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ZHEJIANG UNIVERSITY MUSEUM OF ART AND
考古学)是服务浙大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的艺术史博物馆,由浙江大学与著名中国艺术史学家方闻教授在2009年共同倡议设立,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位于
浙江省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现任馆长为刘斌。
2008年4月,
方闻教授及其夫人方唐志明女士首次访问浙江大学,并踏勘艺博馆建设地块,为艺博馆选址。2010年6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浙江省发改委批复(浙发改函【2010】219号)。2012年11月5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行了开工仪式。次年11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建筑工程结顶。2019年3月21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工程正式交付使用。同年5月18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始试运行。同年9月8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并公开了镇馆之宝——
唐朝大书法家
颜真卿的《西亭记》残碑。
全馆分为博物馆区与学术区,博物馆区包括展厅、藏品库房、修复展示室、学术报告厅和教育活动区等,其中展览面积共3500平方米。2024年5月18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五批123家
国家一级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所服务的浙江大学,是
中原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它旨在培养未来中国的领袖型人才,并引领中国与世界的教育与学术之潮流。
历史沿革
2007年12月1日,浙江大学党委张曦书记赴美国首次拜访
普林斯顿大学方闻教授。2008年4月26日,方闻教授及其夫人方唐志明女士首次访问浙江大学,并踏勘艺博馆建设地块,为艺博馆选址。7月11日,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金兰艺术史与考古研究发展基金"成立。12月1日,
浙江大学代表团赴美国拜访方闻教授,考察美国多家大学博物馆,与纽约格鲁克曼·梅纳建筑师事务所(现更名为"格鲁克曼·唐建筑师事务所")签立合作备忘录。
2010年2月10日,杨卫校长签署委托纽约格鲁克曼·梅纳建筑师事务所(现更名为"格鲁克曼·唐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协议。4月19日,成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
方闻汉唐艺术史基金"。6月24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
浙江省发改委批复(浙发改函【2010】219号)。
2011年1月7日,
浙江大学主持召开艺博馆方案设计论证会,通过了纽约格鲁克曼·唐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设计。2月17日,杨卫校长访问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并与方闻教授等专家就我校艺博馆、艺术史学科建设进行了专题讨论。5月22日,艺博馆奠基仪式。2012年11月5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行了开工仪式。2013年1月8日,打下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第一根桩。2013年春,受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筹备组委托,郎
蛟龙先生进入博物馆工地,开始记录工程建设的全过程。11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建筑工程结顶。
2018年5月18日,成立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张曦艺术与考古教育基金"。2019年3月21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工程正式交付使用。同年5月18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始试运行。同年9月5日,
白谦慎教授担任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楼可程任常务副馆长。同年9月8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22年6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入选了
浙江省博物馆(纪念馆)名录(2021年)。
2024年5月18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五批123家
国家一级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6月27日,颜真卿宦游
湖州市时期唯一存世
碑刻《唐颜真卿西亭记残碑》收藏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博物馆治理
馆领导
截至2024年6月28日,参考资料
组织机构
截至2024年6月28日,参考资料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整体建筑由纽约GMT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负责施工图设计,总面积2.5万平米,由展厅、库房、
