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秋
民国时期长乐县县长
王伯秋(1883年—1939年5月17日),字纯焘,湖南湘乡人,曾任福建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长乐县县长。
王伯秋曾就读于杭州武备学堂,1905年前往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文,后升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法系攻读并毕业,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期间受到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1912年回到中国,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江苏省立法政大学教务长,东南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暨南大学教授等职。1913年以江苏省官费赴美国留学,攻读于哈佛大学政治系,获学士。1914年,孙中山托王伯秋照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文学系读书的二女儿孙婉。1915年王伯秋便娶孙婉为妻。
王伯秋在长乐县任职期间,推行“好人政府”,广行善政,在长乐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民主与民生改革、交通与教育发展以及文物保护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贡献。王伯秋曾获“记功一次”“记大功一次”等奖励。1939年5月17日王伯秋因左膝患骨癌在贵阳市逝世,埋葬于贵阳白花山。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王伯秋1883年出生,15岁时依“父母之命”和李澄湘结婚,婚后就读于杭州武备学堂。1905年前往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文,不久进入铁路学校就读,后升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法系攻读并毕业,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期间受到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1912年回到中国,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江苏省立法政大学教务长,东南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暨南大学教授等职。次年以江苏省官费赴美国留学,攻读于哈佛大学政治系,获学士。1914年,孙中山托王伯秋照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文学系读书的二女儿孙婉,第二年王伯秋便娶孙婉为妻。
涉足政治
1919年回到中国致力教育工作,后与孙婉离异,王伯秋吕振羽胡适李大钊等16人签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倡导“好人政府”。1923年与朱其慧、陶行知等发起成立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
1927年,王伯秋被聘为杭州市人民政府参事,从此涉足政治,推行“好人政府”。1931年王伯秋担任民国政府立法委员。1934年8月,任福建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任保安司令和长乐县县长,在长乐县推行“好人政府”,广行善政,在长乐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民主与民生改革、交通与教育发展以及文物保护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贡献。1938年离职。
人物逝世
1939年5月17日王伯秋因左膝患骨癌在贵阳市逝世,埋葬于贵阳白花山。
人物关系
主要成就
城市规划与建设
王伯秋将自己的先进思想理念融入长乐区城区的建设,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他拆除了破旧的房屋,改建成了整齐划一的白色两层楼房,统一进行街道绿化,并种植了龙眼树。他设立了自鸣大时钟,使长乐民众有了时间观念。此外,他还建造了民众俱乐部,塔山公园、河滨公园,新长乐大楼,县立医院等,极大地提升了城区的形象,并改善了人居环境。
民主与民生改革
王伯秋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将民主与文明的观念深入到长乐民众心中。他在长乐区任职期间,推行了民主选举,这是长乐最早的一次真正的民主选举。他还致力于解决平民的住房问题。
交通与教育发展
王伯秋整顿了城区市容市貌,修路扩道,并建起了营前新码头,方便民众出行。他还开辟了多条公路,以解决城乡交通不畅的问题。他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具有前瞻性眼光和思维,他从加强文化建设入手,成立民众教育馆,开办短期义务小学,提倡识字运动,启发民众接受科学知识,引导他们关心国事,激发他们的民族意识。他还组织流动施教团,购置电影机、留声机、教育影片等,前往未办学的边远乡村宣传教育。
文物保护与移运
王伯秋非常重视文物保护,一来到长乐就立起了郑和碑,并把碑文拓片送给各地学者研究使用。在抗战前夕,他还组织把碑移运往南平市山区保存。
参演作品
所获荣誉
王伯秋曾获“记功一次”“记大功一次”等奖励。
后世纪念
王伯秋纪念楼
在1939年王伯秋去世后,长乐的民众依然怀念他在长乐的治理所做出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他们在南山张氏宗祠之西建造了“王伯秋纪念楼”。李世甲为这座纪念楼题字,写道:“官辙去思,名留左海”。
参考资料
王伯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2023-11-14
5、3、4、照片:孙婉前夫王伯秋照.孙中山故居纪念馆.2023-11-14
王伯秋造福长乐人民.长乐新闻网.2023-11-14
王伯秋与长乐.长乐新闻网.2023-11-14
孙中山.辞海.2023-08-23
卢慕贞.孙中山故居纪念馆.2023-06-30
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珠海市人民政府网.2023-07-11
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上).中国档案资讯网.2023-06-30
5、3、1、照片:孙婉照.孙中山故居纪念馆.2023-11-1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涉足政治
人物逝世
人物关系
主要成就
城市规划与建设
民主与民生改革
交通与教育发展
文物保护与移运
参演作品
所获荣誉
后世纪念
王伯秋纪念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