生枝,保留20厘米左右,注意不要损伤基部的休眠芽。随后移植于平整好的大田中,株距25厘米左右,每亩种植2700株。栽后覆土踏实,浇定根水,覆盖秸杆、干草等保湿。
栽培技术
栽植
掌叶覆盆子可春栽,也可秋栽,一般以11月中下旬或3月中下旬为宜。选择避风向阳、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湿润且不易积水的地块建园,建园前应深耕平整,施农家肥2000-4000
千克/亩。栽植方式以带状法,行距2米,株距0.4-0.8米。植穴规格30厘米×30厘米×30厘米,栽苗时注意保护基生芽不受损伤。栽后及时平茬,留茬20厘米左右,每穴栽2-3株,可达到
早产丰产的目的。
搭设支架
掌叶覆盆子枝条柔软,常易下垂到地面,或遇风易倒伏,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因而在园地中立设支架,将两年生枝条绑于支架上,使枝条受光均匀,可保持园内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肥水管理
每年5-6月、8-9月两次进行中耕除草,减少
禾本科杂草对养分、水分的消耗,以促进
覆盆子树体的健壮生长。每年秋季可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
千克,在开花和果实发育期各追肥一次,以提高产果率和促成果实膨大。追肥应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每次每亩施
尿素10-15千克。同时每亩施
硼砂和
硫酸锌各1千克,以利保花保果。做好排灌水工作,遇天旱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遇大雨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落花落果。
整形修剪
春季应及时剪除二年枝顶端干枯部分,促使留下的枝条发出强壮的结果枝。疏去基部过密和无染有病虫害的枝条,每株留7-8个二年生枝,保持合理密度,利于通风透光,保证高产和稳产。采果后剪除二年生枝,疏去枝蘖和过密的基生枝,以控制园内的总枝量。
采收加工
掌叶覆盆子的采收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此时果实已充分发育且呈现绿色,尚未转红成熟,当果实呈鲜红色、略带香气时,适时采收。采收时分批进行,采下后,除去梗、叶、
花托和其它杂质,然后倒人沸水中烫2-3分钟再捞出,随后摊晒或烘干。成品以果粒完整、色呈黄绿、略带酸味、无梗叶屑者为佳。一般在16:00后采收为宜,切忌在早晨和雨天进行。
防治方法
掌叶覆盆子主要虫害有
天牛类、蛴螬类等;病害有茎腐病和白粉病。一般新建园病虫害少,无需防治,3年后可根据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化学成分
覆盆子化学活性成分主要有:覆盆子酸(Fupenzic acid)、
鞣花酸(Ellagic acid)、β-
谷甾醇(β-sitosterol)、
黄酮(flavonoid)以及
三萜酸(Tritepenoidic acid)等。
主要价值
覆盆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录的传统中药,具有补肾、固精、缩尿等功效,可用于肾虚遗尿、
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等;现代
药理学研究表明,覆盆子具有温肾助阳、抗诱变、抗氧化、改善记忆、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活性、抑菌等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