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奎,女,1894年出生于
南皮县寨子镇黑龙村,民国初期名伶、京剧演员、河北梆子演员、中国第一位现代戏女演员。
1903年入天津李海科班学京剧。1905年拜河北梆子演员宋永珍为师。之后在
天津市等地演出,并在“中和园”挂牌演出走红。演出过的剧目有《鸿鸾禧》《新安驿》《新茶花》《
洪洋洞》《水帘洞》等。
人物生平
女伶三杰
1894年,刘喜奎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寨子镇黑龙村。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8岁的刘喜奎入天津李海科班学戏,学京剧
老生、
武生、刀马旦以及
脸谱。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0岁时的刘喜奎拜河北梆子演员宋永珍为师。出师后,在
天津市等地演出,以武生应行。当时女伶难登大雅之堂,戏曲舞台上的生、净、旦、末、丑皆由男子扮演,时间一久,听腻了男艺人的演唱,人们对女伶趋之若鹜。北京成立了专门培养坤伶的“崇雅女科班”,刘喜奎又成为学生。经过调教包装,在“中和园”挂牌演出走红。随后到
哈尔滨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今苏联甫拉迪沃斯托克)以及
上海市等地演出。演出剧目有《鸿鸾禧》、《新安驿》及时装戏《新茶花》等。在上海与
周信芳同台,在天津、北京与
谭鑫培、
杨小楼合作,皆获好评。与鲜灵芝、金玉兰并称“女伶三杰”。
袁世凯、
黎元洪邀请唱堂会,均被刘喜奎拒绝。
北国佳人
宣统三年(1911年),刘喜奎对旧戏进行改革,上演时装新戏《义魂孤女》(又名《二县令》)等。
民国2年(1913年),刘喜奎参加
张勋在北京江西会馆做寿的堂会。张勋欲纳刘喜奎为妾,未能成功。
民国3年(1914年),刘喜奎在
天津市演出河北梆子新戏《宦海潮》、《黑籍冤魂》、《新茶花》,把救国理念融入艺术,抨击军阀官僚,宣传民主自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观众中有正在
南开区读书的周恩来。
民国4年(1915年),
袁世凯的外交总长陆徵办堂会,刘喜奎和
梅兰芳首次同台演出。另外还有
谭鑫培、
杨小楼。四人的戏码分别是《
洪洋洞》、《水帘洞》、《
贵妃醉酒》、《花田错》。演出后,谭鑫培感叹:“我男不如梅兰芳,女不如刘喜奎。”
民国6年(1917年),张勋率“
定武军”入北京,和
康有为一道拥立
丁巳复辟,在各界欢迎堂会戏中又遇到刘喜奎,再次要娶刘喜奎。
段祺瑞在天津马厂誓师,组织“
讨逆军”直扑北京,迫使
张勋自顾不暇,为刘喜奎解了围。
民国7年(1918年),《顺天时报》主持评选伶界大王,结果
梅兰芳以232865张
选票获男伶大王徽号,刘喜奎以238606张选票获坤伶大王徽号。
民国10年(1921年),刘喜奎参加
曹锟六十大寿的堂会。戏一唱完,曹就硬留刘喜奎。惹得曹锟的正室大太发威,刘喜奎才逃出。
终身守寡
民国11年(1922年),为摆脱
陆锦等权贵的纠缠和迫害,仓促嫁于武清县
崔昌洲。婚后,刘喜奎自知上当受骗,原来相亲时崔承炽偷梁换柱,是派年轻的勤务兵刘四代其前往。刘四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刘喜奎只得将错就错。崔昌洲比刘喜奎年龄大13岁,是陆锦的手下,北京陆军部参谋局代理二局局长,患有肺病。结婚第四天,崔昌洲即陆锦施计调离,奔波于
