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1935年10月9日-),生于江西省庐陵(现吉安),中共党员,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天文台高级顾问,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院士联合体第一主席。
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1961年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留所工作。1964年到1978年负责中国地下核试验选场、爆炸过程模拟。自1961年系统开展地外物质研究,从事中国月球探测与
太阳系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制定,设计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先后任中科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
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天体化学、比较
行星学、地外物体撞击地球诱发生态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等研究,学术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个奖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90余篇(截至2022年),出版了《天体化学》《吉林陨石综合研究》《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等20多本专著,主编著作22部。《吉林陨石综合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
三等奖。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14年11月,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
小行星项目组于1996年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91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欧阳自远星”。2021年11月24日,欧阳自远获得“贵州杰出人才奖”。2023年1月15日,参加了央视新闻联合总台北京总站合办的节目“酷啊未来 中国科技创新之夜”。2023年3月4日,作为“银发知播”群体的13位成员之一,入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5年10月9日,出生于欧阳自远出生在江西省庐陵(即现在的
吉安市)。祖父、父亲、叔叔都以行医和开药房为业。1941年欧阳自远进入永新小学。1952年,欧阳自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
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现
中国地质大学)。第二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55年,欧阳自远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欧阳自远的毕业论文《河北兴隆县寿王坟矽卡岩型铜矿的成因》被评为北京地质学院优秀毕业生论文,欧阳自远被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留校做了前苏联专家拉蒂斯的研究生,攻读地球化学专业。同年年底,中国第一届研究生招生,欧阳自远报考了
涂光炽教授的研究生,从事
长江中下游平原铜矿和
铁矿的分布与成因研究。1960年研究生毕业,欧阳自远成为
侯德封院士的助手和学术秘书。
工作经历
1960年,欧阳自远留所做了助理研究员,被侯德封院派到中国科技大学学习一年
核物理。一年后再去原子能研究所
赵忠尧教授的加速器室工作半年。1963年,欧阳自远当上全国青联的委员,被作为特殊的尖子去培养。1964年年初,国防科委组建代号为“219”的小组,欧阳自远担任组长,专门为地下核试验选定确切地址。1966年2月,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简称“地化所”)成立。5月,欧阳自远被调往地化所。4月,欧阳自远随地化所迁往
贵阳市。第二年冬,地化所被秘密迁到北京通县,欧阳自远随迁,继续从事地下核试验有关准备工作。
地下核试验结束后,欧阳自远开展了小天体撞击
地球,诱发地球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事件的研究。
1980年到1981年和1983年到1984年,欧阳自远应邀到德国马普学会
核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做
吉林陨石研究。在研究期间写就《天体化学》的书稿。1985年,欧阳自远谢
拒马普研究所挽留,背着电视机、
打字机和当时国内十分罕见的摄像机、电脑等回国,后把这些设备无偿送给了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结束对
德国的访问后,欧阳自远又先后到前苏联进行访问,同苏联的同行研究月球、
金星、
火星;到
英国、
日本访问,分别与
伯明翰大学、
剑桥大学、
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合作研究;到
美国,与
加利福尼亚大学、密西根大学、
伊利诺大学的
天体化学家合作,测试种种磁单极子。
1988年,欧阳自远在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后,被任命为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1990年,欧阳自远被任命为中科院
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主管地理、地质、海洋、空间、大气、环境等领域,
属下有四十多个研究所。同时兼地化所所长和广州地质新技术所所长两职。
1991年,欧阳自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自1993年起,欧阳自远兼任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科协主席,对贵州当地的人口、环境和资源进行了协调发展。同年,欧阳自远开始倡导开展月球探测工程。2003年,欧阳自远因为在
贵州省几个地方开始进行恢复植被和
灌木丛的试验,获年度贵州省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欧阳自远将5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作为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化学中心的科研经费,以及贵州省
喀斯特生态科技研究经费。2004年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项目立项,欧阳自远任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2007年“
嫦娥一号”
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探测任务,欧阳自远卸去“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职务,以“高级顾问”的身份指导探月工程的实施和载人登月的预先研究。欧阳自远被誉为“嫦娥之父”。2013年,欧阳自远受聘为
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2015年,欧阳自远成为
云南师范大学特聘荣誉教授。
2022年5月30日,欧阳自远院士和刘建忠研究员领导的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制的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完成,并在Science Bulletin期刊在线发表等。2023年11月,欧阳自远点赞
呼家楼中心小学的“新行星移民计划”项目。
任职情况
从1993年起,欧阳自远兼任了许多职务:中国科学家协会荣誉会长、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
