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坦风雨桥
坪坦风雨桥
位置:通道侗族自治县百里侗文化长廊,坪坦河上,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端,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9桥均始建于清代,均为木结构桥。在建桥过程中,不用钉铆,只采用木榫卯,甚至使用了古老的湿藤绑扎法。评审专家评价其建造技术“是我国古老造桥术的尾闾,是国内桥梁建造史中最后的、罕见的一批活化石。”
简介
分布:坪坦河风雨桥群分布在百里侗文化长廊腹地黄土乡坪坦乡陇城镇境内的坪坦河面上。
桥名:共有普修桥、回龙桥普济桥、永定桥、永福桥、回福桥、观月桥、文星桥、中步头桥。
2006年5月【2006】19号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坪坦河由南而北流经23个侗寨,全程27公里,自古为 侗民族聚居地。在8.2公里长的河段上,先后有9座造型各异,形态万千的风雨桥横卧其上,侗民将它们取名为永福桥、回福桥、永定桥、文星桥、普济桥、迥龙桥、中步头桥、中步二桥、观月桥,寄托着对幸福安康的祈祷以及对生活的膜拜与欣慰之情。
坪坦河上的9座风雨桥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雨后成为国宝。
福桥
令人称奇的是,风雨桥不管其外形有多么讲究,规模有大有小,但又均与村寨整体融为一体,而丝毫不存在突兀。它还与寨子里的鼓楼、祠庙等标志性建筑物互为映衬,产生和谐之美。
风雨桥首先是桥,具交通疏导之功能。然而,它又不仅仅是桥,还承担着其他多种功能,在侗乡及侗民族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化局局长段吉林介绍,风雨桥在当地还有如下多种功用:
它是宗教祭祀的场所,桥上往往设有文昌、关圣、土地的神,逢年过节,村人都要前来拜祭,祈求平安。何况,侗民族信奉“万物有灵”,桥本身也是祭祀敬奉的对象。
它是风水节点,负有“护寨”“镇宅”的功能,建桥之初必要全村人商议共识,必要经风水师勘定,必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请动诸神攘力助阵。
它是公共外交场所,村人在此互通有无,交换资讯,讨论集体事务,迎送亲友,接待外村来访等。近年举行庆祝活动时,往往全村各户都端来“拿手菜”,在此拼成长条桌一起共享美酒佳肴,谓之“合拢宴”。
它是休憩交友的场所,可遮雨避风,桥上设有长凳,常年有人义务供应凉水,村人在劳作之余在此歇息,疲惫路人在此整休饮水,年青男女在此对唱情歌,互表衷肠。
为何历二百多年风雨桥还完好如初?谈到维修及保护问题,当地侗民极为自豪:风雨桥是侗寨的“神”,在侗民生活中占有的特殊地位,不管老幼,人人都是它自觉的守卫者。有资料显示,自清代至今,其间也进行过多次维修,村人根据自己的力量大小或捐资或出力——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种积德积福行为,为此,相关贡献一律勒石为据,传之后世。这种管理和保护桥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也才保有这批“建筑活化石”。
风雨桥也是侗乡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又称花桥,一般为杉木组合托架简梁式木桥,桥台上为长廊,长廊中绘有彩画,有对联、匾额和题词等,桥墩上建亭阁,整座桥亭阁、长廊联为一体。
侗乡的风雨桥不仅可使人过桥、休息、避风雨,还可使人欣赏到侗家艺术。著名的风雨桥有:贵州省地坪风雨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坪坦回龙桥和黄土桥,其中回龙桥是湖南侗族地区现存的最长的风雨桥,桥长58.5米;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正式名为永济桥)、琶团桥。程阳桥与河北赵州安济桥、苏州市宝带桥、四川灌县珠蒲桥齐名,号称我国古代四座名桥。琶团桥是一座有立体功能、人畜分道的木桥,设计独特。
