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旗秦长城
吴旗秦长城
吴旗秦长城,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时代,用于防御北部游牧民族,为黄土夯筑,部分地区遗址高大。
长城概况
吴旗秦长城,虽经长期自然侵蚀,但墙体、墩台仍保存较好,遗址周围散布有大量绳纹陶瓦残片。
战国秦长城始作为一项极具军事战略意义的浩大工程,筑于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82年)。《全本史记》卷110《匈奴列传》载:“秦有陇西县北地郡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当时筑长城以防日益强大的匈奴南下侵扰。
长城风貌
明长城吴旗境内长13.25公里,位于该县白于山以北的周湾、长城两乡镇。东起靖边县中山涧乡方滩,在驻陀涧入吴起县长城乡至宋沟畔跨红柳河经二道坝、双河涧两个行政村,继而西行跨
石拐子沟入周湾镇,经王树湾、罗涧于东湾村青杨山跨罗涧河入定边县境。吴旗县境内长城遗址有两道,白于山以北为明长城,县城南为战国时期固阳秦长城遗址战国时的秦长城,据史念海《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一文所载:“为了防御匈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开始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岷县(秦时临洮县县),经临洮、渭源县陇西县通渭县诸县,越过六盘山再往宁夏固原,甘肃镇原、环县,陕西吴旗、绥德诸县而止于无定河西岸”。
研究成果
据《汉书·匈奴传》上载:“十有余年而蒙恬死,诸侯叛秦,中国扰乱,
诸秦所徙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渡河南省与中国界放故塞。”所谓“故塞”,即秦昭襄王时所筑,用以别于蒙恬所新筑。1987年,在榆林市境内共发现两处战国秦汉时长城遗址。一处南起巴拉素镇转水庙村,北至补浪河乡向阳村附近,全长约25公里,最宽处30米,高1米左右,有多处夯土层。另一处东起巴拉素乔家南,西至红石桥乡井界村,全长14公里,残墙间断绵延,夯土层厚15—20厘米,尚有残存墩宽9米,高5米。沿此两段古长城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白灰陶、黑陶、夹砂灰陶和少量红陶残片,其上纹饰多为粗细绳波、蓝纹、方格纹和堆积纹等。同时,还发现战国时常用的陶鬲单足及其残片、石器残件和四棱形铁箭头等物。
长城走向
吴起县境内长城遗址有两道,白于山以北为明长城,县城南为战国时期固阳秦长城遗址吴旗县境内的这段古长城遗址,从吴旗西边入境蜿蜒于山岭,时而东行,时而东北行,绵延230公里。
长城由横山区龙口村向西南入靖边县境内,其大致走径为:由杨桥畔乡的瓦窑界向西南经沙沟墕,过海拔一千四百八十五米的高墩沙山至盛家峁村。由盛家峁村继续向西南,经龙州乡的胡家梁村至甘沟则村东五华里的地方转为向西,过镇靖镇的二台、五台村、麻黄粱至镇靖。由镇靖沿西芦河经席麻湾镇、五梁则乡境至新城乡的磨盘坪村。由磨盘坪村转向酉,经赵宫界、石窑沟乡的阳巷村至牛山涧乡的马家嶮村。由马家崾嶮村继续向西约六华里,出靖边县境而入吴旗县界。靖边县境内所辖长城约一百二十华里。
吴起县境内长城转为西北方向约三十余华里入定边县界。
建筑特点
长城基本在沙地的包围之中。夯土墙严重,所剩部分多为黄沙所没,只有个别地段高出沙面岛。夯土墩台虽圮塌严重,但尚耸立于沙中。沙沟墕村东有两座砖砌敌楼,砖石已被拆走。由砖窑则向西南,所经之地地势渐高,直至高墩沙山。这段夯土城墙因在黄土梁上,所以遗迹保存下来的较多,较好的地方尚存高三米左右,夯土墙两侧全是积沙墓
高墩沙山顶,有一座较大的土墩台,从附近有碎砖块的情况判定此台原为砖砌,今该台已成为一座土堆,数十里外便可望见,高墩沙山因此而得名。
由高墩沙山向西南,至芦河北岸,夯土城墙已圮毁,遗迹亦为沙漠所埋,仅有一线六座残存的黄土墩台排在沙漠之中。
长城过芦河向西南穿过杨桥畔村,村北的夯土墙尚存高四至六米,村中的夯土墙大部分为村民建筑住房所毁,其继续残存的部分,被铲削后高不足一米,做院墙的一部分。这一带夯土墙夯层为十至二十五厘米之间,以十五厘米左右的居多。
杨桥畔村一带的黄土粘性小,筑墙时曾大量掺入河床淤泥,干后似白灰,所以夯土墙多呈灰色,凝结力很强。
出杨桥畔村,过鱼靖公路便是杨桥畔的另一自然村,该村内的长城已毁掉,仅村头有一座残存的墩台已被挖空做了砖窑用。长城经此村向西南进入沙梁。沙梁上的夯土墙已圮坍成一道高高隆起的土脊状,墙内外淤满流沙。目前,这一带长城内外已无耕地。一九七一年十二月陕西省绘制的靖边县地图,所标有的营盘村庄,已因荒漠,居民无法生存而迁往杨桥畔等村。
由杨桥畔至龙州乡龙州村西的长城基本连贯,只是在营盘梁一带有二百多米被铲平修了道路,还有几座已毁的敌楼,其四周散布有大量的绳纹砖块和碎瓦片。在营盘梁一座墩台旁的废墟上还发现有瓦当残片。
由张天赐向西至靖边县与吴起县交界处的长城,保存状况较前段要好,墙体连贯,较好的地段高约三至五米。墩台亦较好。这段长城明时属靖边营辖守。据《靖边县志》载:“旧治靖边营古夏州兀喇城也。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巡抚陆矩改筑新城,俗呼新城堡。周围计七百六十三丈二尺,高二丈一尺,楼铺二十座。隆庆六年增修,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砖砌牌墙垛口。过垣长四十五里,墩台三十二座。”现靖边营为新城乡所在地。
吴旗县境内所辖三十多华里的长城,墙址整体连贯。由瓦窑湾经二道坝、孙崾嶮至马家湾段,除各村附近、山谷沟壑处人为毁坏外,多为自然圮塌。
据《靖边县志》载,明时,这段长城主要属宁塞堡辖守。宁塞堡为“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置,周围凡四里三分,楼铺一十八座。隆庆六年加高,万历六年砖砌牌楼垛口。边垣长五十四里零二百八十步。墩台五十四座”。6宁塞堡倾塌已久。
长城现状
虽经长期自然侵蚀,但墙体、墩台仍保存较好,遗址周围散布有大量绳纹陶瓦残片。这段长城由甘肃省进入今天的吴起县庙沟乡赫林沟村南,经长官庙乡和洛源乡境内,进入志丹县纸坊乡,又进入吴起县薛岔乡境内,经五谷城乡边缘地带,进入榆林靖边县红柳沟乡,全长140公里。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将这段长城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由陕西省政府竖立了保护标志。省境内战国秦长城,主要分布在吴起县,其境内长城长达128公里。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长城概况
长城风貌
研究成果
长城走向
建筑特点
长城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