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亦字寿昌,曾用名李耆年,李钊、李龟年,在苏联期间化名琴华,笔名明明、常、孤松、猎夫等,河北省乐亭县人,是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历历史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与中国国民党北方党的领袖。
少年时期,李大钊就有了以政治拯救国家的思想。先后就读于北洋政府法政大学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留日期间,他发表爱国救亡文章,反对袁世凯复辟,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结识陈独秀。1916年回国后,出任《晨钟报》编辑主任,并于同年9月发表《青春》一文,号召人们与旧思想决裂。1917年1月,担任《甲寅》日刊主笔。1918年1月,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同年6月30日,李大钊等人发起创立少年中国学会。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发表《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一文,并在《晨报》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吸引广大青年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同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并与李大钊商量建党事宜,10月,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提出建党主张,推动当年7月的中共一大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并先后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四大中央执行委员。1922年-1924年,李大钊同共产国际和孙中山多次沟通,研究中国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事宜。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参与讨论《中国国民党章程》,并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7月,李大钊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后留在苏联,在国际舞台上宣传中国革命,当年11月回国。1925年10月至1927年4月,李大钊任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国民运动委员会主任,领导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期间被北京临时政府通缉。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抓捕。同年4月28日,李大钊遇害,时年不足38周岁。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内容丰富,在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建树,《李大钊全集》收录其著述615篇。其史学思想、平民主义思想、经济学思想在理论体系方面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影响着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为了缅怀李大钊,在北京香山东南万安公墓修建了李大钊雷州烈士陵园。2009年10月28日,习近平出席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时,强调“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铁肩担道义》《建党伟业》等影视剧都展现了其光辉伟岸的形象。陈独秀评价李大钊:从实质上看,他平生的言行,诚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称他为马克思主义先驱,革命家的楷模,是一点也不过誉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6岁时取名李耆年,乳名“憨头”。他是遗腹子,父亲李任荣早在他未降生前病逝,母亲周氏在他1周岁多时亡故,由爷爷李如珍抚养。李如珍考取过秀才,曾任职“从九品”的官职,智慧和见识皆是不凡,对李大钊的学习和教育非常重视。从李大钊4岁起,李如珍就教他识字背诗;6周岁时,去村中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0岁时,被送到邻村小黑坨张家专馆学习四书五经;10岁多时,与年长自己6岁的同村姑娘赵纫兰结婚;14岁时,初次参加童试,或因墨迹污染卷面而未能考中,后被送到乐亭县城北的井家坨的宋家学馆深造,拜名师黄宝琳为师,成该学馆最优异的学生。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同年,16岁的李大钊进入永平府中学堂,开始接触英文、数学、外国地理、历史、格致学、外国浅显政治学等近现代教育学科。在永平府中学就读期间,李大钊读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的一些文章,研究了“维新”派的思想。
津门求学
在永平府中学就读2年后,李大钊感受到了国家衰败、民族危亡,产生了以政治拯救国家的思想,遂在1907年夏与几个同学赴天津,在未完成初中学业的情况下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期间,李大钊学习了日语英语、政治学、经济学、比较宪法、地方自治论、选举制论、社会学统计学等30余门必修课程。为了勉励自己不懈努力,李大钊改名为“钊”,改字寿昌谐音为守常。他为自己的学斋起名“筑声剑影楼”,表达其把慷慨悲歌之士荆轲高渐离等人视为自己想要效仿的英雄豪杰。在学习之余,李大钊陆续写下了“筑声剑影楼纪丛”“筑声剑影楼剩稿”和“筑声剑影楼诗”等一系列诗文。1912年秋,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师生创建了北洋法政学会,李大钊担任编辑部长,和郁嶷主编北洋法政学会的机关刊物《言冶》月刊。期间,他主持了编译了《〈支那分割之运命〉驳议》一书,对日本人中岛端污蔑中国和中国人的书籍《支那分割之运命》进行编译和驳斥,该书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1913年4月起,李大钊以李钊之名在《言冶》发表了《大哀篇》《隐忧篇》《论民权之旁落》等多篇著作,发布自己的政治见解。同年6月,李大钊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日本留学
