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勋
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
李硕勋,又名李陶、石心,原名李开灼,1903年2月23日出生于四川省庆符县(今高县庆符镇,先后担任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员会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等,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中国早期青年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国工农红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前总理李鹏的父亲。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李硕勋积极投身反帝反军阀的斗争,组织广大学生发起抵制日货运动。1921年春,李硕勋到成都四川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并参与创立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他到北京的弘达学院就读,并与陈毅一起开展青年学生运动。1923年冬,他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校就读期间,李硕勋受到比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决心走革命的道路。1924年,李硕勋在上海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李硕勋被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1925年至1926年,他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七、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1927年到1931年,他参与了上蔡县战役、南昌起义瑞金会昌战斗并取得胜利;战争后,他历任中共江苏省省委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代理书记、中共沪西区委书记等职并在江苏先后组建起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15军和17军,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31年7月,他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在去海南省(今海南岛)指导工作的途中不幸被捕。1931年9月5日清晨5时许,他被敌人用竹筐抬到海口市东校场,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8岁。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邓小平为他亲笔写下“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2009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全国“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李硕勋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3年2月23日,李硕勋生于四川省庆符县(现属高县)庆符镇一个家境清贫的家庭;父母以纺织、养蚕、买卖油盐和替人做工为业;李硕勋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刚强,吃苦耐劳,乐施助人,申张正义。李硕勋五岁入私垫发蒙,受业于李晋叙先生。1912年,他转入镇内梧岗书院初级小学;1915年,又升入庆符县立高等小学。翌年,因军阀混战、学校停课曾辍学一学期;1917年复学,继续在原校学习。
1918年7月,李硕勋在庆符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即与长兄李伯焘、二兄李仲耘来到宜宾,并考入宜宾叙州联合县县立中学;同年10月,因父亲逝世,他回家奔丧而辍学;1919年进入成都储才中学读书。1920年,他就近插入叙府联中,1920年秋,又到成都市插入四川省立第一中学。
五四运动时期,李硕勋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投身反帝反军阀的斗争,被选为储才中学学生会代表,组织广大学生发起抵制日货运动。后投笔从戎,参加川军第一师骑兵团。1921年,李硕勋到成都四川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成都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礼教,推行新文化运动,李硕勋被选为执行委员,参加了学联的组织工作,并当选为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出版部主任;之后,在四川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宣传者,四川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的王右木指导下,他和阳翰笙(即阳翰笙)、童庸生、雷兴政、刘弄潮等人发起,组织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被推为干事,他为该团核心人物之一。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一经成立,就使成都学联的活动有了很大的进展。他和欧阳本义等通过学联组织了两场影响广泛的斗争:一是发起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运动;二是在省一中掀起择师运动,拒绝反动当局委派的新校长到任。同年8月,因组织学生运动受到反动当局通缉,他已不能在省一中继续学习,便离开四川成都,辗转到南京。
