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发育异常(如甲状腺缺如、异位甲状腺、
甲状舌管囊肿)、急性、
亚急性、
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以及毒性(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和非毒性(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的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肿瘤。其临床特点为喉结两侧出现漫肿或肿块,皮肤颜色大多数不变,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不同的甲状腺疾病类型产生的原因不同,可能与肥胖、辐射、碘的摄入量、基因和遗传、雌激素、饮食及其他因素有关。
中国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因环境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增长了近5倍,据统计,中国各类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为50.96%。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在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中,中国新发病例数为22.1万。然而,中国人民群众对甲状腺疾病的知晓率、筛查率和诊断率仍然不高。
发病部位
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
腺体,由左、右侧叶和峡部连接两侧叶,呈 H 形,平均重量2025g。甲状腺位置上至甲状
软骨中部,下至第6
气管软骨环,峡部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腺体表面有薄层结缔组织被膜,内部由大量甲状腺
滤泡和
滤泡旁细胞组成。
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素,该激素对身体各组织具有调节
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以及影响器官系统功能等作用。滤泡旁细胞则分泌
降钙素,参与机体的
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
发病症状
当患者发现颈部增粗或出现肿块,对称的颈部突起或肿大通常是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表现,而不对称的颈部突起或肿大可能是甲状腺结节。即使没有不适症状,发现颈部变粗也应考虑是否有甲状腺肿大或其他甲状腺疾病,并及时就医。医生通常通过甲状腺触诊初步判断甲状腺是否肿大或有肿块,但为确定疾病性质,一般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还需进行甲状腺的放射性核素和超声检查,甚至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出现怕热、多汗、
心悸病、性情急躁、食欲亢进、消瘦等症状时,要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发现怕冷、水肿、体重增加、皮肤干燥、食欲减退等症状时,要注意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颈部疼痛并伴有发热,尤其在甲状腺部位摸到肿块并有压痛时,要考虑急性或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可能。若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内分泌科或甲状腺专科就诊,以进行进一步检查,获得及时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
单纯甲状腺肿
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碘过量、致甲状腺肿物质或先天性缺陷等因素导致
甲状腺素生成障碍或需求增加,引起甲状腺代偿性肿大,但无甲状腺功能异常。肿大的甲状腺组织可能会不规则增生和再生,形成
结节性甲状腺肿。此类疾病可分为地方性和
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可分为三类。首先,是甲状腺素原料(碘)缺乏,环境中缺乏碘是主要原因,特别是高原、山区土壤中的碘盐被冲洗流失,导致饮食中缺乏
碘元素,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障碍,逐渐导致甲状腺肿大,此类病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其次,
甲状腺素需求量的暂时性增加也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如青春期、妊娠期或绝经期的妇女,由于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而产生的甲状腺肿称为“生理性甲状腺肿”,这种情况通常会自行缩小。最后,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的障碍也可能引起甲状腺肿,当甲状腺无法合成足够量的甲状腺素时,会出现反馈性增加的TSH分泌,导致甲状腺代偿性肿大。初期,缺乏碘素的时间较短,甲状腺增生均匀,形成弥散性甲状腺肿;随着时间延长,甲状腺增生进一步,形成
