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
一种自限性、疼痛性甲状腺疾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甲状腺炎,SAT)又称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该病为非化脓性甲状腺炎,是疼痛性甲状腺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典型病程包括早期甲状腺毒症期、中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及恢复期,其中病程早期可出现发热、怕冷和乏力等,最特征性的表现是甲状腺部位疼痛或压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吞咽时疼痛加重等;病程中期可出现甲状腺机能低下症;恢复期为上述症状逐渐改善,甲状腺肿或结节也逐渐消失,95%的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及过程与实验室检查,其中典型病史为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后1~3周发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有血常规、血沉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甲状腺活检等。该病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仅是缓解症状。一般采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控制症状,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亚急性甲状腺炎约占甲状腺疾病的5%,男女发生比例1:(3~6),以40~50岁女性最为多见;一年均可发病,以春秋季更多见;其发病率为4.9/(10万人·年),有研究证实该病具有免疫细胞相关抗原(HLA)易感组型,但存在地理分布与种族差异。已证明多个民族的该病患者均与HLA-B35强烈相关,占64%~87%,其中欧洲及北美的患者比例甚至高达90%。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见于HLA-B35阳性妇女,炎症机制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由于病毒直接攻击甲状腺或由病毒感染诱发,引起甲状腺组织反应从而导致破坏病变。对白细胞相关抗原(HLA)的研究表明,具有多种病毒易感基因组者存在患病倾向。
病毒感染
如感染麻疹、柯萨奇、EB病毒、腺病毒科、艾柯、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病毒,以及肠病毒属反转录病毒、巨噬细胞病毒等,一种或多种病毒同时感染后可发病。在病毒感染暴发期间该病聚集发病。
非病毒感染
如Q热或疟疾之后发生该病也有报道。
遗传
该病具有HLA易感组型,但存在地理分布与种族差异。已证明多个民族的该病患者均与HLA-B35强烈相关。HLA组型不同,临床表现及发病季节有所差异。
自身免疫
该病活动阶段,血中可测得多种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然而这些抗体多数仅呈低滴度存在,可能继发于甲状腺滤泡破坏后的抗原释放。这些自身免疫现象在该病的存在是非特异的、短暂的,常发生于疾病活动阶段,是对炎症期间受损甲状腺抗原释放的反应,而非特异的原发性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
其他
流行病学
亚急性甲状腺炎约占甲状腺疾病的5%,男女发生比例1:(3~6),以40~50岁女性最为多见。一年均可发病,以春秋季更为多见。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率为4.9/(10万人·年),在该病患者中有64%~87%的病例与HLA-B35相关,其中欧洲及北美的患者比例甚至高达90%。HLA-B35阳性是这些地区和民族SAT发病的强有力预测指标。日本患者中71%携带HLA-B35,16%与HLA-B67有一定相关性。而荷兰一组患者中仅1例/11例携带HLA-B35,5例/11例存在HLA-B15/62。
病理学
组织学上,病灶呈灶性分布。初始阶段,甲状腺滤泡破坏,胶质外溢或消失,多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随后出现大量的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侵袭滤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围在胶质块周围,出现巨细胞(giant 细胞),所以称为巨细胞甲状腺炎。巨细胞内也可吞噬有胶质,形成类似结核病结节样的肉芽肿,伴多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形成微脓肿,间质炎症反应和水肿。滤泡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和滤泡细胞再生的区域。疾病消退后,甲状腺组织学恢复正常形态。
临床表现
典型病程包括早期甲状腺毒症期、中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及恢复期。
早期
起病多急骤,表现为发热、怕冷和乏力等。最特征性的表现是甲状腺部位疼痛或压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吞咽时疼痛加重。甲状腺病变范围可从一叶开始,后扩大转移到另一叶,病变腺体肿大,坚硬,压痛显著。病变广泛时,滤泡内甲状腺素及非激素碘化蛋白质一过性释放入血,引起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因而除感染的表现外,起病数周内部分患者可伴有甲状腺毒血症的表现。
中期
当甲状腺滤泡内甲状腺激素因组织结构破坏而发生耗竭,甲状腺滤泡组织尚未修复前,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降至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水平,临床上出现甲状腺机能低下症
恢复期
上述症状逐渐改善,甲状腺肿或结节也逐渐消失,不少病例遗留小结节缓慢吸收。95%的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可持续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仅2%的患者会复发。
在轻度或不典型病例中,甲状腺仅略肿大,疼痛和压痛也轻微,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临床上也未必有甲状腺毒症或甲减的表现。该病病程长短不一,可数周至半年以上,一般2~3个月。
检查诊断
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及过程与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在急性阶段,受累增大的甲状腺组织没有血供增加,彩色多普勒超声示低回声区;而在恢复阶段,超声显示为伴轻微血供增加的等回声区。一般1年以后血供恢复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且快捷的检查方法,常用于鉴别诊断及对该病的评价与监测。
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
可见图像残缺或显影不均匀、不显影或冷结节,一叶肿大者常见无功能结节或一叶残缺。随着病情缓解,结节小时,甲状腺图像恢复正常。当摄131I率低时,放射性核素碘不能用于扫描。
甲状腺活检
显示典型的受累滤泡淋巴细胞与多核巨细胞浸润,胶质逐渐减少或消失,并有多核巨噬细胞出现或肉芽肿样改变。