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侗族古村落群,有着“百里侗文化长廊”之称,坪坦河流经的地带是侗文化长廊的核心区域,这是一条文化的母亲河,从源头至汇入渠江约30公里,却流经23个侗寨,河上横卧着17座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风雨桥,因而又有着“福桥之乡”的美誉。当地政府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月桥、中步头桥、中步二桥、永福桥、回福桥、永定桥、文星桥、普济桥回龙桥等9座桥“打包”申报,得到了国家的肯定,都成了“国宝”。侗族所居住的地域,古称溪峒之地,山环水绕,沟壑溪流遍布于道途、田畴、山野之间。为了交通上的需要,人们就会在必要的地方架桥,在溪流密布的侗乡,一个寨子往往需要建多座桥,才能够满足人们交通的需要。风雨桥在实用之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隐喻。“福桥”概念其实是风雨桥的深层次内涵。风雨桥多建在寨边的溪河之上,一般都为杉木组合托架简梁式木桥,桥上建有长廊和亭阁。这种桥结构科学,构思独特,造型优美,建筑坚固,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风雨桥除了供人们躲避风雨、歇息乘凉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侗族建村寨极讲究风水地势,既要依山又必傍水,但为了不让风水福气随水流去,每寨都要在寨边的溪河上建一座桥来“堵风水、拦村寨”,侗家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村寨平安,又能让财富积聚,所以桥上大都设有神龛,让神灵镇桥护寨。风雨桥的选址兼顾实用功能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与侗寨标志性建筑鼓楼、吊脚楼民居遥相呼应,有机地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突出了人居环境之美、风水之美。
这9座桥均始建于清代,均为木结构桥。在建桥过程中,让侗族工匠值得骄傲的是,他们修桥居然没有图纸,造型、构件、尺寸全在设计者的头脑之中。修建前,设计者将廊柱、梁枋等构件的尺寸,标注在一根长杆上,榫印的尺寸标在许多块指头宽、尺余长的竹片上,这种长竹竿叫“香杆”,竹片叫“线”。施工时,由掌墨师傅(相当于“总工程师”的角色)在材料上根据标注的尺寸下墨,其他木匠按墨施工。更令人惊叹的是,修桥不用一钉一铆,全部*榫卯相合。有的相合处甚至是使用古老的“湿藤绑扎法”,居然也能经历风雨、长久无损。
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建筑学家专程来到这里研究侗族建筑。他们惊叹之余,认为这些修桥方法非常符合现代力学原理,并将侗族福桥认定为“榫卯抵承梁柱体系之大观”。
通道侗族自治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9处,不可移动文物916处,可移动文物2160多件(套)。这里古朴的侗族古村落群的建筑,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四方来客。
风雨桥是由桥墩、桥身、桥廊和桥亭等组合而成的。桥墩承重;桥身跨河;桥廊,上铺有木板,两边 设有长凳,供人们休息,齐腰处开栏杆,可观赏两岸风光;桥亭则根据桥的长短而设,一般有3亭,长的有5亭。它是桥,横跨河流,联结两岸;它又不仅仅是桥,造型如长龙,是一方风水要素,象征着保护一方平安的力量,也寄托着人们带来福气的企盼;它是廊,既能给人避风挡雨、遮阴躲阳,又能给人启蒙教育和美的熏陶,因为桥廊内绘的壁画是那么丰富多彩;它是塔,桥面长廊上座座宝塔,飞檐翘角,彩绘雕塑,真像一座民间艺术陈列馆。
廻龙桥
9座桥中,最长是廻龙桥,位于怀化纸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平日村,桥体呈弧形横亘于坪坦河上。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原名回龙桥。1931年复修,更名龙桥,取“迂迥龙脉,环抱村庄”之意。桥体采用伸臂梁木架和叠梁木架式,始系伸臂悬梁式和迭梁式木构穿斗式廊桥,科学地解决了桥体的净跨和分力荷载;桥全长63.01米,面宽3.86米,为四柱三间排架,共设22廊间。原桥墩为木墩,采用侗族地区“木桩围栏固基法”修建而成。1964年进行维修改木桩围栏墩为清砌船形分水金刚墙石,两礅三孔。1974年维修时,改木墩为石墩。桥背北面装修有齐檐柏枋板壁,以挡寒风侵袭。桥西南侧装修有齐胸栏板,并留出空间,以便人们欣赏风光。在桥廊两边设置板凳,供路人纳凉歇息。在桥东西两端中部分别从廊里伸出3座3层密檐6角攒尖葫芦顶亭阁。中阁略高,其间设有关圣神位,外部面南用杉板封实,书写正楷“廻龙桥”3字。桥西段用伸臂式木拱架承重桥体,桥拱净跨19.4米,拱架两端以30度斜升3排杉圆枕木,逐层伸臂,齐桥面铺木板,形成上平下拱状。东段为悬臂枕梁式,两孔三墩,中墩以不规则长杉圆木作枕,成梯级迭坐,等分顺梁悬伸墩处,架木承重桥面。两种结构,不同造型,集中体现了侗族工匠别出心裁的桥梁建筑工艺水平,为进一步研究侗民族地区的桥梁建造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
该桥分别于1959年、1983年、1996年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与坪坦风雨桥捆绑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四侧外延3米处。建设控制地带:桥体保护范围四侧外延6米处。
