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坝战役
北伐战争期间国共双方进行的一次战役
三河坝战役发生于1927年10月1日至10月4日,是北伐战争时期南昌起义军在起义胜利后南下广东时,在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坝地区与前来堵截的中国国民党军展开的一场阻击战。
1927年4月和7月,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与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宣告破裂,第一次北伐也遭遇失败。面对如此情况,中国共产党在分析局势后,于1927年8月1日,联合国民党左派于南昌发动起义,坚持进行革命。南昌起义取胜后,中共方面决定派遣起义军南下广东省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北伐。但在南下途中,起义部队受到了广东国民党军阀李济深的围追堵截,遭受一定伤亡。同年9月,中共前敌委员会决定在广东梅州大埔县的三河坝地区分兵,起义军主力由大埔直下潮汕,并以时任第9军军长朱德率第25师与第9军教育团约4000余人留守三河坝地区,以防国民党抄袭起义军主力的后路。蒋介石随即调令陈济棠、薛岳、钱大钧、黄绍竑等部在梅、潮一线阻击,起义军遭受一定伤亡。9月30日,起义军主力在南下潮汕时受到国民党东路军的围攻战败,陈济棠即令驻守梅县的钱大钧部向三河坝起义军发起进攻。而朱德、周士第等起义军指挥员,早在9月28日得到钱大钧指挥部转移的相关情报后,便令部队渡过韩江,在三河坝对岸的笔枝尾山上修筑工事,做好迎战部署。
10月1日,三河坝战役打响。钱大钧率约2万部队进抵三河坝,向江对岸的起义军实施炮火攻击,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三次强行渡江。起义军在朱德的指挥下顽强阻击,两次打垮渡江的国民党军,并歼灭强渡成功后登岸的300多名国民党官兵。10月3日,钱大钧率部渡江,从南北两面向起义军发起强攻。两军激战至黄昏,期间起义军73团阵地遭到国民党军的偷袭,而国民党黄绍竑部又有军队来援。起义军在面临三面围攻,伤亡严重,被迫留下75团3营作为掩护,余部随朱德于10月4日撤离战场。起义军75团3营除连长李泽群外,全部牺牲。起义军从三河坝撤离后,取道湖、百侯抵达饶平茂芝。10月6日,在得知起义军主力失利后,朱德作出了“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率起义军转战平和、永定、大埔太宁,北上永定、上杭、江西。1928年4月,朱德率起义军部队在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在三河坝战役中,起义军付出了300~500人伤亡的代价,而国民党则伤亡了一千余人。三河坝战役虽然以起义军撤退而告终,但起义军对中国国民党军队的英勇抗击,鼓舞了广东省梅州当地人民革命斗争的信心,推动了该地区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此外,三河坝战役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井冈山风景旅游区保存了核心战斗力量,保存了叶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的精华,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朱德与毛泽东的井冈山会师,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程。
战役背景
1927年4月和7月,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与武汉市的汪精卫集团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宣告破裂,第一次北伐也遭遇失败。面对如此情况,中国共产党在分析局势后,于1927年8月1日,以贺龙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叶挺指挥的第11军24师与其独立团编成的第25师,朱德指挥的第9军教育团组成起义军,于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占据了南昌,坚持进行革命。起义胜利后,起义军准备南下广东省,重建革命根据地以图再次北伐。当时起义军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下辖第11军、第20军与第9军,由贺龙任代总指挥。
8月3日,起义军开始撤离南昌,并以时任第9军军长朱德为南下先遣司令,率领第9军教育团提前南下。蒋介石急调陈济棠、薛岳、钱大钧、黄绍竑等部,配合国民党驻广东的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在梅、潮一线阻击起义军。期间,起义部队于会昌先后击败了钱大钧、黄绍所部。与此同时,起义部队也伤亡不小,战斗力受到削弱。9月5日,起义军转入长汀县后,中共前敌委员会决定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起义军主力,由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县经韩江直下潮汕地区地区;朱德率第25师与第9军教育团约4000余人留守大埔的三河坝地区,以防国民党方面从梅县区方向抄袭起义军主力的后路,配合其在在潮汕一带作战。
战前部署
国民党方面
为了“追剿”南昌起义军,国民党方面以陈济棠、薛岳指挥3个师共1.5万余粤军部队,组成东路军集结丰顺县揭阳市地区,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以钱大钧指挥蒋军4个师组成的左路军,驻防于梅县松口镇;以黄绍竑指挥由桂系1个师和黄旭初部组成的中路军,切断起义军主力与扼守三河坝的起义军的联系。起义军主力于9月30日在潮汕地区遭国民党军东路军的围攻,于汤坑之战失利,退至揭阳市后再次战败,被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汕尾市转移。时任中国国民党方面总指挥的陈济棠汤坑战役后,随即令梅县区钱大钧部出击三河坝,并以黄绍竑部第4、第6两师进入留隍镇,准备进攻高陂镇