鉴别诊断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常可出现前颈部甲状腺侧叶肿大伴疼痛或压/触痛,并伴有发热的全身症状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及血沉与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甲状腺功能一般正常。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抽取液培养出病原菌超声波、CT出现脓肿样的显像。
无痛性甲状腺炎
可出现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症状,但无前颈部甲状腺侧叶疼痛或触痛及全身发热症状,血沉也正常,多具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背景,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明显升高。
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伴结节急性出血
出血结节常伴自发疼痛与压痛,但病变以外的甲状腺组织无疼痛也无其他全身症状。甲状腺功能、血沉均正常。
桥本甲状腺炎
也可伴轻微甲状腺疼痛、触痛,但较少见,一般不伴明显的碘代谢紊乱和血沉加速,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或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显著升髙。
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不伴甲状腺疼痛或压痛,反复发作者可达10%~15%;无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很少有病毒抗体滴度改变,血沉大多正常,活检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可以很硬,10%的患者甲状腺部分肿大,且无明显症状,扫描可为冷结节,需与甲状腺癌鉴别。但该病的疼痛可自行缓解或迅速波及对侧,血沉快,摄131I率低,应用泼尼松治疗疗效显著,可资鉴别。必要时可甲状腺穿刺活检。
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病理检查可鉴别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结核肉芽肿。
颈前包块伴有疼痛者除该病外,可见于甲状腺囊肿或腺瘤样结节急性出血、甲状腺癌急性出血、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迅速长大的甲状腺癌、疼痛性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舌骨导管囊肿感染、支气管鳃裂囊肿感染、颈前蜂窝织炎炎等,需注意鉴別。
治疗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仅是缓解症状。一般采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控制症状。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20~40mg/d,但激素并不能缩短其病程,因此症状缓解即可减量维持(10~20mg/d,4~6周)。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甲状腺毒血症症状,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可在甲减伴有症状患者中使用。
预防
预后
该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可以治愈,一般不遗留甲状腺机能低下症
该病可复发,复发率1.6%~4%,年复发率2.3%。复发者病情较初次发作轻,治疗时间短。血沉是否恢复或甲状腺碘摄取率恢复情况可作为判断复发的指标,有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症状,不需要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手术治疗,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有5%~10%的患者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需要长期甲状腺激索替代治疗。
历史
1895年医师迈金德(Mygind)首次对这一疾病进行了描述,共描述了18个“单纯akuta甲状腺炎”病例,这些患者患病前甲状腺均正常,患甲状腺炎后没有脓肿形成。1904年,瑞士外科医师德凯尔文(Fritz de Quervain)从病理学角度阐述了这种甲状腺炎;1936年德凯尔文(de Quervain)和焦尔达嫩戈(Giordanengo)对该病进行了进一步的重申,认为巨细胞和肉芽肿样改变是该病独特的病理表现,因此,SAT也被称为de Quervain甲状腺炎。
研究进展
中西结合治疗研究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口服激素的停药指征不易掌握,且过早停药会使症状复发,而过长时间口服会导致糖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症等不良反应。SAT在中医中属于“病”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SAT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不仅可以明显减轻症状,还可以减少复发。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对药物的活性成分、治疗靶点和作用通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六神丸联合泼尼松可能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SAT的作用。
磁共振诊断研究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容易误诊或漏诊,其影像学如超声、核医学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方面的表现可见报道,但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报道较少,国际也仅见个例报道。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的检查手段,通过多平面、多序列成像,可以获得更多解剖和功能信息,研究发现亚急性甲状腺炎在MRI上有其影像特点,表现为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上高信号、增强后信号不均匀、边缘渗出,其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资料
E06.1亚急性甲状腺炎.ICD-10 Version:2019.2024-02-26
5A03.1 亚急性甲状腺炎.用于死因与疾病统计的ICD-11.2024-02-26
..2024-04-08
目录
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
非病毒感染
遗传
自身免疫
其他
流行病学
病理学
临床表现
早期
中期
恢复期
检查诊断
诊断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
甲状腺活检
鉴别诊断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无痛性甲状腺炎
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伴结节急性出血
桥本甲状腺炎
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治疗
预防
预后
历史
研究进展
中西结合治疗研究
磁共振诊断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