1913年6月,毕业的李大钊前往北京市,任《法言报》编辑。他取扬雄《方言·第七》中“钊,远也”“燕之北郊曰钊”之意,正式改名为“李大钊”,以表示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同时表明他的籍贯乐亭县地处古代燕国北部,以示不忘家乡父老。同年9月起,以李大钊之名在《言冶》先后发表了著述《论官僚主义》《一院制与二院制》《政客之趣味》《是非篇》《论宪法公布权当属宪法会议》《宪法颁行程序与元首》《欧洲各国选举制度考》《自然律与平衡律》跋等多篇著述,以法理阐释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他在该刊上共发表诗文33篇(首)。同年冬,李大钊去日本留学。在为进入早稻田大学求学做准备的同时,他完成了《我的自传》。
1914年9月8日,李大钊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科本科学习,师从日本著名社会主义安部矶雄等人,学习过政治学原理、大日本帝国宪法、经济学原理、近代政治史等十几门课程。他不仅从在安部矶雄身上接触到了卡尔·马克思主义,还研读了日本学者河上肇翻译的马克思著作《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及《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等著作,初步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读书期间,李大钊担任留日学生总会的文牍干事、编辑主任,编辑国耻纪念录,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国民之薪胆》等文。其中《国民之薪胆》一文揭露了“二十一条”的侵略实质,号召中国人民要以“卧薪尝胆”之精神,百折不挠之志气,奋起自救。此外,他还参与发起了爱国组织神州学会,加入了在留学生中成立的中国经济财政学会。在日本期间,他认识了章士钊和陈独秀。1915年2月,护国战争爆发。次年1月,李大钊为讨伐袁世凯的事情回到上海市两周。同年2月2日,早稻田大学以长期缺席为由,将李大钊开除学籍
思想先驱
回到东京后,李大钊海搬到东京近郊的高田村月印精舍居住。担任留日学生总会文事委员会的编辑主任,主要从事反袁宣传,负责编辑《民彝》杂志。他在该刊第1期上发表了《民彝与政治》一文,声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罪行,阐释了自己的民主社会主义。1916年5月中旬,李大钊从日本回到中国。受进步党人汤化龙之邀,出任《晨钟报》编辑主任,参与刊物创办并负责具体编辑出版工作。刊名寓意为“振此晨钟”,以唤起“吾民族之自我的自觉”,担当起“青春中华之创造”的使命。9月,李大钊发表了《青春》一文,他提出了“青春”的人生观和“青春中华之创造”的历史使命,号召人们起来冲破历史的网罗,与旧的传统思想决裂。他先后在《晨钟报》上发表了10多篇文章,主题多是激励青年奋发有为。后因汤化龙与中国国民党孙洪伊以及各自党派出现政治分歧而相互攻讦,二者都有恩于李大钊,让他夹在中间难以自处。李大钊遂于9月4日发表政治小说《别泪》,说明离开的因由,并于次日发布声明,离开《晨钟报》。
1916年10月,李大钊与秦广礼等人创建《宪法公言》刊物。该刊宗旨是:阐明宪法之精微,助长法律之思潮,以荡涤专制之邪秽,而涌现一尽善尽美之民国宪法。李大钊在该刊发表了文章《省制与宪法》,讨论地方自治和中央集权,并以美国联邦制为例阐明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由于经费困难,《宪法公言》于1917年1月10日停刊。
1917年1月,章士钊在北京创办了《甲寅》日刊,邀请李大钊担任该刊的主笔。1918年1月,李大钊在章士钊的举荐之下,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同年6月30,李大钊等人发起创立了少年中国学会,该学会会员包括毛泽东、张闻天、恽代英、田汉等人,李大钊还出任了该学会机关刊物《少年中国》的编辑主任。同年夏,李大钊发表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文章指出,“十月革命”是影响未来世纪文明的变动,以布尔什维主义为代表的“世界的新潮流”正在开启。10月,李大钊担任《国民》杂志社导师。1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的《每周评论》的出版,该刊抨击军阀统治的黑暗现实,广泛报道世界革命的动态,直接号召和推动人民起来进行爱国政治斗争。同年底,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阐述了他对十月革命的看法,还阐发了群众运动,申明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新信条;呼唤中国人民应当顺应世界潮流,走俄国人的路。李大钊在揭露了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实质的同时,还向中国人民介绍了布尔什维克主义,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新的道路和方向,他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卡尔·马克思主义者。
1919年1月,李大钊发表文章《新纪元》,他在该文中宣称,当前的时代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同年2—3月间,李大钊发表著作《青年与农村》《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提出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相结合。5月,五四运动爆发之际,李大钊在《每周评论》发表《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一文,文章提出“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等三大信誓。学者朱文通等人认为,该文对五四运动坚持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的方向有着深刻影响。5月5日,李大钊在《晨报》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该专栏曾连续刊载了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等文章。另外,李大钊还把由他负责编辑的《新青年》6卷5号,编成《马克思主义专号》,发表了一组介绍“马克思研究”“马克思生平”和“马克思学说”的文章,其中还刊有介绍《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李大钊等人的推动下,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在增添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还为中国社会产生了导致划时代转变的最初契机。