起义军方面
9月22日,随着起义军主力南进潮汕,朱德率第25师驻防于三河坝县。为加强防守,朱德以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第1连负责警卫茶阳,赠其150支枪,加强装备,又留下第2连随部驻三河坝,发动群众劳军,侦察敌情。同时,大埔区级革命政府也纷纷成立,做好起义军的物资供给。朱德、周士第、李硕勋等驻三河坝起义军指挥员,早于28日获悉钱大钧指挥部移至松口。考虑到三河坝地处梅江汀江、梅河汇合口,据守三河坝是背水作战,地形不利,于是起义军部队东渡韩江,在东门部、龙虎坑、笔枝尾山、下村一带山头构筑工事,并将起义军指挥部从观音庙移到汇东的田氏宗祠。当时起义军的具体部署为:以黄浩声、陈毅所率73团驻守石子炼、莲塘一带;孙树成、王尔琢所率74团驻守东文部;孙一中、张堂坤、陈之俊、张启图所率75团驻守前沿阵地笔枝尾山和龙虎坑;第9军军官教导团驻守梅子炼。
战役经过
被迫反击
10月1日,钱大钧率约2万余部队自梅县松口沿梅江进抵三河坝,战斗打响。钱部第20师迅速占据旧寨、汇城靠河店铺;其第18师和新1、4师也占据了汇城南门坪、观音阁、林坑一带;钱大钧将指挥部设于汇城裕兴旅店。随后,钱部多次发起进攻,而起义军坚守阵地,予以还击。钱部打算渡河,运载士兵的船在起义军的反击之下被打沉。到了午后,钱部集中火炮和重机枪隔江向笔枝尾山起义军主阵地猛烈轰击。当天晚上,钱部进占汇城,强征西岸20多艘民船,满载兵员,在重炮掩护渡江,起义军按照朱德“半渡而击”的战术,将钱大钧部兵船逐一击沉。下半夜,钱部又从汀江上游夺得民船50多艘,在炮火掩护下,顺流进攻东岸。起义军继续运用“半渡而击”的战术将钱部的船打翻。落水之后的钱部士兵300多人爬上东岸,占据了滩头竹林。起义军75团团长孙一中带着六个连的战士,猛扑竹林,全歼登陆的钱部士兵300多人。
10月2日,钱部王文翰师、苏世安师继续向东门部强攻,吕焕炎师进攻大麻,黄绍竑部4、6两师进占高陂镇陈济棠部第11师、薛岳师沿韩江北上进占𨻧隍。起义军驻林坑部东渡与第73团会合,在梅子崇、松仁峰反击中国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苏世安师占领天子岌后,向汇东、东门部猛攻,炮击松仁峰阵地。起义军于东门部、笔枝尾山击退苏世安师的多次进攻。朱德等起义军将领在枪林弹雨中召开了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要求坚守阵地,牵制敌人,以减轻潮汕起义军主力的压力。大埔县地区的农民军奉命组织救护队,转移伤病员和随南昌起义的李井泉等学生。由于国民党军炮火猛烈,且占据有利地形,起义军陷入被动,伤亡惨重,起义军第第25师参谋长游步仁重伤牺牲。
受围撤退
10月3日拂晓,大雾封江,钱大钧乘机率部渡江。钱部苏世安师占据林坑后,向莲塘、石子笃强渡,陈毅、黄浩声指挥73团部分战士击退登上石子笃的钱部士兵,俘获国民党军数百人。钱部其余部队及其他国民党军则向笔枝尾山、龙虎坑起义军阵地发起了强攻,并从上游渡过梅江、汀江,由北南下夹击起义军。笔枝尾山下滩头阵地失陷后,起义军团长孙一中、张堂坤等率部与中国国民党军拼杀,74团团长孙树成率部赶来增援。起义军第75团、74团在东门部、笔枝尾山与钱部王文翰师争夺阵地,血战到黄昏。而后一部国民党军在三河坝下游的大麻圩附近偷渡,在占据莲塘、白沙坑一带后,偷袭了石子崇73团阵地。与此同时,进兵潮州市的黄绍竑部一股前来增援。
国民党军在韩江东岸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向起义军阵地同时进攻。起义军因伤亡严重,且已完成阻击任务,除留75团3营蔡晴川率部在笔枝尾山作掩护外,余部在朱德率领下,于10月4日凌晨全部撤离战场,向湖寮、百侯镇方向转移,进入饶平县。留守笔枝尾山的起义军75团3营,除连长李泽群外,营长蔡晴川以下官兵全部牺牲。此次战役,起义军牺牲约300~500人,歼灭国民党一千余人。
战役后续
三河坝起义军撤离之后,取道湖寮、百侯抵达饶平茂芝,与从潮安区撤来的教育团汇合。10月6日,在得知主力在潮州、丰顺县失利的消息后,朱德在茂芝召开军事会议,作出了“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7日,起义军离开茂芝,经平和、永定区、大埔太宁,在于12日协助太宁农军击退商团军的进攻后,北上永定、上杭县江西省
三河坝战役失利后,朱德提出“不应当去打大城市,我们应当到农村去”的主张,率部深入农村,使得起义军在群众之中奠定了地方农村革命的基础。由于朱德所部长期处于中国国民党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又难以获得任何援助补给。为了摆脱敌军的追堵截,朱德还提出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必要时拖队伍上山”的游击战法,使得部队非但没有溃散,还得到了稳定和不断发展,成为组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核心力量。1928年4月,朱德率起义军部队在井冈山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战役评价
萧克将军评价若是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罗霄山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对南方游击战争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
《三河坝战役纪念碑词》中写道:“八一起义军一部和大埔等处人民在三河坝地区坚决抗击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广东军阀、广西军阀的进攻,激战数昼夜,歼灭敌人一部,给敌人沉重打击。”