1922年,李硕勋到北京后,进入弘达学院就读;同年冬,他到北京与陈毅一起开展青年学生运动。1923年冬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与青年团组织取得联系,从事团队工作。1924年春,他奔赴上海市,进了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的上海大学,就读于社会系。在校期间,他与青年团组织联系,成为正式青年团员。他先后听了瞿秋白讲授的《社会科学概念》《社会哲学》,张太雷讲授的政治课,蔡和森讲授的《私有财产和家族制度起源》等课程。李硕勋受到比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决心走革命的道路。
投身革命
1924年,李硕勋在上海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委派负责青年学生运动工作。1925年,他代表上海学生联合会参加全国学生联合总会的领导工作。1925年5月,李硕勋领导发动上海大、中学校的青年学生集会游行,强烈抗议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血腥屠杀中国同胞的罪恶行径,推动了声势浩大的罢课、罢工、罢市斗争。6月被推选为全国学生联合总会的会长,成为全国学生运动领袖。1926年7月,他在广州市召开的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上任大会党团书记,当选为中华全国学生总会负责人,与代表们制订了统一学生运动,拥护国民政府开展北伐等九个决议案,推动了全国青年学生运动的迅猛发展,成为中国早期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北伐战争开始后,李硕勋志愿从事军事斗争。1926年冬,李硕勋受党派遣来到武汉市,先后任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员会书记。不久就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第25师政治部主任。从此,李硕勋从革命的学生运动前线转入武装斗争的前线;他动员广大官兵,为消灭北洋军阀的反动部队而战斗。
1927年春,李硕勋率师主力之一参加上蔡县战役大败奉军,之后又到武汉,参与平定夏斗寅叛乱。8月1日,他和周士第、聂荣臻等率领第25师主力部队参加南昌起义,他任第11军第25师党委书记、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保卫南昌市后,他随部队南下广东省途中,还参与指挥瑞金会昌战斗并取得胜利。同年10月,李硕勋受朱德委派,赴上海市向党中央汇报起义军情况后,留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辗转于浙江省江苏省、安徽和上海等地,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代理书记,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江苏省委军委书记、江南省委军委书记等。1929年,他重返上海,任中共沪西区委书记。秋季,他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和省委书记李维汉一起领导江苏的武装斗争,发动和领导了苏北的农民起义,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党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书记。同年十月,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共江南省委。硕勋任副书记。不久,他又受任为省军委书记。1930年,他在江苏省先后组建起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15军和17军,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华南革命斗争的需要,1931年5月,李硕勋接受中共中央指示离开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准备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委员,因病留在香港,未能赴任。后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共两广省委军委书记,领导粤东、粤北、海南岛等地的游击战争。
被捕就义
1931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李硕勋由香港转道海南省策划扩大琼崖游击战争,在去琼州(今海南岛)指导工作的途中,他到达海口市后住进得胜沙路中民旅店,因叛徒告密,于8月13日不幸被捕。李硕勋被捕之后,遭受严刑拷打,每天木棍击打,拳打脚踢,或用低碳钢丝绑起来吊在半空中,乃至用铁丝捆住四肢,吊在桁木上,焚膏继晷地折磨。使他遍体鳞伤,体无完肤,两条腿骨还被打断了,不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他除了“我是共产党员”的回答外,没有吐露半点党的秘密。他甚至还安慰同样受尽折磨的狱友们宣传革命,稳定人心。敌人打断了他的腿骨,打烂了他的皮肉,仍无法让铁骨铮铮的李硕勋低下高贵的头颅。为了不连累家乡亲人,他改名李世勋,改籍贯为四川宜宾,并做了牺牲准备。
敌人在坚如钢铁的英雄李硕勋面前黔驴技穷,一无所获,最后恼羞成怒,命令将李硕勋杀害。在行刑前一夜,李硕勋给妻子赵君陶写下遗书:“陶: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1931年9月5日清晨5时许,海口府城监狱铁门大开,这时,李硕勋的双腿已经被敌人打断,血肉模糊,不能行走。他被敌人用竹筐抬到海口市东校场;在敌人扣动扳机之前,他大声呼叫:“打倒中国国民党反动派!”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8岁。截至2024年7月,李硕勋勇士留念亭的方位,就是他遇害的东校场原址。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李硕勋的父亲李天祺,家境清贫,以纺织、养蚕、买卖油盐和替人做工为业;母亲何圣熙,19岁与李天祺结婚,生下了四个儿女,李硕勋排行第三。
