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创办于2015年,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科普中国的运营主体是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品牌旗下主要有科普中国网、科普中国客户端、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以及与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媒体展开合作等多种科普业务形式。科普中国客户端和科普中国网于2016年上线运行,科普中国服务云于2017年上线运行。经过多年的发展,科普中国陆续推出“科普中国”共建基地、科普中国“百佳优秀科普号”评选活动以及“典赞·科普中国”年度活动等特色科普活动。
2020年,科普中国辟谣科普作品《饮用水的六大谣言,你别信!》获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2021年,科普中国辟谣科普作品《100+高校科学辟谣联合行动》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2023年,科普中国辟谣科普作品《阳过之后,你需要换一支牙刷吗》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
2018年,科普中国获得
央视新闻移动网“2017年度最快成长账号”。2021年,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入选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2022年,科普中国科学辟谣百家号入选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
品牌历史
品牌诞生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从2014年起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于2015年正式确立“科普中国”品牌,相继与
新华网、
百度集团、
腾讯控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启动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同年首次推出“典赞·科普中国”年度活动。
2016年,科普中国客户端和科普中国网正式上线运行。同年,科普中国聘请
欧阳自远、
刘慈欣、
陈思思等人为首批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起步阶段
2017年,科普中国服务云上线运行,“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全面启动,初步搭建科普中国互联互通平台和落地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全媒体协同发展。同年5月,
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科普中国——首届全国公路微视频大赛”,科普中国网、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与
新华网、光明网等一同成为该赛事的支持协办单位。同年7月12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科普中国致以一封感谢信。感谢科普中国网上的大量科普资源为该台旗下的《环球名人坊》节目提供了有力支持,令节目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所保障。
2018年,科普中国进入《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容转载免审白名单。同年,科普中国启动开展“科普中国”共建基地活动,联合
中国科学院发布科普融合创作年度指南,聘请
欧阳自远、杨利伟、
张双南等人为第二批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2019年,科普中国联合125家国内知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协同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同年,科普中国联合中央网信办等有关部委共同打造“科学辟谣平台”。
持续发展
2020年,
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华护理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等30家单位入选2020年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2021年7月至10月,科普中国客户端举办“2021年科普中国信息员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活动”,来自全国31个省、315个市、1754个区县的科普中国信息员通过科普中国客户端进行学习答题,总人次达268万。
2022年7月,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网正式上线科普中国频道,这是主流媒体网络平台首次推出科普中国频道。2023年9月16日,
上海市开展“
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普中国和光明网成为该活动的直播支持单位。
2024年1月,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推出科普中国Lite。用户无需下载任何软件,只需通过科普中国Lite链接或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入口,即可浏览科普中国客户端的图文和视频。同年3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对2023年科普中国科普号(简称:科普号)和创作者典型代表进行表彰。按照浏览量、发布资源量等6项数据,遴选出100名科普号典型代表(机构号和个人号各50名),按照科普作品的选题方向、创作形式、传播评价等方面遴选出30位年度科普创作者典型代表。
品牌业务
科普中国网
科普中国网是基于科普中国服务云公众入口、具有个性化定制和自动推送服务的门户网站。以“众创、严谨、共享”为宗旨,以“让科技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为理念,面向全社会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科普信息内容,策划专项专题,实时导入新闻,解读科学热点。网站内容分为前沿科技、健康生活、科普乐园、V视快递、实用技术、玩转科学等24个频道。
在内容形式上,科普中国各栏目频道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协同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网、
腾讯控股、
百度集团等机构共同实施《科技前沿大师谈》《科学为你解疑释惑》《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等20余个子项目。在内容创作上,科普中国则依托所属的210家全国学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对科普信息的科学性进行严格把关,每个选题均有2位以上该领域的专家对其审核,邀请包括近100名院士在内的2000多名专家学者拍摄视频、撰写文稿等。
科普中国还建立了新闻导入、科学解读的科普快速响应机制,这一机制不仅实现了传统科普难以突破的72小时内广泛传播,更在第一时间里让许多网络谣言不攻自破。如2017年8月
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当晚,科普中国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各传播团队连夜了解震情,组织地震、气象等相关专家,围绕公众关注的地震现状、
地震云等热点,科学分析震情,及时破除谣言,多维度为公众解疑释惑。在地震发生的48小时内,科普中国共推出图文、视频、直播等百余篇相关科普作品,并在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网、
腾讯新闻客户端等渠道重点推广,累计浏览量超5600万人次。
科普中国客户端
科普中国客户端(科普中国APP)是“科普中国”品牌的集中展现,旨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科普信息内容和相关资讯,包括科普头条、辟谣、健康、科教、军事、科幻、博物等多个专题版块,内容丰富,知识含量高。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并注册成为科普信息员,即可随时随地获取科学、准确、权威的