卓加里在《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的文章中评价:“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完成了阻击任务,保存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的精华,为创建中国革命武装部队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梅州地方史》中评价:“南昌起义军入粤的战斗行动,尤其是汤坑、三河坝战役,对于保存革命火种,胜利完成井冈山会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三河坝战役是南昌起义的继续与发展,也是八一起义军一部、广东党组织、当地农军与民众共同抗击中国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光辉范例,极大地鼓舞了梅州人民革命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促进了梅州党团组织和革命团体的恢复、发展,加强壮大了地方武装力量,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同时,三河坝战役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战略由城市到农村、军事战略由正规战到游击战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开创了共产党运用全新战略思想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先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朱德与毛泽东的井冈山会师,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保存了核心战斗力量,保存了叶挺独立团的精华,为创建中国革命武装部队奠定了基础,并最终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关争议
关于在三河坝战役中牺牲的起义军人数,过去有3000人之多的说法。对此,卓加里在《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一文中做出了详细分析。根据南昌起义领导者之一张国焘于1927年10月9日给中央的报告计算,在南昌起义之后留守三河坝的第25师为3000人;刘伯承回忆起义军于1927年9月19日占据三河坝时全军约10700人,除叶挺之第25师约2500人尚在上杭县途中外,到大埔县与三河坝者全体约8500人;粟裕回忆起义军在三河坝战役后转至饶平县师团建制尚存,约2000人,加上潮汕地区撤来的部队,共2500~2600人;朱德回忆潮汕撤来的部队约200人,加上自率的起义军共约2000余人。又根据《大埔县志》所载的后来被掩埋的起义军遗骸有300多具,卓加里认为在三河坝战役中,第25师约为2500人,且在战斗中约牺牲了300~500人。
后世纪念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位于三河镇笔枝尾山,1963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兴建了纪念碑,为纪念“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牺牲的蔡晴川等数百名将士而建。该纪念碑由35种规格的356块花岗石石砌成,碑高15米,占地面积716平方米。纪念碑的上下平台以花岗石作栏杆周长174.6米,平台面积199.6平方米。碑阴刻有朱德所书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楷书鎏金字。碑文为当年起义军师长周士第的题墨。1987年初,为方便人们瞻仰,广东省拨款修筑了一条宽2米,共2百余级的石阶道,直达碑前。
1988年加建两座纪念亭,1989年又修建了烈士陵园大门,后又扩建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除纪念碑外,又增建了包括“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馆、朱德雕塑、浮雕墙、门楼、长廊、花架、凉亭等。先后被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设施,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也是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2011年4月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9年9月入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
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市人民政府.2024-05-30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梅州市人民政府.2024-05-29
建军大业(2017).豆瓣电影.2024-05-23
热血军旗(2017).豆瓣电影.2024-05-23
光荣与梦想(2021).豆瓣电影.2024-05-23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战前部署
国民党方面
起义军方面
战役经过
被迫反击
受围撤退
战役后续
战役评价
历史意义
相关争议
后世纪念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