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学院位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
乌鲁木齐市明圆地区校园占地约10公顷,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是一所以
化学工程、矿产资源勘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技术、
工商管理、民族预科教育等为主干学科,以培养各民族石油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工科高等院校。中国石油新疆培训中心的前身是新疆石油学院,隶属于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现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即中国石油新疆培训中心(新疆石油学院)。该校坐落在乌鲁木齐市中心明园地区,是中国石油系统西部地区培训规模最大、教学设施最完备、石油理论与工程及HSE专业特色最鲜明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
管理科学规范、交通快捷便利、环境优雅宜人,是培训、继续教育和学习深造的好地方,2013新竣工的培训公寓大厦将为新疆石油学院油田产业培训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平台和服务。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办学理念
向企业学习,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同行。
历史沿革
1955年,经原石油工业部批准,将原中苏合办的矿山技术学校中的石油地质、钻井和采油三个专业分离出来,成立了石油工业部
乌鲁木齐市石油学校。1958年8月,为适应
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需要,培养油田急需的各民族石油建设人才,根据石油工业部
南充市、玉门会议提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在乌鲁木齐石油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疆石油学院,学院分大专部和中技部。
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新疆石油学院奉命停止招生.
1964年根据石油工业部的调整意见,学院全部学生毕业,新疆石油学院停办。
1983年元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恢复成立新疆石油学院。
1983年10月19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亲笔致信学院表示祝贺,期望学院“为各民族培养又红又专的杰出人才,竞走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行列,为祖国争光,为
社会主义服务”。中央及各级领导对学院的关怀和支持为办好新疆石油学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全院师生员工受到很大鼓舞。 1984年新疆石油管理局
职工大学并入新疆石油学院。
1983年1月17日,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新疆石油学院,学院设有9个教学系(部),5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及其方向,面向新疆、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
河南省、
四川省、
重庆市及其他边境省区招生。新疆石油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培养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各民族的合格建设人才,不断深化各项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996年被国家教委授予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合格学校。
学校简介
从50年代创办石油工业部
乌鲁木齐市石油学校,到80年代初新疆石油学院恢复招生,到1999年学院转型成立为
集团公司在新疆的培训中心,多次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得到了国家部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得到了集团公司、新疆石油局、新疆油田公司及西部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大力的支持,王震将军亲笔为学院的恢复题写贺信,原石油战线上的老领导康世恩、王涛、张文彬、李敬、
吴耀文、任传俊、张毅、谢志强、秦峰等先后在不同时期视察学院并为中心(学院)的建设发展题词。
中心(学院)现有勘探开发、化工、机电、经济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科学、社会科学、科研信息中心、远程教学中心等教学系部,有专职教师110人、教授、副教授以上等高级职称者90余人,外聘油田企业及客座教授百余人,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40余人。
中心(学院)已成为以HSE培训为主,多元化职业资格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培训教育基地,承担着
集团公司和西部石油石化企事业钻井、采油、天然气等石油专业技术培训、健康安全环境(HSE)培训、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少数民族员培训、国际合作人才语言培训、
计算机技术培训、职称英语、建造师考前培训、基层建设培训及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资格认证、注册采购师、物业师、物流师、企业培训师等国家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积极开展面向西部石油石化企业科研、技术及HSE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咨询服务。
多年来,中心(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强企”的战略,始终坚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始终坚持“向企业学习、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同行”的培训理念、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根本,以优良的教学资源为保证,以追求卓越谋发展”的运行机制,上下一心、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培训主营业务欣欣向荣,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近10年来,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近2000期、培训学员近70000人次。曾先后获得了
集团公司培训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为集团公司、自治区、新疆油田公司和西部油田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疆石油学院的前身
乌鲁木齐市石油学校,建于1955年。1958年8月在乌鲁木齐石油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疆石油学院。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新疆石油学院奉命停止招生,1964年学院全部学生毕业,新疆石油学院停办。1999年新疆石油学院改制为中国石油新疆培训中心(新疆石油学院),负责石油石化企业职工的各类培训,为充分利用剩余教学资源,该中心与
新疆大学,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合作继续进行全日制学历教育和网络函授教育。
新疆石油学院现有正、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和高级专家等7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30%,中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图书馆藏书17万册,中外期刊千余种,已建成40多个学科实验室、3个语音室和金工实习工厂及电子实习基地,拥有教学和科研设备2000余台件。学院设有勘探、
石油工程、
化学工程、机电工程、经济管理、
计算机、基础、预科和社会科学等9个教学系部,共开设16个专业。学院全面实施“优秀生”“尖子生”“特长生”选拔和培养工程,鼓励和支持学生奋发努力,立志成才;设立了捐资助学奖励基金,给各类优秀学生提供高额奖学金,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
学院坚持把精神家园的构建作为育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党校、团校、
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小组等组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观;通过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学习
人文科学概论知识,拓宽知识面;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地址为
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189号,邮编为830000.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是学院于1998年10月成立的新系部,2008年有教师职工21人。其中,副教授、讲师、实验师14人,助教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5人,占全系总数的23.8%。有本科在校生258人,在校函授生268人。机电工程系2008年有教师20人,其中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留英攻读博士1人,留日回国一人。
