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
尚小云在北京筹办,1938年正式成立。共办两科,学生以荣、春、长、喜四字排名。第一科以荣、春二字,第二科以长、喜二字。该社的演出剧目,除大量的传统戏外,还排演过许多新编本戏,如《崔猛》、《荒山怪侠》、《九曲黄河阵》等。1948年底解散,开办整整10年。
1937年尚小云为了培养自己的儿子
尚长春,聘请了著名武生
沈富贵、武净
钱富川为教师,招收了36名学生给尚长春配戏,称为“三十六友”,到1938年,尚小云在此基础上扩招学生二百余人,于4月4日正式成立了荣春社。
尚小云由培养儿子到正式创办科班,主要是有感于京剧艺术之每况愈下,后继乏人;也有感于当时
京剧舞台上为时尚所趋,多以神怪荒诞夺戏号召,致使“先哲典型,亦因以漫漫有没落之势”。尚小云慨然、愤然,他以挽颓风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科班的工作中。为切实造就人才,尚小云特聘
王凤卿、
尚和玉、
程继先、
郝寿臣、
蔡荣贵,后又敦聘
于连泉入社担任教师,采取由教师单独指授的办法,让他们把自己独具风采的拿手剧目教给学生。如王凤卿为李甫春、张荣胜说《让成都》、《战樊城》、《上天台》;尚和玉为尚长春、赵和春、孙瑞春说《
四平山》、《晋阳宫》、《
战滁州》、《铁笼山》、《麒麟阁》;程继先为
李荣安、黄荣俊说《临江会》、《黄鹤楼》、《群英会》;郝寿臣为王福春说《飞虎梦》、《荆轲传》;蔡荣贵为
徐荣奎排《九更天》、《借东风》、《
庆顶珠》;于连泉为
孙荣蕙说《
战宛城》。《战宛城》中的
典韦,由
尚和玉教授
尚长春担任,
曹植则由
程继先亲授马荣祥扮演。由这些享誉梨园技艺精湛的教师亲授,再加
尚小云从诸生艺业,到龙套之微亲自把关,一一过目,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科班学生能演出的剧目就达二百余出,长期在中和戏院、长安戏院轮流演唱,每天
售出票数总在九成以上,极博好评。
老生行的老师是
蔡荣贵、王风卿、
李洪春、王少芳、
宋遇春、张圣禄、王泽民、
陈少武等。他们培养的演出重点弟子有
徐荣奎、李甫春、
张荣善、
马荣祥、张荣胜、吴荣森、张荣兴;二科有吴喜玉、罗喜禄、时长英、雷喜东、
马长礼等。
武生、红生、小生行的老师是
沈富贵、
尚和玉、
丁永利、
钱富川、李洪春、宋遇春。小生老师是
程继先、
韩金福。他们培养的重点弟子有
尚长春、
孙瑞春、王斌春、贾寿春、刘雪春、
周仲春、耿玉春、李长瑞、王长山等。红生有李荣轩(李金声)、贾寿春等。小生有
李荣安、黄荣俊、王嘉春、张荣智、马荣利等。
净行铜锤、架子、武花脸的老师是
孙盛文、
宋富亭、唐长利、
范宝亭、
耿明义等。他们培养的弟子有
尚长春、
景荣庆、
李荣威、王福春、罗荣贵、陈茂春、杨荣年、赵荣欣、蔡松春、贾寿春、赵喜文、孟喜平、于喜林等。
1939年中华戏校因内外交困不得不解散,剩下的富连成、鸣春社也度日维艰,尚小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办荣春社,是具有极大的冒险性的,所幸能一举而红,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尚小云为此而付出的代价也是可想而知的。他不仅筹划科班全面工作的安排,并每日为数戏把场,真个是夙兴夜寐、卜昼卜夜,不敢稍事荒怠。荣春社开班不到两年,在学习传统演技的基础上,还以
昆曲、皮黄老戏为蓝本,重加贯串润饰,去繁就简,公开上演了《美猴王》、《
西游记》、《十矮八金莲》、《唐王游月宫》、《智取北湖州》、《丁香镇》、《黄衫客》等剧。
1940年始,又排演失传老戏百出,频频上演。
尚小云亲演《梅玉配》为学生做示范,并把《乾坤福寿镜》、《
汉明妃》、《御碑亭》等拿手戏亲授给
杨荣环等弟子,实现了尚小云“冀诸生能在菊苑占一席地,传先辈遗型于万一”使之能"垂诸久远"的夙愿。
1942年,尚小云亲自编导了《一粒金丹》,该剧以老福寿班所演之《十粒金丹》为蓝本,排演中注重文场,唱做极其繁重,剧情以忠孝节义为经,奸盗邪淫为纬,所谓“七情俱备,八德兼全”,当时报刊评论称该剧表演忠臣、孝子、节士、义仆之忠义,淫妇恶奴之罪大恶极“观之令人发指,落泪,凄惋动人。”“颇有裨于世道人心”。此外,
尚小云还亲自编导了《塞北英烈传》,这出戏是据明史佚闻改编,既香艳缠绵,又惊险紧张,且伴以胡人服装,沙漠布景,竹马
羊驼,雪天围场,观者如亲临塞北一般。为使科班叫座力不减,尚小云还亲自率领学生登场,排演新剧《黎李娘》,是剧情节曲折,允文允武,除
王凤卿、
尚富霞为之配演外,
徐荣奎、
李荣威、
萧盛萱、
孙盛文、
杨盛春等崭露头角的弟子均纷纷登场,称得上是红花绿叶,相得益彰,深受观众欢迎。
1943年尚小云亲自编导老戏《天河配》,他以“真唱”、“真念”、“真做”为主旨,且加入
李隆基、
杨贵妃“乞巧”一折,以昆弋演唱,更为古色古香。并照古本老法,加以各种灯彩,并新增小型积木游戏,尤为一般学生所欢迎。剧中人物,均系双饰,每角两人,轮流搬演,既可使学生多得锻炼,相互竞争,又可使观众耳目一新。在公演广告上,
尚小云于《天河配》戏名之前,冠以“古本老”三字,以示与当时舞台上彩头化了的“新新新”《天河配》不同,可见尚小云保存传统老戏使之流传久远的良苦用心。
荣春社艰苦经营到1947年,终因
国民政府腐败,粮食价格“三级跳”,物价飞涨,难以维持,仅小米面,尚小云就投进了两个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尚小云仍然咬定牙关表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把自己这个数年心血创办的班社轻易放弃,绝不让孩子们流离失所。
1947年5月,
尚小云把自己芳信斋中所藏名人书画全部空运
上海市,借座宁波同乡会五楼客厅举行展览,标价出售。共有
吴道子、
苏轼、
董其昌、唐伯虎、
祝允明、
郑板桥、
史可法、
郑孝胥、
曾国藩、
翁同龢、
李鸿章、
任伯年、
慈禧、八大山人等72位名家的作品,还狠心卖掉了自己的房产。
1945年后已不再演戏的他,又重登舞台与老搭挡小翠花合演《姑嫂英雄》。尚小云无限感慨地说:“那还不是为了生活!不然的话,五十的人了,四大名旦已然成了‘四大老旦’了,谁愿意在台上装着玩!”
尚小云为荣
春社,可算是豁出了身家性命,这种为培养
京剧人才不惜一切的精神,感人至深,值得在京剧史上大书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