同年7月,胡适发表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声称宣传主义不但“没有用处”,而且“是很危险的”,他主张去研究一个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点滴改良,反对进行社会革命。8月,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的公开信,他驳斥了胡适的改良主义主张,强调要改造中国“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这个“根本解决”就是要推翻反动阶级的国家政权,而用主义去教育和组织群众,正是为这种根本解决创造必要的条件。12月8日,任北京大学总务处委员。
中共一大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指导学会设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图书馆,取名“亢慕义斋”。同时,他还在北京大学开设讲座和课程,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4—5月间,共产国际代表吴廷康等人在北京与李大钊会面,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的问题。会谈之后,维经斯基一行去上海市和陈独秀会见,李大钊留在北京市展开建党的准备工作。期间,他被北京大学正式任命为教授,在各系开设如《历史学思想史》《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等课程,并在北平各高校兼职授课。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并与李大钊书信联系,商量建党事宜。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主任室召开建党会议并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后改为中共北京支部,他一直是领导人。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主要开展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工人运动等活动;举办劳动补习学校,为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女提供教育,李大钊也时常到学校指导工作。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一批工人积极分子,并把工人团结起来,成立了京汉铁路长辛店镇铁路工人会,后改名为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从此掀起了铁路工人运动,为北方工人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1年3月,李大钊提出建党的主张,并公开号召为迅速组织中国共产主义者的政党而斗争。他发表了《团体的训练和革新的事业》一文,表示中国共产党是由共产主义者组成的,以中国的彻底大改革为其奋斗目标,有严格组织性纪律性的政党,是共产国际领导之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李大钊的建党思想,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明确建党任务、加快建立全国性政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亨德利库斯·约瑟夫斯·弗朗西乌斯·玛丽·斯内夫利特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抵达上海市,与共产党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他们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李达、李汉俊同当时在广州市的陈独秀、在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的最后一天在南湖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党纲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组织工人运动
早在1920年底,在李大钊的倡导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游天洋河南省洛阳陇海铁路局任职,他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在河南成立了多个工人组织,后来将工人组织命名为“陇海路工联合会”。他还通过《劳动周刊》《工人周刊》介绍各地工人运动的消息,唤醒了工人们的阶级意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共北京支部先后改名为中共北京地委、中共北京区委和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始终都是主要领导人。他很重视在青年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和军人中发展党员,还多次派人到晋、冀、鲁、豫、陕,内蒙和东北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各级地方组织。1921年11月20日,陇海路工联合会发动了陇海铁路总罢工。李大钊在北京市召开会议支援此次罢工,派遣罗章龙与游天洋共同指导工人的罢工活动,同年11月26日,该次罢工取得最终胜利。