结节性甲状腺肿。在一些情况下,结节可发生退行性变,导致囊肿、纤维化和钙化等改变。
临床表现
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女性多见,一般无全身症状。甲状腺不同程度地肿大,能随吞咽上下活动。病程早期,甲状腺呈对称、弥散性肿大,
腺体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随吞咽上下移动。随后,可在肿大腺体的侧或两侧及多个或单个结节。通常情况下,这些结节存在多年并增长缓慢。然而,当结节内发生囊肿样变并出现囊内
出血时,结节可迅速增大。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甲状腺不同程度的肿大和肿大结节对周围器官的压迫症状。当甲状腺肿体积较大时,可能会压迫
气管、
食管和
喉返神经,导致气管弯曲、移位和气道狭窄,影响呼吸。患者可能感觉气促,严重时,即使休息睡觉也会出现呼吸困难。有时还会出现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受压时间过久可能导致气管
软骨变性、软化。在病程长久、体积巨大的甲状腺肿的情况下,甲状腺可下垂于颈下
胸骨前方,向胸骨后延伸形成
胸骨后甲状腺肿,可能压迫气管、食管和颈深部大静脉,导致面部青紫、
肿胀及颈胸部表浅静脉怒张。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继发甲亢或发生恶变。因此,对于
甲状腺肿大及结节,及时检查和治疗十分重要。
诊断
判断甲状腺肿及结节的性质需要仔细收集病史和认真检查。特别是对于居住于高原山区
碘缺乏病地带的甲状腺肿患者或家属中有类似病情者,通常能及时做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
预防
全国各地已普遍进行甲状腺肿的普查和防治工作,因此发病率已大大降低。在流行地区,集体预防甲状腺肿非常重要,一般通过补充
碘盐来进行防治。
治疗
甲状腺肿治疗方法包括:对于青春发育期或妊娠期的生理性甲状腺肿,通常无需药物治疗,建议多食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等。20岁以前年轻人的弥散性单纯性甲状腺肿,可采用少量
甲状腺素治疗,抑制
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常用剂量为15~30mg,每日两次,口服,疗程3~6个月。
对于特定情况,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施行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这些情况包括已发展成
结节性甲状腺肿、压迫
气管、
食管、
喉返神经或交感神经节而引起临床症状、
胸骨后甲状腺肿、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和工作、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以及疑有恶变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有助于解决这些严重情况,并提供更好的疗效和预后。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hyperthyroidism)是循环中
甲状腺素异常增多导致全身代谢亢进的疾病总称,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高功能腺瘤三类。原发性甲亢最常见,指甲状腺肿大且出现功能亢进症状,患者多在20~40岁。继发性甲亢较少见,常由结节性甲状腺肿引起,年龄多在40岁以上,
腺体呈结节状肿大,无突眼,容易发生心肌损害。高功能腺瘤较罕见,
甲状腺内有单或多个自主性高功能结节,无突眼,结节周围的甲状腺组织呈萎缩改变。
临床表现
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
新陈代谢促进,氧化反应增强,表现为食欲增加、便次增多、体重减轻、怕热出汗、
心悸病心动过速、失眠和情绪波动等症状。若甲亢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消瘦和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后者可导致
心脏扩大、
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和
心力衰竭,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
甲亢的诊断常用特殊检查方法包括:1.基础代谢率测定,通过脉压和脉率计算或用基础代谢率测定器测定。
正常值为10%,增高至+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60%以上为重度。
2.
甲状腺摄碘率测定,正常甲状腺24小时内摄取的碘量为人体总量的30%~40%。超过人体总量的25%或24小时内超过50%,且碘高峰提前出现,可诊断甲亢。
3.