上海大学读书期间,李硕勋同赵君陶相识相恋。1926年8月,李硕勋与赵君陶在上海结婚,婚后于1928年10月20日,生儿子李鹏,之后生下女儿李琼。1931年7月1日,遵照党组织指示,中共中央妇委秘书赵君陶携儿子李鹏到香港,与李硕勋一起从事革命斗争。他们相聚不久,因海南岛的游击部队开军事会议,研究作战计划,进一步扩大武装斗争,李硕勋前往参加。
人物关系
获得荣誉
2009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全国“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硕勋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贡献成就
召开七、八届学生代表大会
1925年冬,李硕勋出席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生临时代表大会。会上,他和代表们坚决反对北洋军阀召开的关税会议,反对军阀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的罪恶行径。会后,他继续从事学生运动,发动上海市和各地学生援助省港大罢工,并促进学生的大团结,以便参加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1926年7月,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在广州市召开,李硕勋任大会党团书记,当选为中华全国学生总会负责人,成为中国早期学生运动领袖之一。他确定了这个时期中国学生运动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决定动员广大青年学生投入反帝反军阀斗争。在这个时期,李硕勋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发动和领导青年学生运动的任务,使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参与战争
1927年春,李硕勋率师主力之一部继续北伐,在上蔡县战役大败奉军,后又回师武汉市,参与平定夏斗寅叛乱。8月1日,李硕勋和周士第、聂荣臻等率领第25师主力部队参加南昌起义,改编为起义军第25师,他任第11军第25师党委书记、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他协助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整编部队,驻守地方,保卫南昌市;起义部队南下广东省途中,参与指挥瑞金会昌战斗并取得胜利。8月3日至5日,根据前敌委员会的部署,南昌起义军陆续撤出南下。李硕勋、周士第等率领的二十五师作为起义部队的后卫,最后从南昌撤出。之后,因战时情况,前委和周恩来等决定:李硕勋、周士第率领第二十五师会同第二十四师进攻会昌县西北,配合第二十军等兄第部队夹攻会昌。8月24日,部队进攻会昌,李硕勋、周士第把第二十五师指挥所设在距离敌主要阵地以西一公里多的一个山头上。他们亲自指挥第七十三团攻打敌人。李硕勋到前沿阵地瞭望,发现敌人依恃坚固的工事,以密集火力扫射起义军。激战到下午,李硕勋发现寨岽一带敌人渡江鼠窜,即和周士第命令七十三团立刻进攻敌主要阵地,并命司号长吹响二十五师冲锋号。师部冲锋号一响,各团、营、连的冲锋号也相继吹响。第二十五师、第二十四师等部队于下午4时占领会昌县
攻克会昌的第二天,李硕勋等接到叶挺、聂荣臻指示:敌人集结部队到南山岭,第二十五师马上向城西北出击。这时,已听到远处枪声。李硕勋和周士第研究后确定:由他指挥各团立刻出发,周士第则率领特务连占领城西北阵地。李硕勋率部队几路出击,将敌人击退。会昌战斗后,李硕勋等率领第二十五师重回瑞金市。后经福建省长汀县上杭县广东省大埔县。沿途,他还安排群众把几百名伤病员和大批枪支、弹药送到长汀古城,部分伤病员送至汕头市医治。南昌起义军到大埔后,李硕勋接受前敌委员会和周恩来等的决定:第二十五师归朱德指挥,守卫三河坝战役,迎击敌人,以掩护主力挺进汕头。李硕勋接受任务后,立即召集连以上干部开会,进行战斗动员。
会后,李硕勋等部署各团守卫各处重要阵地。为了发动群众支援战争,他和朱德、周士第等商议后,决定赠送200支枪和一大批子弹给中共大埔县委,以武装群众。三河坝的群众得到武器后,积极援助起义军。群众到梅州市、松口一带收集情报,及时报告,使起义军知己知彼,相机杀敌。李硕勋还抽调一些政治干部组成工作队,在附近村庄从事群众工作,发动农民从人力、物力上支援部队。
由于三河坝战役地理位置原因,一旦战斗打响,后退转移困难。李硕勋向朱德等作了汇报,研究后确定,第二十五师转移到对岸的东文部、笔枝尾山虎龙坑、下村一带。由于得到船民的帮助,他们很快就渡过河,并选择东文部为师部指挥所。在这里,他和朱德、周士第、游步仁等讨论作战部署等问题。刚构筑好工事,敌军钱大钧就纠集两万多人袭击三河坝。李硕勋亲临前线,协助指挥作战,最终阻止了敌军的阻击。但敌军钱大钧不甘心失败,卷土重来,李硕勋与大家总结了前次的经验,坚守阵地,再次迎头痛击敌人,坚决阻止敌人渡河登岸。后来,敌人不敢从正面渡河,改为从大麻街附近渡河,占领梅果岽,向起义军阵地袭击。李硕勋率领战士反击。可是,因反动军队过多,并居高临下,起义军未能打退敌人。在激战中,李硕勋获悉游步仁在梅子岽负重伤,腹部鲜血直流,立即组织抢救。
这时,敌人纷纷从汀江上游渡河,先后占领东文部、石子笃山脚,进到笔枝尾山麓。李硕勋带领战士们阻击敌人,他知晓第七十五团团长孙一中在战斗中受伤、第七十团第三营营长蔡晴川率领全营英勇反击,全部牺牲这个消息后。在这紧急关头,他与中共大埔县委派来师部的联络员联系,请当地农军、农民援助起义军;后来,农军100多人来到笔枝山和李硕勋等一起并肩战斗,共同杀敌。
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李硕勋指挥的部队已歼灭敌军1000多人,缴枪数百支,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第二十五师也伤亡数百人,第七十三团连长张子良等八位军官也壮烈牺牲。鉴于敌强我弱,朱德、李硕勋、周士第等在师指挥部临时召开紧急会议通过决定,部队从三河坝战役撤出,向前挺进,与南昌起义军主力会合,以免腹背受敌。会后,李硕勋即带领官兵乘夜从阵地转移,到达百候墟。他与大埔县委取得联系,同朱德和周士第研究后,又赠送一批枪支、弹药给当地党组织,以便扩大农军队伍。之后,朱德、李硕勋和周士第等立刻决定改变进军路线,不再赴汕头市,转向闽赣。为了轻装转移,他们把伤病员交给饶平县等地党组织分散安置,并送了一批枪支、子弹给饶平县等地党组织和农军。
李硕勋听说从潮州市退出来的几百人中有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就请师部军需主任周廷恩迅速骑马到饶平县县城,请毛泽覃到第二十五师师部。经第二十五师党委讨论同意,由李硕勋宣布毛泽覃在第二十五师政治部工作。为了加强党的工作,由朱德、周士第、李硕勋等组成前敌委员会,以朱德为领导人,率领第二十五师和潮汕地区退出来的部分南昌起义军,转移到福建省等地战斗。
