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式手枪是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种制式手枪,也是我军第一支制式武器。是按照
苏联的生产技术模式进行仿制的一型制式武器,这个共和国“天字第一号”的仿制,为日后成为共和国的
54式手枪奠定了基础。该枪装备我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1式7.62mm手枪是54式7.62mm手枪前身。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由于
中国国民党在溃逃前的大破坏,共和国连一个像样的
兵工厂都没有,手枪的自研能力为零,我军官兵使用的手枪主要是战争年代从敌人手中缴获而来,还有少量的则是用土办法仿制而成。且手枪的口径繁杂、样式各异、工艺粗糙、性能落后、质量难以保证。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手枪的型号多达几十种,产自于二十多个国家:可称得上“万国牌”。
1951年,我国即对
苏联TT30/33式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进行了
测绘学,利用从苏联引进的
机床和设备,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首先仿制成功1951年式7.62毫米手枪。由于51式手枪的研制无论从人员技术上,还是从机器设备和制造工艺上,都是以苏方为主进行的,因而51式手枪实质上只是对苏式TT30/33式7.62毫米
苏联TT-33手枪的简单模仿,算不上国产第一种手枪。
1953年国家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国产枪械仿制工作开始走上正轨,
中原地区从
苏联引进了有关产品的图纸及技术资料,并通过人员培训、聘请苏方专家、调整生产线等措施,开始了对新产品的试制工作,尤其对51式手枪在
抗美援朝战争作战中暴露出的不足进行改进。
比如:改进握把形状,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军人的手形。到1954年,终于设计定型了国产1954年式7.62毫米手枪,随后该手枪便开始在部队中大量装备。
54式手枪是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军队中列装的第一种手枪,它的列装宣告了我军装备"万国牌"手枪历史的结束,为国产手枪的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座复进原理,闭锁方式属于枪管摆动式,
弹匣容量八发。全枪由枪管、上节套、下节套、复进装置、板机部、弹匣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