血清中T3和T4含量的测定,甲亢时,血清T3可高于正常4倍左右,而T4仅为正常的2倍半,因此,T3测定对甲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治疗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应用镇静剂、降温、充分供氧、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同时使用碘剂,口服复方
碘化钾溶液或紧急时静脉滴注10%碘化钾。
肾上腺素能阻滞剂也可用于治疗,如
利血平或普茶洛尔。
氢化可的松用于拮抗过多
甲状腺素的反应。手术也是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之一,痊愈率高达90%~95%,死亡率低于1%。然而,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约4%~5%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甲亢复发,还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
甲状腺功能减退。手术治疗甲亢通常采用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选择常规或
微创方式。根据
腺体大小或甲亢程度,切除腺体量应在80%~90%之间,并同时切除峡部。保留两叶腺体背面部分有助于保护
喉返神经和
甲状旁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准备非常重要,以避免甲亢患者在手术前处于高亢状态,增加手术的风险。准备工作包括针对患者情况的综合评估、镇静和安眠药的使用、必要的体格检查、化验检查,以及颈部摄片、
心电图和
喉镜检查等。
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又称De Quervain甲状腺炎(thyroiditis),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常继发于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颈前肿块和甲状腺疼痛的常见原因。病毒感染导致
甲状腺滤泡破坏和上皮脱落,引起甲状腺异物反应和多形核
白细胞、
淋巴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浸润,形成特征性的巨细胞性肉芽肿。该病多见于30~40岁的女性。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突然肿胀、硬化的甲状腺,伴有吞咽困难和疼痛,疼痛可能向患侧耳部放射。常有发热和
血沉增快。病程约为3个月,治愈后
甲状腺功能多不受影响。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包括: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病后1周内
基础代谢率升高,血清T3和T4浓度增高,
甲状腺摄取碘量显著降低(
分离现象)。此外,泼尼松实验治疗的有效性也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方案为每日4次泼尼松,每次5mg,治疗2周后逐渐减量,全程持续12个月。同时联合使用甲状腺干制剂可取得较好效果。如果停药后复发,可考虑进行
放射治疗,效果较持久。
抗生素治疗无效。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Hashimoto)甲状腺炎,是一种
自体免疫性疾病,常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自身抗体损害
甲状腺组织,使其被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
纤维化替代。
血清中可检出多种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Ab)。组织学显示广泛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甲状腺
滤泡,并形成淋巴滤泡及
生发中心。此病多见于30~50岁女性。
类型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包括假性甲亢、桥本甲亢、突眼型、
亚急性甲状腺炎型和青少年型。假性甲亢表现为甲亢症状,但
甲状腺功能检查无甲亢证据,血清抗体阳性,症状可自行缓解。桥本甲亢伴发甲亢,可能出现浸润性突眼和黏液性水肿,需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但剂量不宜过大。突眼型可能出现正常、亢进或减退的甲状腺功能,伴眶后肌淋巴细胞浸润和水肿。亚急性甲状腺炎型发病急,伴发热、甲状腺急速增大和疼痛,甲状腺抗体高滴度限性。青少年型中,桥本
甲状腺炎约占40%,甲状腺较小,功能正常,抗体滴度较低,部分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
病因病理
病因与
自身抗体有关。多数患者
血清和甲状腺组织含有针对甲状腺抗原的抗体,主要包括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遗传因素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同一家族中可能出现多起桥本病。其他病因仍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弥散性甲状腺肿,对称,质硬,表面光滑,多伴甲状腺功能减退,较大腺肿可有压迫症状。
诊断
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低、甲状腺摄3I量减少,结合血清TPOAb和TgAb显著增高可帮助诊断。疑难时,可行穿刺活检以确诊。
治疗
可长期用左
甲状腺素或甲状腺素片治疗。有压迫症状者、疑有恶变者可考虑手术。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甲状腺
滤泡细胞,多发生于甲状腺功能的活动期。临床上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实性腺瘤两种,前者更常见。它通常表现为甲状腺囊内单个结节,边界清楚,大小在1~10厘米之间。该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稍微更多见。
临床表现
甲状腺腺瘤可分为滤泡状腺瘤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前者常见,呈淡黄色或深红色,有完整的包膜;后者少见,特点是有乳头状突起。患者多为年龄在40岁以下的女性,通常是单发结节,圆形或卵圆形,局限于一侧
腺体,质地稍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可活动,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症状。有时乳头状囊性腺瘤可发生囊内出血,导致短期内肿瘤体积迅速增大,伴有局部胀痛感。