科普知识。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官方科普微平台,自2015年6月认证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官方科普平台之一。公众号原创内容主题广泛,标题制作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于2024年1月推出科普中国Lite,这是基于科普中国客户端开发的首款智能便捷的轻量级应用,亮点是科普中国联合
科大讯飞共同研发推出的“AI小科”科普认知智能大模型。AI小科通过
深度学习理解权威丰富的科学知识,成为一名独立的科普讲解员,不仅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准确、易懂的科普信息,还能辅助科普创作者进行科普文章创作、视频脚本创作、文案撰写等,真正实现“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
媒体合作
2017年9月,科普中国与
百度集团共同实施“科普中国·百度搜索爱(AI)”科普计划,以AR、VR、3D全景等形式在百度搜索结果中向公众呈现专业和权威的科普内容。该计划共设立3个阶段性的目标:第一阶段是在正式启动时上线超过100个包括
天文学、
地球科学、生物学等科学知识的AR、VR、3D全景、语音播报搜索结果页;第二阶段则是到2017年底上线同类型相关搜索结果页600个;第三阶段是到2018年底上线2000个同类型相关搜索结果页。该计划的长远目标是上线包含数学、信息科学与
系统科学、物理学、
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工程学、
建筑学等科学知识的科普内容。
2017年9月,科普中国与腾讯公司共同开展科普中国·腾讯“慧眼行动”行动。携手千余名专家,不断积累专家辟谣数据,通过
机器学习形成有效算法,最终推出
人工智慧谣言识别系统,从源头上控制谣言的发布和传播,打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该计划依托腾讯平台的技术优势和
大数据,通过“专家辟谣、精准推送、智能识谣”三步策略,彻底颠覆传统的辟谣模式,至2019年时初步升级为一个能够
自主学习的辟谣专家系统。
2022年7月,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网正式上线科普中国频道。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以打造人民生活的“
百科全书”为宗旨,设要闻科普、前沿科技、健康生活、科学辟谣等栏目,传播大量有趣而又有料的科普内容。致力于通过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传播,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热点时政要闻背后的科技创新,展示科技创新成就。新华网科普中国频道包括策划成果解读、双碳时代、前沿聚焦等7大
融媒体板块,不仅关注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多学科的科技前沿热点事件,更普及科学知识、回应公众最关心的科普问题,同时展现科技工作者的多彩人生,讲好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截至2024年4月,科普中国与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台湾网、
百度集团、
腾讯控股等几百家媒体展开合作,涵盖互联网平台、电视、地铁、公交等多种媒体合作渠道。
品牌文化
品牌宗旨
科普中国的品牌宗旨是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着力科普内容建设,创新表达形式,借助传播渠道,促进传统科普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精准满足公众个性化需求,增强科普传播的准确性和科学权威性,提高科普时效性和覆盖面。
品牌标识
科普中国品牌是科普内容科学性、表达形式新颖性、科普服务体验性和良好口碑的象征,其视觉形象由红、蓝线条构成。形象上缘的S形状和整体构成的T形状,分别由“科学”和“技术”的英文首字母S和T衍化而来。由线条构成电波形状,寓意运用信息化手段传播科学。
品牌活动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以“科普中国”品牌为统领,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活动、共同推进社会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为目的,通过公开申报评审的方式遴选一批有科普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共建单位,开展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科普资源创作和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科普活动。“科普中国”共建基地遴选活动以年度为评选时间,自2018年启动至今已有礼嘉智慧公园、
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华护理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等多家单位入选。
科普中国“百佳优秀科普号”评选活动
科普中国科普号是科普中国旗下的创作者团队,分为个人科普号和机构科普号。科普中国运营团队以季度为周期开展“百佳优秀科普号”的评选活动,参评对象为在科普中国资源服务平台成功注册、能够正常发布资讯且在线主页有内容的科普号,参评科普号不区分个人科普号和机构科普号,但要求发布科普内容的时间点必须在规定时间范围内。
2024年1月,科普中国2023年第四季度百佳优秀科普号榜单公布,科普时报、北京科学中心、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刘凯康复工作坊、孙老师聊
人工智能等100个机构或个人科普号入选。
“典赞·科普中国”年度活动
“典赞·科普中国”年度活动是由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牵头主办的一项评选年度科普典型的特色活动,通过盘点年度科普人物、作品、事件和谣言,意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该活动创始于2015年,此后每年举办一届,现已成为中国科普领域影响力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品牌活动之一。
2023年3月26日,“典赞·2022科普中国”年度活动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现场揭晓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该节目以“科普托起强国梦,十年砥砺铸辉煌”为主题,突出展示党自十八大以来的重大科普成果,邀请
中国石化、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等央企代表讲述科普历程,穿插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普工作者演绎的文艺节目。同时特别节目现场启动由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
新华网、
央视频等14家网络平台主办的“2023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取得成果
科普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性的科学传播品牌和最大的科普资源库之一。逐步形成以“内容库、专家库、团队库、传播矩阵、活动矩阵”为基础底座,以科普中国资源服务、科普中国网、科普中国客户端、科普中国新媒体为应用架构的品牌模式。
截至2022年7月,科普中国平台的签约科普专家达到4468位,含院士57位;科普中国总用户数量达4125.03万;累计传播量429.3亿人次,话题活动总量1092.07亿人次;累计服务64家全国学会协同工作6384次,联动49家地方科协参与工作3217次。
截至2023年年底,科普中国科普号累计注册11499个,全年发布内容6.9万个,传播量2.3亿人次;科普中国信息员累计超过1689万人,累计分享传播超过26.64亿人次。
奖项荣誉
2018年,科普中国获得
央视新闻移动网“2017年度最快成长账号”。
2021年,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入选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2022年,科普中国科学辟谣百家号入选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
2020年,科普中国辟谣科普作品《饮用水的六大谣言,你别信!》获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2021年,科普中国辟谣科普作品《100+高校科学辟谣联合行动》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2023年,科普中国辟谣科普作品《阳过之后,你需要换一支牙刷吗》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