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与空间化学委员会主任、SCOPE、IGBP和ICL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常委与委员,
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长期担任《环境科学》《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空间科学学报》《
地球化学》《
矿物学报》《
地质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地质评论》《科学》《黄金科技》《大地构造与成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等十余种
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和编委,
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吉林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和贵州工业大学名誉校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欧阳自远长期从事陨石学、月球科学、
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先后负责
小行星3789地下核试验选场与地质综合效应研究、吉林陨石雨的现场考察与系统研究等。他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在中国率先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
石陨石、
宇宙尘、月岩)和比较
行星学研究,提出
铁陨石成因假说,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模式与多阶段宇宙射线照射历史的理论。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地质体中消融型宇宙尘并提出判据系列,划分了宇宙尘成因类型;对
太阳星云化学不均一性与化学演化过程,行星模式风行星模式丰度。
在行星与
地球大气圈、
水圈及内部圈层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能源与演化阶段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模式与理论。充实了玻璃陨石成因理论,论证了中国白垩系/第三系界面撞机事件,提出地外撞击诱发古气候旋回的假说,以及
新生代六次巨大撞击地球事件诱发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提出地球原始组成的非均一性与演化的非均变性理论框架。
他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大会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多项,工信部科技进步
特等奖,国防科工委个人突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欧阳自远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等。
地球化学
地下核试验
1964年,欧阳自远参加了中国地下核爆的选址和地质综合效应研究,要求:第一,不能把山炸开;第二,
原子弹不能从巷道里冲出来;第三,要搞清楚地下核爆炸的图像、过程和各种地质效应;第四,不能有核泄漏,尤其是不能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的河流。1969年9月23日零点15分,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地下核实验。近十年的核试验及其有关的研究工作中,欧阳自远撰写并提交了《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总结》等20余篇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为世界上第一次在石灰岩质中进行地下核试验的可行性、科学性、工程设计和安全防护措施,以及爆后的地质效应提供了科学依据。1978年举行的
全国科学大会和
中国科学院的表彰大会上,《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获国家重大
科技成果奖。当时提出的目标是30年内不能污染周围河流,如今40多年过去了,都没有出现问题。之后,在新疆的另外一个地方成功进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试验。
喀斯特地区碳酸盐风化成土与环境变化的研究
自1993年起,欧阳自远兼任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后,对贵州省科学事业的发展和西南地区人民脱贫致富事业倾注了满腔的热情,致力于贵州省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他组织并指导王世杰的研究团组,进行了全省喀斯特地区碳酸盐风化成土与环境变化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红土风化壳的定年方法与技术,深化对
贵州省新生代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为石漠化的成因研究和治理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还对地方病成因、
酸雨对贵州地区土壤的侵蚀、破坏及其对策等。并在所里成立了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贵州几个地方开始进行恢复植被和
灌木丛的试验,并促进贵州省科技馆于2005年4月落成。
天体化学
欧阳自远是中国最早对陨石开展科学研究的人。从1958年因
大炼钢铁而被挖掘出来的南丹铁陨石开始,到1960年中苏边境
石陨石、1976年吉林陨石雨、贵阳清镇县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欧阳自远开始了陨石的收集与系统研究。特别是1976年3月8日降落在吉林市郊区的陨石雨,欧阳自远对其进行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深入而系统的综合性研究,发表了近百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吉林陨石多阶段宇宙线暴露历史”和“吉林陨石形成演化模式”,为研究太阳星云凝聚过程提供了新证据,对了解
太阳系的早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太阳系形成后的行星演化过程提供了对比标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成为国际陨石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经典模式。与此同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陨石研究队伍,开创了中国陨石学与
天体化学研究的新阶段。研究成果《吉林陨石综合研究》,获1985年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78年,欧阳自远接手研究
美国带来的一块“月岩”。在课题的轮番研究中,欧阳自远先后发表14篇有关论文,确认了岩石的采集地点,以及岩石的所在位置是否有阳光照射等等,认定这块岩石样品是由“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登月时采集的70017291号样品。让美国人不得不服:我什么也没说,你居然搞清楚了。为此,美国同行评价:中国陨石研究已经达到世界水平。
探月工程
1993年,欧阳自远向“863计划”专家组提出建议,中国应该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提交报告《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996年,
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接受了欧阳自远梯队的第二个报告《中国月球资源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 。在这中间,欧阳自远已经做了无数个演讲报告,他随身带着一个
笔记本电脑,亲自撰写讲稿,针对不同的对象,写了20多个版本的演讲稿。上至国家部委办的领导人,下至小学生,至少已经有10万人听过他的演说。