鉴别诊断
甲状腺腺瘤诊断依据:病史、体检、
同位素扫描和B型超声。鉴别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
甲状腺癌:结节数目、病理特征及颈淋巴结等症状。
治疗
目前治疗
甲状腺囊肿、腺瘤等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但会引起声音嘶哑、
失语症等问题。还有如“超导针孔微创消融术”的治疗方法,具备可视、创伤小、最大限度保留
甲状腺功能等优点,成为甲状腺肿瘤患者理想的治疗选择。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病因
甲状腺癌的病因主要涉及碘缺乏和放射线暴露。
碘缺乏病与碘缺乏相关,导致
甲状腺素合成减少,刺激甲状腺
滤泡增生肥大,增加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非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乳头状甲状腺癌最常见,但
碘盐预防对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影响不一致。放射线暴露也是导致甲状腺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儿童和少年接受放射治疗后易患甲状腺癌,而成人发病机会较少。
病理
甲状腺癌可分为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类型。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多见于年轻女性,预后较好;滤泡状癌多见于中年人,生长较快,恶性程度中等,预后较乳头状癌差;未分化癌多见于老年人,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髓样癌较为罕见,来源于C细胞,预后介于乳头状癌和未分化癌之间。不同病理类型的
甲状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
临床表现
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包括在甲状腺内发现固定的硬肿块,质地不平。
腺体在吞咽时上下移动性较小。未分化癌在短期内可迅速出现肿块增长,并侵犯周围组织。晚期可能导致声音嘶哑、呼吸、吞咽困难,以及
小儿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颈丛侵犯引起的耳枕处疼痛、局部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颈淋巴结转移在未分化癌早期可能出现。有些患者甲状腺肿块不明显,但发现转移灶时需要考虑
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对于髓样癌患者,还应该排除II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的可能。对于合并家族史和出现腹泻、颜面潮红、低血钙的情况,也要注意不要漏诊。
诊断
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如甲状腺肿块质硬、固定,颈
淋巴结肿大,或有压迫症状,或长期存在的甲状腺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等情况,应怀疑为甲状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辅助诊断,帮助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鉴别。对于髓样癌的诊断,可以通过血清
降钙素测定来协助判定。
治疗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性
核素治疗、内分泌治疗和放射外照射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类型和侵犯程度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放射性核素治疗通过放射射线破坏
甲状腺组织和癌细胞,用于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和治疗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是术后终身服用
甲状腺素或
左甲状腺素,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抑制甲状腺癌的生长。放射外照射治疗主要用于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在中年女性中更多见。它可以单发或多发,多发结节的发病率较高,但单发结节的
甲状腺癌发生率较高。甲状腺结节可能与多种甲状腺疾病有关,如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和新生物等。结节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因此必须仔细鉴别以区分。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的,而恶性结节非常罕见。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在40-50岁以上,多为女性。甲状腺结节症状常起病缓慢,通常出现在已经有多年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中。虽然可能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但一般不典型且不会引起严重的突眼症状。
病因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与
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水土不宜和先天因素密切相关。长期的抑郁、恼怒、忧虑等情绪问题导致气机滞、肝气失调,津液不能正常归化而形成痰。这种气滞痰凝在
甲状腺颈前区域形成结节或肿块。不良的饮食习惯或生活环境,例如高山居住或水土失宜,影响脾胃功能和气血的正常运行,也可能导致痰气淤结在甲状腺颈前区域形成肿块或结节。家族中有甲状腺结节病史的个体,后代发病率较高,说明先天遗传与该病的发生有关。长期的结节组织淤积可能演变成甲状腺瘤,而局部细胞组织长时间增生可能形成
甲状腺癌,这些情况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临床表现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疾病,尤其在中年女性中较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包括
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炎性结节、