化学工程系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系部,2008年有19名教职工,其中副高职以上职称5名,中级职称11人。
院系概况
该系在专业设置上本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宽的计算机专业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
计算机科学理论的能力;注重学学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5%以上,深受社会欢迎。建系7年来,该系已有223名毕业生毕业(不包括函授生),在毕业生中,有5人考上了石油大学、
河海大学、
西北大学和新疆财经学院的研究生,有39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大批学生已成为疆内外就业单位的骨干力量。
在抓好各类教学的前提下,注重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先后有5名教师送到内地
重点大学进修学习,有3名教师去内地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修和考研的教师回校后,在工作中再进行传、帮、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一批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群体,为该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建系以来,不断新建、改进、更新机房,基本做到每年新建一个新机房。7年来,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其投资近250万元。新建5个机房,仅2005年就投资近100万元,新建学生机房,配置了75台联想开天4800型的学生
多媒体网络机房,极大的改善了教师工作条件和学生的上机环境。七年来,该系教师在完成各类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努力钻研业务,克服教学任务重、科研难度大的困难,先后发表论文近50篇,完成科研项目5个。其中有2个是国家信息产业部创新基金项目,一项自治区基金项目。
既然机械是人类器官的延伸,那么它的发展和演化必然具有生命系统的一些特征,是类生命人类统。演化脉络的梳理是我们对机械发展的客观现实进行纵向的逻辑处理,脉络中的亲缘关系是指以机械基本的功能要求作为研究的主题,对那些在各种功能要求的激励下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机构和机械,在机械自身固有特性的框架里综合剖析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一代一代的演化历程中“代”的排序也并不是时间序列、它们并不是“亲子辨认”那种严密确切的血统关系。核心的问题是“温故、知今、进而创新”。
该专业为石油和
化工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石油和化工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在业务上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加工和工业分析与检验等方向生产及科研、设计等专业技术理论,并进行
计算机技能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并且有初步的专业外语口语能力。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语言及应用技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仪表自动化、基本有机合成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学、石油炼制工程等。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丰富各类实验内容,坚持三段实习制(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主要在新疆地区各大炼化企业、三大油田和各类地方化工企业就业,从事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加工和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的精细化工和石油加工等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生产管理工作,以及在有关研究设计部门及院校从事有关设计、研究或教学工作。
人才培养
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建设“国内先进、西部一流”的现代化培训中心。
新疆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新疆石油学院从恢复建院起,就把民族教育视为学院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将它作为学院的三大教学任务之一来抓,把预科作为发展民族教育工程的基石。
学院于1992年初组建了专门的预科教育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预科学院,认真制定了《新疆石油学院预科教学总体设计》,将民考民学生预科由一年改为两年,强化汉语教学,并在全疆最早实施把国家汉语水平考试过级与毕业证挂钩的政策,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这一重要工具语言的积极性,为迎接新技术挑战,学院起步了预科生英语零起点教学;学院实行预科生和本、专科两阶段学制,预科生经过严格的考核,在基础课和汉语成绩合格后,作为预科毕业生进入大学专业系部学习;经
集团公司批准,每年将部分预科毕业生输送到内地石油高校培养;学院坚持实行大学期间民汉混班教学,走出了一条符合学院实际的民汉同学互帮互学,加速民族学生成才的道路.
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的特点给少数民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公开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市场大趋势,又使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挑战更为紧迫和突出。学院结合实际,不断深化民族教学改革,从民族学生的思想、生活、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教育管理,引导他们不断挖掘学习潜力;教育他们彻底打破依赖心理,培养自强自立、增强勇气的信心;启发他们消除畏难情绪,正视现实,改变现实;同时增大帮助勤奋刻苦的学生的力度。
历经十余年艰辛的探索与实践,新疆石油学院积累了丰富预科教育经验,预科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夯实了基础。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作为一所单一型工科院校,新疆石油学院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力量,面向三大油田,积极开展科研与科技服务,科研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学院陆续成立了石油天然气勘探研究所、石油机械研究所、CAD研究所等9个院属研究所,现有专兼职科研人员71人。
设立了院内科研基金,支持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加强了同国内外的科技交流和校际往来,目前学院已与新疆石油管理局、青海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
独山子区炼油厂以及一批新疆地方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造就了新疆石油学院实力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数年来,学院共完成包括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项目、新疆石油局及油田厂处单位委托项目近百项。“七五”以来,学院在国内外期刊及有关专业会议上发表论文400多篇,数百篇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部分科研项目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其中,由梁肇基教授、崔平正副教授研制的“半球摇摆转子泵”获国家发明专利,荣获
广州市世界博览会金奖,并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由
唐文初教授等承担的“
塔里木沙漠公路除沙机的研制”作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中的子课题,一九九五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司十大科技成果和国家十大科技成就。一九九六年又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由勘探系承担的总公司中青年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柯克亚地区重金属及微量元素
地层分析新方法研究”,由于成果突出,受到总公司高度重视,总公司科技局长亲临学院主持评审验收。
梁肇基教授等承担的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容积泵类机构型研究与应用“通过自治区科委的鉴定验收。这些重大科研项目的完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校园环境
校园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