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先后创建了京汉、京奉、正太、津浦铁路,以及开滦五矿、唐山等处工会,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阵线”的议决案》,明确指出: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8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李大钊、张太雷和共产国际代表亨德利库斯·约瑟夫斯·弗朗西乌斯·玛丽·斯内夫利特出席了会议。马林提出应该把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中国国民党,作为国共两党进行合作的方式。陈独秀等人反对马林的提议,主张实行党外合作。李大钊支持马林的意见,并强调两点:第一,国民党内一直有无政府主义者在活动,因此共产党员可以从内部逐步改变国民党;第二,在孙中山拒绝接受党外合作形式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则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同时,他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应继续在工人中建立自己的组织,开展活动。在李大钊的耐心说服下,大家基本接受了共产国际的主张,最后通过了陈独秀提出的中国国民党取消打手模这一入党手续后,中共少数负责同志可以根据党的指示加入国民党的决定。不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经张继介绍,孙中山亲自主盟,正式加入了国民党。1922年8月后,李大钊同孙中山多次会谈,商讨国共合作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10月19日,孙中山致电国民党上海事务所,说明已经委任廖仲恺汪精卫、张继、戴季陶、李大钊为国民党改组委员,请孙伯兰(孙洪伊)密电李大钊立即来沪商讨国民党改组事宜。10月25日,又任命李大钊等5人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2月,辞去图书馆主任职,兼任北京大学校长室秘书。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提出,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共产国际先后派代表吴廷康亨德利库斯·约瑟夫斯·弗朗西乌斯·玛丽·斯内夫利特等来华,同孙中山等进行会谈,探讨包括国共两党合作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李大钊在共产国际和孙中山的联络沟通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同月,著作《平民主义》付梓印刷。2月7日,参与组织工人发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反动军阀吴佩孚镇压,发生“二七”惨案。
1923年6月12日—20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决定。在这次会议上,李大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3年11月24日一25日,他参加了中共三届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会上汇报了北京市地区国民运动及国共合作的进展情况。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陈独秀、李大钊等23名共产党人参会。李大钊当选为大会主席团五名成员之一,并兼任大会宣言审查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月28日,在讨论《中国国民党章程》时,广州市代表方瑞麟提出:“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应有明文规定”。其目的是想排斥共产党员于中国国民党之外,实质上是反对国共两党的合作。针对中国国民党右派的挑战,李大钊发言表示,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为了形成统一的国民革命力量,以清除列强和军阀。经过争论,大会确定了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
驻苏期间
1924年6月17日至7月8日,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李大钊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参加。会上,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对国共两党发动运动形成的斗争形势等情况作出报告,并希望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特别关注中国问题。会后,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留在苏联。9月12日,李大钊在中共旅莫斯科支部大会上作了《中国最近之政变》的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帝国主义者、中国军阀、以及他们之间的勾结、利益关系,还阐发了中国军阀的势力情况以及当前时期党的主要工作。
1924年9月22日,李大钊参加了“不许干涉中国”协会并发表演说,提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促进作用,还希望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帮助。驻苏期间,李大钊到各地进行参观、访问和考察,并通过各种机会发表讲话和文章,在国际舞台上宣传中国革命。同年11月,李大钊回中国。他在北京参与领导了迎接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促成全运动。
革命斗士
1925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月,孙中山指派在北京市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组成中国国民党政治会议,增补李大钊等人为政治委员,以协助孙中山在治病期间处理各项事务。孙中山逝世后,他参与了治丧工作,并团结中国国民党左派,与右派分子的分裂活动进行了斗争。2月7日,李大钊争取了国民二军,释放了"二七”惨案中被捕的工人领袖。2月28日,出席北京妇女国民会议促成会等二十多个团体发起的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5月30日,上海市发生“五卅惨案”。为反抗帝国主义的暴行,6月10日,李大钊和北方区委领导和组织了20万北京市民众举行游行示威活动。10月起,李大钊任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国民运动委员会主任。