甲状腺囊肿和甲状腺肿等。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引起甲状腺不均匀性增大和质地中等硬度的多个结节,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起病缓慢,伴有甲亢症状,触诊时可感觉到硬质、光滑的结节,甲状腺功能检查异常。炎性结节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前者伴有发热和
甲状腺局部疼痛,后者多见于女性,甲状腺功能检查可能异常。甲状腺囊肿多为甲状腺肿的结节或腺瘤的退行性变形成,质地较硬,无压痛。甲状腺肿则包括良性肿瘤、
甲状腺癌及转移癌。及早鉴别和诊断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结节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诊断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特别注意结节的性质和是否存在家族史。体格检查主要触诊孤立结节,注意
淋巴结肿大。血清学检查虽不能确定良恶性,但对早期复发的检测有价值。超声检查成为主要影像学检查,提供结节的详细信息和血供情况。
核素显像显示结节的功能和血供状态,有助于鉴别良性和恶性。针吸涂片细胞学检查是广泛应用的方法,通过细针抽吸细胞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但需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
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法依赖于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的结果。阳性结果通常意味着恶性病变,而阴性结果90%为良性。如发现可疑或恶性病变,早期手术获取病理诊断是必要的。对于良性结节,仍有10%可能是恶性,需进行
甲状腺核素扫描和功能试验。如果是冷结节且甲状腺功能正常或减低,可给予左
甲状腺素片以阻断TSH生成。如果结节在三个月内没有变小,手术可能是必要的。细针抽吸选择治疗可大幅降低癌肿指数百分比(PCI),而手术治疗时应选择腺叶及峡部切除,并作快速病理检查。结节位于峡部时,需确认两侧为正常甲状腺组织,而腺叶切除较部分切除后再行腺叶切除更为安全。
流行病学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增长了近5倍,据统计中国各类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50.96%。
甲状腺癌(TC)是常见的头颈部肿瘤,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中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人数达22.1万。然而,中国人民群众对甲状腺疾病的知晓率、筛查率、诊断率仍然不高。
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7.5亿人患有甲状腺疾病,其中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患病。
历史
甲状腺疾病的认识最早发源于中国。甲状腺病类属于中医“病”,夏商世纪的
甲骨文就有“瘿之初文”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淮南子·坠形篇》及《庄子》就有瘿疾的治疗预防记载。《吕氏春秋·尽数篇》“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提出瘿病与地理环境有关。
含碘药物治疗甲状腺病中国记载最早来源于
晋代葛洪《
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运用海藻组成方剂,治疗瘿病。
欧洲大约从12~14世纪开始用海草灰治疗甲状腺肿。1812年有人从海草灰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命名为碘,并证实海草灰治疗甲状腺肿能使甲状腺肿消退的就是这种物质。《三国·魏略》记载有用手术治瘿的故事。“自愿令医割治,十人割瘿九人死。”最早进行了手术治疗的尝试。1910年Kocher有关甲状腺外科手术的创造性成就,使他于1909年荣获了
诺贝尔奖金,奠定了甲状腺外科的基础。
使用动物甲状腺治疗疾病中国记载源于
隋唐,这个时期含碘药物与动物甲状腺组织(靥)已普遍被用来治疗瘿肿,《
外台秘要》记载治疗瘿病的方剂36首,其中用海藻或
昆布的方剂27首,用羊、鹿甲状腺组织(靥)的方剂6首,用海藻、昆布与羊、鹿甲状腺组织(靥)的方剂6首,用海藻、昆布与羊、鹿甲状腺组织(靥)的合用方剂31首。而Marine(1910)阐明了碘缺乏与甲状腺肿的关系。20世纪初期,是实验
内分泌学的开始。采取两个主要手段,其一是切除动物的某个
腺体,观察动物会出现什么症状或现象;其二是把腺体的提取物注射入切除腺体动物的体内,看它能不能纠正病态和恢复正常功能。1914年,Kcndall纯化了结晶的甲状腺素。
公共卫生
中国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具体措施。1994年,发布《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明确长期供应加碘食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随后,2000年,中国在国家水平上达到基本消除
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并下调食用盐
碘含量上限,以确保人们摄入适量的碘。另外,2011年,国家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碘盐含量》,进一步规定了食用盐加碘的水平,以确保食盐中含有足够的
碘元素。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普及科学补碘知识,保障人们的健康,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此外,中国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
世界
国际
甲状腺联盟(Thyroid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于2007年发起设立世界甲状腺日,将其日期定为每年的5月25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甲状腺健康的认识,并对甲状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教育。2009年,国际甲状腺联盟再次呼吁将世界甲状腺日之后的一周设立为“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即每年的5月25日-31日。同年,第一届国际甲状腺宣传知识周举办,得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