1998年起,欧阳自远带领一批科研人员,开始对中国月球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以及中国月球探测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2001年,“
嫦娥一号”工程的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通过了国家评审。2004年1月2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签字,批准了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项目的立项。2月1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欧阳自远被任命为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一号”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用了四个月时间撰写了《
月球科学概论》和《嫦娥工程手册》初稿。
2006年,“嫦娥一号”正样星完成总装、测试和试验。2007年10月24日长征3号”甲
运载火箭将“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精确入轨。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获得圆满成功。在“嫦娥一号”完成任务之后,欧阳自远以顾问身份指导了后面的探测器研制。2010年,“
嫦娥二号卫星” 提交了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球地形图;
测绘学了
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区1米分辨率的高精度地形图;飞向日-地L2位置,235天监测
太阳爆发活动;飞离地球700万千米,成为一颗人造小天体,围绕太阳运行。
2013年,“嫦娥三号”搭载“玉兔号”月球车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
美国、
苏联之后第三个实施着陆器和月球车软着陆月面,开展“就位”和“巡视”联合探测的国家。“
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探测器于2019年1月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2024年4月21日,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对外发布,欧阳自远院士为图集主编。
主持的科研项目
论著
截止2022年,欧阳自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90余篇,专著20多部,合作主编专著22部。其中1988年完成的《天体化学》是中国天体化学的开山之作,当时国际上许多著名同行认为:“在西方还没有一本在广度和权威方面可以与之媲美的著作出版。”
人才培养
欧阳自远给科研人员做学术报告,讲授
地球科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思潮,以提高在职人员的理论水平,到兼职的院校给教师和同学上课,亲自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完成学业和从事科研工作。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发达国家,有的在美国航天局,有的在
加拿大宇航局,有的在欧洲宇航局,或者在相关的领域工作。欧阳自远先后为国家培养博士、硕士和博士后68人。包括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李春来,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任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王世杰等。
科普工作是欧阳自远院士长期以来持续进行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平均每年举办的科普讲座达近50场。据《欧阳自远院士2008年科普活动统计表》,仅2008年,欧阳自远参加各类科普活动63次。从2008年到2017年,欧阳自远做了474场科普报告,平均每年52场,几乎每周1场。这些报告的主题从月球探测拓展到
火星等
太阳系行星、天外来客、小天体撞击
地球的“祸”与“福”、地外生命探寻、世界末日与地球“死亡”等等。每个主题都根据受众的类型设计了七八个版本。“小学、中学、大学到公务人员讲法都不同,甚至在大学里给
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讲都要区别开。”
2013年9月16日起为期一个月,欧阳自远在
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作客座教授指导《太空资讯技术高级研究专题》和有关月球与
行星科学的研究工作。2014年,欧阳自远授意
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中国航天互联网传播研究基地”,传播探月工程“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打造中国最专业的互联网航天知识传播平台。2015年6月9日至11日,欧阳自远先生应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邀请前往
云南省,作科普报告后,受聘
云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荣誉与获奖
社会活动
2023年1月15日,参演
联合总台北京总站合办的节目“酷啊未来 中国科技创新之夜”。
2023年12月,欧阳自远参加了“202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他在活动上表示,月球在约20亿年前已耗尽能量,只剩一个躯壳。中国科学家通过
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月壤”分析,成功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
岩浆活动,刷新了月球的死亡时间。
影响与评价
2014年11月,为弘扬欧阳自远院士的学术贡献和科学精神,一颗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
小行星项目组于1996年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919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欧阳自远星”。
中央视网评价欧阳自远“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探月工程,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定,被誉为’嫦娥之父’”。《
人民日报》称欧阳自远是“跟月亮’打交道’的人”。
个人生活
欧阳自远出生时,他的舅舅正好读到《
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欧阳自远的名字由此而来。他的祖父、父亲、叔叔都以行医和开药房为业。
欧阳自远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从不讲究吃和穿,每月工资多少他不知,也从不过问,出门穿什么衣服,完全由夫人安排,甚至有时连洗脸巾与擦脚布都会弄错。除了睡觉,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天体化学的研究事业上。但是,欧阳院士又是个情感丰富的人,他有三个儿女,两个女儿均在美国工作,一个儿子在国内工作。儿女们都有出息,都是硕士、博士。说到儿女们,院士总是深感内疚,说是夫人教育的结果,他没有时间和精力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儿女们走他这条路,他说这个工作太艰苦了。他希望儿孙们过着常人的生活。在国内工作的儿子、儿媳为他们生了一个可爱的孙子。
2008年9月,在第二届
月亮文化节上,欧阳自远及夫人邓筱兰女士应邀参加了在江西
宜春市袁山公园举办的
金婚庆典活动。
参考资料
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2023-01-24
谢先德简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23-12-27
欧阳自远.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