江西省、
福建省、
河南省等地。
民国14年(1925年)初,崔昌洲终因沉复发,积劳成疾,病死于法国医院。刘喜奎与崔昌洲结婚仅三年零四个月。崔家为了留住刘喜奎,将崔承炽的侄子崔光辰过继给了刘喜奎。刘喜奎下定决心,永不再嫁。
民国24年(1935年),为褒扬刘喜奎的贞节,在崔承炽的同乡、七十四混成旅旅长赵俊卿的倡议下,
陈调元、
吴光新、
宋玉珍等20余个
北洋军阀,联合为她送了一块“志洁行芳”的
匾额。刘喜奎足不出户,闭门谢客,退出演出舞台。
深明大义
民国26年(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刘喜奎隐名埋姓,寡居于北京阜外马勺胡同。
日本侵略者探知刘喜奎隐居住所,重金礼聘,诱使刘喜奎去日本演出,刘喜奎严词以拒。为
河北省灾民义演多次,所得酬金,全部捐献。为安徽水灾捐献2000元银洋赈济。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从田汉处得知刘喜奎住于北京,指示文艺界领导到阜外马勺胡同探望刘喜奎。刘喜奎开始在社会上露面,重登演出舞台。
1950年,在文化部举行的
宴会上,周恩来向刘喜奎
敬酒说:“你应该把技艺传给后人。”刘喜奎被聘到中国戏曲学校授课,任河北梆子班教师。
1964年,刘喜奎病故于北京,葬于
八宝山革命公墓。
主要成就
话剧成就
刘喜奎的
梆子新戏,把救国理念融入艺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爱国志气,唤起民族激情。从而,进入了新戏的竞争时期。因此,也带动了整个剧坛。刘喜奎号称“伶界王”,开创了女演员上台演出的先河,并在
王钟声指导下,演出现代话剧。刘喜奎得到
任天知指教,成为
中原地区第一位现代戏女演员。
其他成就
戏曲传承
中国戏曲自宋元形成,明末清初时的戏班还是男女同台。到了清
康熙,统治者以“有伤风化”为由禁止女演员登台。此后,戏曲舞台上的女角只能由男艺人充任。民国之后,保守的北方也出现了刘喜奎等一批坤伶。但
北洋政府禁止男女同台,所以女演员组成的班社叫“坤班”。女演员尚不能进
宁夏大剧院,只能在茶园、游艺园献艺。刘喜奎凭借河北梆子,带动了茶园、游艺园的生意,崛起的河北梆子女伶,满足了有钱、有闲阶层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影响了市井百姓的审美标准。衙门官吏也睁一眼闭一眼,对于女伶登台不予禁止。由此开端,
天津市的
梆子戏台上便有了女演员。民国9年(1920年)9月
上海市《
申报》所刊《女伶之发达》一文中说:“女伶繁衍,盛于津沽。始有男女合演,莫不由津沽输入之文明耳。是以名伶之产著,燕京为佳,女伶之产著,津沽为多。”民国19年(1930年),男女同台禁令被解除。
爱国情怀
民国26年(1937年),
日本侵华后,日本人想请刘喜奎去给日本军人演出,被刘喜奎婉言拒绝。之后,刘喜奎连夜离开日占区,到了抗日区四处义演为抗战筹集资金支援前线。一次安徽水灾,刘喜奎得知后,从自己积蓄中,捐献2000元银洋赈济。1952年,已年近花甲的刘喜奎,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的爱国义演活动,慰问战斗在
抗美援朝战争前线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刘喜奎表示,若不参加此次爱国义演,是终身的遗憾。
投身教育
中国解放后,刘喜奎选择到中国戏曲学校任职教学。
技艺特点
刘喜奎身材小巧,唱腔圆润,声腔设计继承了河北梆子的高亢激昂,并根据自身特点融入了