壮烈牺牲
1926年3月18日,李大钊参与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等机构组织的请愿及游行示威活动。该活动遭到临时政府的镇压,史称“三·一八惨案”惨案。李大钊被临时执政通缉。1926年秋,北伐军占领武汉市,中共中央致信李大钊,请他离开北京市,前往武汉。李大钊考虑到为从各方面策应北伐,以及还有许多重要工作要做,他选择留在北京苏联大使馆西院的一个旧兵营里坚持工作。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控制下的北京市政府出动300余军警,包围了苏联使馆并抓捕了李大钊与妻子、两个女儿,以及滞留北京地区的国共两党工作人员及苏方人员。
被羁押期间,李大钊坚贞不屈,始终保守党的机密,力争保护一同被捕的革命青年。期间,他写下了自己最后一篇文章《狱中自述》,文中,他对自己的一生作了概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李大钊被捕后,北京市大学等国立和私立学校校长两次讨论营救李大钊的办法,并派代表谒见张学良,请求依法审讯李大钊。同时,北洋政府也派代表往见张作霖,请求将李大钊一案移交法庭公正审理。张作霖就如何处置李大钊电询张宗昌孙传芳阎锡山吴佩孚等七位军阀以征求意见。其中五位军阀要求严办李大钊,张作霖遂下定决心。1927年4月28日,由张作霖操控的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刑。当日即执行了绞刑。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台。临刑前,监刑官问李大钊,对家属有什么话要说,可缮函代为转交。李大钊回答道:“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兮也,何函为?”临刑时,李大钊英勇就义。
李大钊遇难后,停灵于下斜街长椿寺,后移灵至不远的浙寺。6年后,赵纫兰联携子女来北平市。在北平地下党领导下,由河北省反帝同盟、中国文化总同盟北方同盟等团体发起,通过李大钊生前友好、北京大学师生组织募捐,举行公葬。捐款的有北大校长蒋梦麟鲁迅、李四光、周作人钱玄同胡适戴季陶等百余人。由北京大学教授联名刊出文告,在《晨报》登出讣告。1933年4月22日,在妙光阁毗卢殿举行公祭
人物思想
李大钊的学术思想内容丰富,在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美学、教育学图书馆学新闻学社会科学领域颇有建树。他的史学思想、平民主义思想、经济学思想等,在理论体系方面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政治思想
民彝思想
“彝” 即指常法、常道,是形而上的伦理纲常之道。此外,“彝”还有“聂氏宗祠之常器”的意思。 为了批判袁世凯的复辟帝制行径,李大钊提出“民彝”观念。他的民彝观具有三层含义;一是训器,有宗彝与民彝之分,宗彝象征着王权意志,民彝代表着群众意志,民彝既是人民精神意志的总和,又是在这种意志指导下的具体行动。朝代更替时,宗彝是可以更改变化的,而民彝是不可盗取和变更的。二是训常,治国理政应从人民的生活及本性出发,使政策、治理举措等贴近民众的意愿,反对统治者对人民意志的强制性干预。三是训法,李大钊在传统民彝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民主社会主义,赋予其新的内涵。他指出“民彝者,民宪之基础也”,将民彝看作民主政治的基础,认为彰显民彝的现实路径是政治上的民主。李大钊总结传统民彝“常”“器”之说,运用西方民主政治思想中“自由”“宪治”等视角对“民彝”进行重新诠释,指出民彝是人民群众意志,是民主宪政的基础,将人民的意志放在首位,同时要赋予人民一定的权力。民彝观亦是李大钊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体现。
平民主义思想
平民主义,即民主之意。李大钊认为“平民主义’的政治和社会的目的,乃在废除属隶与统治的关系。他立足于所处的时代,将平民主义看作是世界的潮流、时代的精神,平民主义是社会政治前进的巨大动力,将来的世界是平民主义的世界;平民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人生哲学,它不只具有政治意义,而且有人类生活规范的意义;平民主义的精神是“自由政治”,自由政治的内涵是指: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在问题发生时,人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最后得以实现公允的结果;工人政治是“真实的平民政治、纯正的平民政治”,即只有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才是纯化的平民政治,真实的平民政治。“纯正的平民政治”就是把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一切特权阶级,完全打破,使人民全体,都是为社会国家作有益的工作的人,不须用政治机关以统治人身,政治机关只是为全体人民属于全体人民而由全体人民执行的事务管理的工具。
自苏俄成立后,“工人政治”一词出现,意思就是“工人的政治”,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李大钊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人阶级的统治代替资产阶级的统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能够将阶级消灭,那时,工人政治将“以事务的管理代替了人身的统治”,这就实现了的“纯正的平民主义”。李大钊所说的“工人政治”,包括无产阶级专政和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所达到的“真正的工人政治”,即“纯正的平民主义”。
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科建设上,李大钊提出了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如史学性质、史学对象、史学功能,史学在人文科学概论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史学家的任务等,他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释。
研究对象