在向武平县路上,第二十五师和土匪钟绍奎部打了一仗,击退了他们的堵截,然后进入江西省。李硕勋和战士们一边同反动武装作战,一边行军,路过筠门岭镇,来到天心村。鉴于部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根据朱德等指示,李硕勋到上海市向党中央汇报这支部队在粤、闽、赣边界战斗的情况,请示今后行动方针。1927年,他根据党的指示,在白色恐怖的核心地带,发动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和战斗。1930年,他在江苏省先后组建起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15军和17军,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评价
李硕勋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刚强,吃苦耐劳,乐施助人,申张正义。(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评)
父亲身材修长,刚强坚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前总理李鹏 评)
李硕勋在狱中给妻子赵君陶写下遗书,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共产党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海南省人物传略 评)
后世纪念
名人纪念
1962年6月,吴玉章赋诗《悼念李硕勋烈士》: 
“锦城初识羡英华,有志男儿爱国家。
北伐从军趋武汉市,南征转战别流沙。
几行墨迹明心迹,万顷浪花涌雪花。
遗骨琼州何处觅,喜看红日照天涯。”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1986年11月26日,邓小平为他亲笔写下“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
烈士纪念亭
为了缅怀李硕勋烈士,1986年,后人在他就义的地点建了一座纪念亭。纪念亭占地约1300平方米,亭呈四角形,高6.1米,横匾上有王震同志的题字“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前10米处,有花岗石雕刻的李硕勋烈士上半身塑像。塑像高1.2米,基座高2米。基座上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烫金大字“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基座刻有李硕勋烈士写给妻子赵君陶的绝笔信;背面镌刻着李一氓同志为李硕勋烈士撰写的铭文。纪念墙后是一道黄墙绿瓦长廊,嵌着8块大理石,分别携刻着烈士传略、烈士遗书以及朱德、聂荣臻、郭沫若、吴玉章、张爱萍、周士第等同志缅怀烈士的亲笔题词、题跋。亭的右侧有李硕勋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室。1989年,国务院批准该处为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烈士百年诞辰
2003年1月17日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隆重举行纪念李硕勋、赵君陶诞辰100周年大会。张学忠称李硕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的革命风范长存于世,他的崇高精神永留人间,他的卓越才干和不朽功绩人民始终铭记。
2023年4月7日,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宜宾市史志协会主办,高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宜宾市史志界纪念李硕勋烈士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李硕勋烈士家乡高县庆符举行。李勇称李硕勋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卓越的军事指挥员,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革命风范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锤炼精神品格的营养剂,更是新时代推进宜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其他纪念方式
李硕勋烈士纪念馆位于高县庆符镇柳湖公园内,而李硕勋故居则位于庆符镇商业街,李硕勋塑像位于符江中学校园内。这三处红色文化载体经当地政府修缮,成为宜宾市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高县庆符镇,家乡父老除了追思感怀,还用浮雕、雕塑等表现手法,回顾着李硕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让子孙后人世代铭记,永志不忘。
参考资料
铁骨铮铮李硕勋.新华网.2024-07-31
李硕勋.中国地情网.2024-07-27
李硕勋:铁骨铮铮留丹心的革命者.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4-07-27
李鹏同志生平.中青在线.2024-08-01
铁骨铮铮李硕勋.中国军网.2024-07-27
李小鹏.凤凰财经.2024-07-31
李小鹏部长.交通运输部.2024-08-01
“宜宾市史志界纪念李硕勋烈士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 宜宾地方志办公室.2024-07-2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投身革命
被捕就义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人物关系
获得荣誉
贡献成就
召开七、八届学生代表大会
参与战争
人物评价
后世纪念
名人纪念
烈士纪念亭
烈士百年诞辰
其他纪念方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