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戏院是
京剧剧院中名副其实的“老字号”。200多年的历史中,无数京剧名家纷纷在此登台献艺。中和戏院创建于清末,旧称“中和园”。中和戏院为二层砖木结构,如今的旧戏院仍未拆除。据报,未来修缮完毕的中和戏院初步规划了两个小剧场,届时将进行京剧、
曲艺等传统艺术形式的演出。
中和戏院是京戏剧院中名副其实的“老字号”。200多年的历史中,无数京剧名家纷纷在此登台献艺。国粹京剧的艺术精华让人如痴如醉。古香古色的三轮“的士”让人“足下生风”。
四大名旦之一的
程砚秋长期在这里演戏。1938年
尚小云创建
荣春社后,也长期在这里演出。1931年9月18日晚上,艺术大师
梅兰芳在这里演出他的拿手好戏《宇宙锋》,
张学良出席观看,演到半截,副官来到张学良身边耳语,张学良神色紧张,匆匆退席。当时梅兰芳也觉察到台下观众忽然走了一片,不知何故,第二天看报才知道是夜里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发生了
九一八事变。
中和戏院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戏台坐西朝东,宽13米,高15米,深9米。
台口高1米,宽6米,台唇呈半圆形。上场门和下场门分别悬挂"出将""入相"匾额。有1000多个座位。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首先在中和园、正乙祠戏楼、广德楼戏园演出。
同治、光绪年间,
谭鑫培、
王瑶卿、
王长林三位
京剧名家曾在中和园合演《
庆顶珠》,时称"珠联璧合之绝唱"。民国初期坤伶
刘喜奎、金钢钻、
小香水在此演出河北梆子。
梅兰芳新排《
凤还巢》于1928年在中和园首演。中和园曾为
程砚秋、
俞振飞、
王少楼、
哈宝山等的固定演出场所。
1949年改名中和戏院。戏曲团体多以中和戏院为演出场所。1951年新戏曲研究会成立,会址设在中和戏院。京剧演员
谭富英、
杨宝森、
李万春,河北梆子演员
李桂云,评剧演员
小白玉霜等定期在中和戏院演出。1979年重修后属
北京京剧院。
马连良、谭富英、
张君秋、裘盛荣等曾在此演出《
十老安刘》、《群英会》、《
赵氏孤儿》等剧目。
曾经为
京剧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和戏院,不仅没有了火爆的京剧演出,甚至连剧场也面目全非,二楼观众席被封闭,仅靠门脸出租开饭馆、电子游戏、台球厅和放录像维持生计,加上前门地区交通不便,1994年开始已无正式演出,面临无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刚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文北京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将使北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备发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目标。文艺活动方面,《规划》指出要“恢复中和戏院、广和剧场、
吉祥戏院和
西单剧场等老字号演出场所的功能”。这四个剧场曾分别坐落在中心城区的大栅栏、前门、
王府井集团、西单地区,曾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报,未来修缮完毕的中和戏院初步规划了两个小剧场,届时将进行
京剧、
曲艺等传统艺术形式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