李大钊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以前,中外古今的历史观,大都是宗奉神灵和天命,遵照神灵规定的法则而行。除了天命,别的没有历史法则。在卡尔·马克思提出“以物质的生产关系为社会构造的基础,决定一切社会构造的上层”这一准则之后,历史学成为了历史科学,它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在记述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还可以镜鉴未来。
史学家的任务
李大钊把历史学家的任务归纳为两条:整理事实,寻找它的真确的证据;理解事实,寻出它的进步的真理。“整理事实”和“理解事实”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既不能只整理事实,不理解事实;又不能单纯理解事实,却不整理事实,只能在整理事实的基础上理解事实。即历史理论与记述历史一样重要,历史学家的任务包括记述历史的整理,还包括历史理论的研究,历史理论与记述历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时代进步,史观与知识不断地进步,人们对历史事件的释读也会有变化。如同一历史事实,古人的解释和今人的解释会出现不同。另外,李大钊认为,一些历史记载存在错误和疏漏,在有新的史料发现后,可以对错误地方进行修正。同时,因为历史观的变更,必须随着时代进步对历史作出符合新时代的解喻。
史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
李大钊认为,读史读到古人当危急存亡之秋,能够激昂慷慨,激发人们“拯民救国”的感情。因此,可以用历史学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此外,研究历史可以训练学者的判断力,并令其得着凭以为判断的事实,从而“陶炼”人们的科学态度。另外,史学的研究可以扩大人们对于过去的同情和对将来的向往。历史是永远前进的,绝不停滞和逆返。人们不应该悲观和崇古,而应该欢喜地向未来迈进。因此,历史学能够给人们一种“进步的世界观”和“乐天努进的人生观”。
经济学思想
真正平均的分配
李大钊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参照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新的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基础上,建立而成的经济秩序及组织,表现为:协作的生产,真正平均的分配。所谓“真正平均的分配”指除去无劳动能力者,其余的都是做事的工人,各尽所能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是“生产交换机关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凡大资本的企业:铁路、矿山、轮船公司、承办运输事业、大规模的制造工业、大商店,收归国有;自国家银行以下所有的银行,均收归公有;小工商业及运输机关,亦渐次收归国有;除去有土农夫所有的土地以外,土地亦收归国有。
竞争
李大钊提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应该鼓励允许并竞争。社会会因竞争而进步,良好的竞争,是愉快而有益的。而资本主义的竞争,使人类陷于悲惨的境地,是不足取的。
社会主义道路
李大钊研究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认为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向世界各地寻找原料和市场,开拓殖民地。中国沿海重要的通商口岸被迫租借给西方列强,中国的铁路、关税等权利也让外国人掌握。中国产出的原料品,以低税赋输出国外,而在国外制成的精制品,又以低税赋输入中国。结果就是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挡不住国外的工业经济的压迫。在研究的基础上,李大钊提出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来发展实业,由纯粹生产者组织政府,以铲除中国的掠夺阶级,抵抗此世界的资本主义
农民问题
李大钊对中国农民的经济政治状况进行了分析,对农村发展的出路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中国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考虑革命的基础力量时,必须要重视农民的力量。李大钊提出,在政治上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农民协会的形式来团结农民,维护农民的利益,也只有农民自己组织的农民协会才能保障其阶级的利益。另外,在国民革命政府成立后,按照耕地农有的方针,建立一种新土地政策,使耕地尽归农民。
人物影响
在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发言: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对青年人才的影响
在李大钊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工作或学习在北京鸭首钢篮球俱乐部大学的一批师生员工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兴趣,并转变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骨干力量。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时常阅读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站到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来。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创办《湘江评论》,他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接着,他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指出:“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我们想要有一种大联合,以与立在我们对面的强权者害人者相抗,而求到我们的利益,就不可不有种种做他基础的小联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读过《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后,积极投入到领导山东省五四运动中。