中步二桥
9座桥中最短的是中步二桥,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中步村,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 年),后毁于大水,1921年民众捐资出力又修复,这座桥为迭梁式木构架廊桥,全长仅14.20米,宽5.35米,共有5个廊间。该桥为迭梁穿斗式木构架廊桥。桥辟有人行道和牲畜行道,是湖南省唯一一座人畜分道的风雨桥,人行道宽4.01米,畜行道宽1.34米。人们赶牛进出山寨,到了桥头,牛都会自己走它的畜道,不用半声吆喝。
2006年5月与坪坦风雨桥捆绑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四侧外延3米处。建设控制地带:桥体保护范围南、北、东各6米处。
普济桥
普济桥始建于清乾隆25年(1761年),为单孔伸臂梁式廊桥,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系伸臂悬梁穿斗式木构架廊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桥全长31.4米,宽3.8米,单孔拱券,净跨19.8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复修,民国三年(1914)维修。2002年5月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与坪坦风雨桥捆绑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四侧外延3米处。建设控制地带:桥体保护范围南、北、西各6米处,东1米处。
桥的两岸各一个半空心石墩,伸臂梁插在石墩内,以大卵石弹压,然而叠梁再压卵石,直至两岸伸臂合拢。用这种工艺修建木桥极为罕见,被桥梁专家誉为“桥梁化石”。当地老人告诉我们:当年坪坦古寨是湘桂边界古商道上物资集散码头,山外的“洋货”经船过洞庭、入水运到这里以后,只能改为力夫肩挑运往桂北。水运繁忙,侗族工匠选择这种设计修桥,为的是不影响船只通航。
文星桥
始建于清乾隆53年(1789年),系单孔迭梁木构架廊桥,在桥身建造方面采用侗族吊脚楼工艺中的“挑梁代柱外展法”,桥两头的路基一改通常的条石砌墙,而用巨大的河卵石垒成,在没有水泥结固的年代,这些圆溜溜的大卵石砌成的石墙百年不塌,简直是个奇迹。位于锅冲乡占字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兵书阁及文星桥,由于年久失修,屋面盖瓦破损下滑,漏雨严重,阁楼内木构件受雨水侵袭而霉烂、槽朽,造成梁架歪闪、拉结枋松动,严重危机了文物单位的安全,尤其是去年的冰冻灾害更使其残破不堪。为此,县文物管理所与当地政府多次到实地进行查看并向省局进行了汇报,实施对兵书阁、文星桥及附属文物南岳庙的屋面进行了检修并更换了部分损坏、槽朽了的木构件,以确保文物单位做到不漏不跨,使省保兵书阁及文星桥生存现状大有改观,当地苗族同胞拍手称快。
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阳烂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为单孔迭梁穿斗式木构架廊桥,全长22.4米,宽3.5米。桥身采用侗族地区“挑梁代柱外展法”建造。该桥清光绪二十年(1894)复修,民国五年(1916)复修,民国三十五年(1946)维修,1961年大修。2006年5月与坪坦风雨桥捆绑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四侧外延3米处。建设控制地带:桥体保护范围四侧外延6米处。
2010年8月1日至8月25日,通道文物管理所与锅冲乡党委、政府一起出资对省保文物单位兵书阁及文星桥进行了一次抢救、保养性维修。
永定桥
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高团村,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全长26.4米,宽3.55米,单孔净跨15.3米,11廊间,迭梁穿斗式木构架廊桥。该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复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复修,1968年维修。2006年5月与坪坦风雨桥捆绑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四侧外延3米处。建设控制地带:桥体保护范围四侧外延6米处。
廻福桥