京剧的细腻委婉,对舞台上使用的语音、字韵进行了较多的变化,使声腔更加委婉、美妙、雄中藏秀。刘喜奎色艺双绝,受人爱戴,突破传统的约束,积极编排新戏演出。刘喜奎排演的时装新戏,对表演有了规范,加入新的肢体动作,更接近现实生活,伴奏方式也加入
风琴、小号等西式乐器。舞台采用新式
布景,五彩灯光等。说京白,不上韵,配有文武场。
亲属成员
祖父:刘兴台
轶事典故
惨被逼婚
刘喜奎颠倒众生,引起当时军阀政客、达官贵人的垂涎。《亚细亚报》记者刘少少,虽年逾花甲,也单恋刘喜奎,在报上替刘喜奎大吹特吹。还在报上发表骈文,册封刘喜奎为“喜艳亲王” 。北洋时期的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都曾打过她的主意。有一次,袁世凯用总统的名义“请”她去中南海唱堂会。刘喜奎跟着听差到了一间陈设华丽的屋子,房中无人,就问:“是谁找我,有什么事?”袁世凯从门后走出:“没有什么事,请你来随便聊聊。”刘喜奎见袁世凯不怀好意,不卑不亢:“既然没有事,我还得去化妆。”说完就回去了。后来袁世凯对人言:“那个女戏子真不好惹。”
张勋曾邀刘喜奎到府中唱戏,妄图“金屋藏娇”,被刘喜奎识破没有得逞。后来张勋复辟时,恰巧刘喜奎也在北京,张勋又要逼婚,刘喜奎提出要张勋先剪辫后再论婚嫁。张勋爱辫如命,当年“北洋之虎”
段祺瑞曾派专人到
徐州市劝张勋剪辫,张勋闻言大怒:“头可断,发辫绝不可剪。”没想到张勋却痛快地答应了刘喜奎。复辟失败,张勋自顾不暇,此事方才作罢。
金童玉女
刘喜奎与
梅兰芳是20世纪初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一对金童玉女。刘喜奎和梅兰芳相互钦敬、相互欣赏,梨园圈内的同行也都希望他们能够喜结连理。刘喜奎钦佩梅兰芳的刻苦好学,坚信他定成为出类拨萃的演员,梅兰芳同样挚爱着志同道的刘喜奎,但这对有情人没能结成眷属,重要原因就是刘喜奎毅然斩断了情丝。刘喜奎在回忆中披露:“当时我20多岁,正所谓花容月貌、青春年少时,在艺术上也有一些成就,那些军阀阔少们,纷纷打我的主意。……看来不肯牺牲身体,就得牺牲艺术。”刘喜奎认识到中国京剧艺术的发展,不能没有
梅兰芳,牺牲个人的爱情事小,葬送中国京剧的前程事大,所以她只有割断和梅兰芳的情缘,这样才能消除某些权贵借机陷害梅兰芳的借口,让他继续留在京剧舞台上。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人物评价
名人评价
周恩来:刘喜奎不贪富贵,不图享受,所以她在旧社会能够这么坚强。刘喜奎是
中原地区戏曲界的明珠。
曹禺(中国现代
话剧剧作家):在一、二十年代,刘喜奎是红透半边天的名坤伶,是能跟
谭鑫培、
杨小楼唱对台戏的女演员。
张次溪:喜奎之色既甲天下,其艺尤冠一时,故为喜奎倾倒者,大有人焉。其时旧都名流,多谱新词以相赠。甚者组党结社以相持,某党某社之成,皆藉以博喜奎一耳。
张伯驹:清末民初,坤伶颇极一时之盛。刘喜奎色艺并佳,清末演于
天津市下天仙,民初演于北京三庆园,以《独占花魁》一剧最著,人即以花魁称之,为其颠倒者甚众。
报刊评价
《民国大腕》:名伶刘喜奎不仅迷倒无数观众、戏迷,还曾迷倒民国五位总统。
《
北京晨报》:刘喜奎是现代中国演艺事业发展的大力推动者,有情有爱,有笑有泪,有悲有喜,耐人寻味。
艺术形象
后世纪念
2014年1月24日晚,原创河北梆子戏《北国佳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讲述刘喜奎的一生。
个人作品
参演舞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