五四运动后,王尽美结识了李大钊,并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作为通讯员,王尽美回到山东省后组建了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另一位一大代表陈潭秋也是在阅读了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深受影响,投身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在初创之时,中国共产党吸纳了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因子,形成了自己的纲领。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明确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例如,《纲领》中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规定了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策略。例如中国共产党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凡有一个以上产业部门的地方,均应组织工会;在没有大工业而只有一两个工厂的地方,可以成立比较适于当地条件的工厂工会。
影响着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
李大钊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等领导人对李大钊的思想与革命实践相结合,进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着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如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和总政策”与李大钊的思想相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向全党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人物评价
陈独秀评价李大钊:从实质上看,他平生的言行,诚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称他为马克思主义先驱,革命家的楷模,是一点也不过誉的。
章士钊评价李大钊:守常(李大钊之字)一入北京大学,比于临淮治军,旌旗变色,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一举一动,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之马首是瞻。
鲁迅评价李大钊的著作:李大钊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
陈毅评价李大钊: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
法学家郁嶷评价给李大钊:同人之文,多拘挛法理糟粕之学,而君则振翰荦荦,发为感慨悲歌之篇,其造意树义,一以民生为念,阐扬先哲贻德为急,览者感发兴起,颂声交至。
何香凝评价李大钊:无论是他的亲属,他的师生,他的朋友,乃至他的敌人,或是爱他(大多数),或是恨他(极少数),但对他没有不佩服的。他的政敌,可以夺去他的生命,但不能攻击他的人格。他的论敌,可以攻击他的信仰,攻击他的言论、文章,但从不敢攻击他的私道,甚至还不得不虚与委蛇,和他保持一定的个人联系。
个人作品
李大钊全集
200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的《李大钊全集》。该书收录了李大钊著述615篇,约150余万字。
个人手迹
诗歌
欢迎独秀出狱(一)
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
他们的强权和威力,终竟战不胜真理。
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
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
进攻
喊一声兮,进攻,进攻,壮哉我军容。
群众劳工,群众兵农,一行战线中。
白日光天,花花世界,残暴贼销声。
白日光天,花花世界,国民革命军勃兴。
君不见,资产阶级途穷悲落日。
又不见,第三国际赤旗迎春风。
为我同胞,努力杀贼,携手入大同市
为我同胞,努力杀贼,携手入大同。
相关轶事
少年异志
14岁时,李大钊师从黄宝琳读书。课余时间,学堂同学一起议论清朝政府政策,黄宝琳讲述了太平天国的事迹后,李大钊听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表示自己长大就效法洪秀全,推翻清朝皇帝。
改写对联
明朝谏臣杨继盛题写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对联,李大钊取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妙”字,将杨继盛的对联改写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使“妙”字成为“点睛之笔”。表现出李大钊对历史上富有忠贞气节的杨继盛等朝臣的敬仰之情。
确定党名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准备筹建共产主义小组,但对于党的名称是叫共产党还是社会党,犹豫不定。陈独秀写信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回复就叫共产党。
敬献挽联
孙中山逝世后,国共两党在北京举行追悼活动,李大钊为孙中山敬献了214字的挽联。联中有“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的语句,歌颂了孙中山的正气和自由独立精神。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纪念活动
1989年10月28日,江泽民出席纪念李大钊诞辰10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并发表讲话。