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高升村村郊150米处,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为三墩两孔, 18廊间,迭梁穿斗式木构架廊桥,全长42.5米,宽3.86米。该桥清同治九年(1870)复修,民国三十五年(1946)复修,1984年大修。2006年5月与坪坦风雨桥捆绑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四侧外延3米外。建设控制地带:桥体保护范围四侧外延6米处。
装饰精巧、彩绘精美是廻福桥另一个特色。地处坪坦乡高升村边的廻福桥桥的中部设神龛,供奉关帝。杉木板壁上出自民间画师之手的关羽,骑战马,持大刀,双目炯炯,威风凛凛。其它廊间的彩绘,内容多为花草虫鱼,还有民间传说、神话、民族英雄故事等。
普修桥
普修桥坐落于县治西南10公里的黄土乡坪坦河上。桥始建于清乾隆,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1813)重修,1984年复修。桥全长57.7米,宽4.2米,等分成21廊间。桥廊两侧设置通长直窗,四柱 三间排架。桥身为重檐长廊,分设三座桥亭,桥两端各设一座桥门。桥门为重檐歇山顶,屋脊和檐角泥塑龙、凤、鸡等动物。两边桥亭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顶式。中间桥亭有七重密檐,下三层为方形平面,上四层为八角攒尖葫芦顶,顶尖泥塑青鸟一只,能转动,迎风鸣响。桥亭檐角饰狮、凤、卷草等,起翘高挑,雕塑精致,曲线优美。桥廊脊泥塑两组双龙戏宝,宝珠用小块玻璃境片组合镶嵌而成,装上风叶,风起叶动,声光交映,美不可言。桥亭、头门封檐板上彩绘各式各样花草,桥廊柱、枋涂刷了油漆,五彩缤纷,艳丽多姿。
三座桥亭内设神龛,中亭关圣殿,两端亭分设始祖祠和文昌宫。彩旗匾额挂满桥廊,显得珠光宝气,氛围热烈。采用三孔四墩支承桥体,桥墩上架设两层等分枕木悬臂起挑承重桥面大梁。桥墩用青石质料砌成。南端桥头,因受地势影响,建有一座石砌三孔引桥。凡到侗乡的南贾北客,无不为普修桥的工艺叹为观止,留连忘返。1988年,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行文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公布法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永定桥
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高团村村口。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6),为迭梁穿斗式木构架廊桥,全长19.32米,宽3.8米,11廊间,单孔净跨16.2米。该桥清嘉庆十年(1805)复修,相继在爱新觉罗·旻宁十 五年(1835)、清同治三年(1864)、清光绪二十年(1894)进行了维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大修。2006年5月与坪坦风雨桥捆绑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四侧外延3米外。建设控制地带:桥体保护范围四侧外延6米处。
中步头桥
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中步村村东210米处,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3)。桥长28米,宽3.52米。桥建四柱三间穿斗木构架遮雨长廊,10廊间,披挂廊檐,两层双坡小青瓦屋面。清光绪二十年(1894)复修,民国十二年(1923)大修。2006年5月与坪坦风雨桥捆绑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四侧外延3米处。建设控制地带:桥体保护范围东、西、南各6米处,北1.5米处。
观月桥
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路塘村村口,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为一墩两孔,迭梁穿斗式木构架廊桥。桥长24.1米,宽5.38米。民国十年(1921)重修,1985年大修。2006年5月与坪坦风雨桥捆绑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四侧外延3米处。建设控制地带:桥体保护范围四侧外延6米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廻龙桥
中步二桥
普济桥
文星桥
永定桥
廻福桥
普修桥
永定桥
中步头桥
观月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