1999年10月30日,胡锦涛出席《李大钊文集》出版暨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09年10月28日,习近平出席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延续了中央对李大钊作出的评价,同时强调“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2019年10月27日,王沪宁出席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他表示,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领导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推动建立全中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开展工人运动和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党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
烈士陵园
李大钊雷州烈士陵园位于北京香山东南万安公墓内,占地2200平方米,落成于1983年10月29日。园中保存有1933年李大钊烈士公葬地址原貌及当时一同埋入墓穴的李大钊烈士梁启超墓。该陵园是纪念和缅怀李大钊烈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纪念馆和故居
1997年8月16日,李大钊纪念馆落成开馆。纪念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8656平方米。内设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览、李大钊廉洁风范展览、李大钊纪念碑林等。李大钊纪念馆被确定为全中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中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中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始建于1881年,故居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院一体,周围有砖墙环绕,占地面积1010.1平方米。是典型的冀东农家庄户格局。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后,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归属李大钊故居纪念馆管理。李大钊纪念馆和故居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纪念邮票
1989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李大钊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李大钊像》的画面上,李大钊留着八字胡,戴一副圆形眼镜,身穿中式上衣。背景衬以中国国民党“一大”闭幕后,与会者步出会场的历史照片。《大义凛然》,图案以李大钊的《狱中自述》手书为背景,画面上是临刑之前的李大钊,他昂首挺胸,穿着常穿的那件灰色棉袍。
影像资料
2021年3月25日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推出:李大钊。
2021年,央视网发布了一段从俄罗斯保存的档案资料里查到的一段影片资料,是目前仅存的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中,李大钊正激情澎湃地演讲。
影视作品
小说形象
作家龙平平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觉醒年代》,塑造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为灾难深重的中国寻找出路而艰辛探索的知识分子形象。
京剧形象
北京京剧院撷取李大钊在1918年至1927年间北京大学工作期间,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护送陈独秀离京并相约建党,策划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北京各界反帝、反封建军阀统治斗争,直至英勇就义的经历,创编了现代京剧《李大钊》。京剧演员张建峰饰演李大钊。
参考资料
百炼成钢 (2021).豆瓣电影.2024-02-10
建党伟业.豆瓣.2021-06-24
铁肩担道义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2-10
新华社新媒体.百家号.2024-02-06
从李大钊的七个小故事里品爱国情怀.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2024-02-11
星星之火终燎原.今日头条.2024-02-18
1989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2024-02-23
李大钊纪念馆及故居简介.河北省人民政府.2024-02-15
李大钊故居.今日头条.2024-02-15
李大钊 (1989).豆瓣电影.2024-02-10
中国1921 (2011).豆瓣电影.2024-02-10
开天辟地 (2011).豆瓣电影.2024-02-10
觉醒年代.豆瓣.2021-06-24
中流击水 (2021).豆瓣电影.2024-02-10
革命者 (2021).豆瓣电影.2024-02-10
豆瓣.豆瓣电影.2024-02-10
革命者.豆瓣电影.2024-02-10
新民晚报.百家号.2024-02-2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津门求学
日本留学
思想先驱
中共一大
组织工人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
驻苏期间
革命斗士
壮烈牺牲
人物思想
政治思想
民彝思想
平民主义思想
史学思想
研究对象
史学家的任务
史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
经济学思想
真正平均的分配
生产资料公有制
竞争
社会主义道路
农民问题
人物影响
对青年人才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影响着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
人物评价
个人作品
李大钊全集
个人手迹
诗歌
欢迎独秀出狱(一)
进攻
相关轶事
少年异志
改写对联
确定党名
敬献挽联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纪念活动
烈士陵园
纪念馆和故居
纪念邮票
影像资料
影视作品
小说形象
京剧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