方闻图书馆、修复展示室、实物教室、报告厅、研究室、教育活动区等组成,其中展厅、库房和珍本书库为恒温恒湿,可满足国内、国际文物保护要求。建筑特点是方方正正,遵循极简主义的风格。由于是紫金港西区第一个建筑物,也为设计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全馆四个展厅都位于一层,从户外进入没有台阶,展厅大量采用自然光,各类配套设施完整。因为处于校区西南角,毗邻蒋墩路,便于社会公众入馆参观。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主体,由三个横向(东西)的条状结构组成,三者又由若干纵向(南北)的廊道结为一体,故而构成一类似手卷之隔水、画心、与尾跋的三段式结构。设计的原则,侧重博物馆的功能需求,不炫奇立异;风格简约、平实、有现代气息。
管内布局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除地下车库外,全馆分为两个功能区,即博物馆区与学术区。博物馆区分布于第一层;包括四个功能不同、大小有别的展厅,藏品库房,修复工作室与学术报告厅等,是博物馆开展收藏、展览与教育项目的场所;另设有书店、纪念品店与咖啡厅等,为公众提供所需服务。学术区分布于第二层至第四层,由艺术与考古专业图书馆、不同功能的艺术史专业教室、学者与职员办公室构成。不同于普通的公立博物馆,浙大艺博馆馆是由博物馆、图书馆及教学研究空间构成的一综合设施。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览空间共3500平方米,可同时举办三至四个大型展览,或六至九个小型专题展览。为满足国际借展的需要,艺博馆的文保标准,由国际文保专家负责设计,符合国际最严格的文物保护标准。
陈列展览
丝绸之路上的亚洲文明
2024年5月10日至8月10日,“丝绸之路上的亚洲文明”展览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展。展览由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承办,由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陕西考古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博物院、
杭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协办,以跨越五千年的210余件/套文物,展示亚洲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交流互鉴,以增进对亚洲各区域文化的了解,推动亚洲各地区间的对话。
汉唐奇迹之北朝记忆——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壁画数字化展览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壁画数字化展览位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三,壁画面积总计250平方米。壁画内容主要有:墓道北端墓门之上的门楼庭院图;墓道东西两侧壁面分四层、对称布局的侍卫图、将领图、校猎图和升仙图。
中国与世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位于该馆的展厅一,內容涉及书画、
碑刻、瓷器、
漆器、
金铜造像等。外国艺术品主要来自购藏,以
日本古笔切和明治以来汉风书法为主,兼顾文人画和版画。
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
唐都
长安人的生活展位于该馆的四号展厅,本次展览选取了一批与长安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物。它们穿越千年尘封的历史,承载着长安人安居乐业的点滴印记,拼凑出
唐朝繁荣、和谐的盛世画面。透过这些“乐居”生活的片段,可以感受到唐长安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伟岸的身姿、精致的生活,更在于其开放的格局、交流的氛围,和兼容并蓄的气魄。
镇馆之宝
颜真卿楷书西亭记残碑
该碑中部自左而右斜向横断,只存上部。顶部左右角为半圆角,下半佚失,仅存残石一块。
碑石为
石灰岩质。根据复原推测,全碑原高270多厘米,四面环刻楷书,碑阴上部浅刻篆字“柳文畅西亭记”,下部刻文字口清晰,点画饱满而有锋棱。碑阳腐蚀 严重,字口略浅。
西亭位于
湖州府治西,乌程县治南六十步
苕溪之上。清人所编《
颜鲁公文集》卷五中,此碑残存三百余字见载,即为
颜真卿 所作《
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据碑侧末行刻文推测,立碑时间为
大历十二年(777)首夏(即四月),时值颜真卿出任
湖州市太守。 碑石所刻字体和笔法风格与颜真卿此际书法风貌一致,属颜真卿书风完全成熟阶段作品。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在围绕艺术品原作开展实物教学的同时,致力于挖掘文 创项目、文创产品、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积极响应学校创新创业工作。 参与指导的
浙江大学“文物方舟”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以科技考古为主 要特色,秉承精准数字化和严谨考古相结合的理念,研发了一系列文物 数字化相关的设备与软件,取得多项高水平研究成果,已在
须弥山、云 冈和龙门等地实现
石窟寺的等比例3D打印复制,制作出世界上首个可移动的3D打印石窟。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设计团队还将《中 国传统图案》课程作业(成果)转化为系列文创产品,亦是博物馆传播和 教育方式上的一项创新。浙大艺博馆始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优势互补 的形式,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以 文创空间为载体,联合浙大文创、校内研究团队以及社会优秀企业,开展 “建筑文化活动月”“历代斗拱文创展”“想定×乐居
长安打卡”等丰富 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以及传统壁画体验、传统面塑体验等“创博亲子” 活动,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植入在展藏品相关知识点,普及 文物知识,把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融入到美育教育活动中,真正做到了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浙大艺博馆发挥教育职能,践行教育使命的又一举措。
文物保护
3D扫描、3D打印等现代科技手段不仅让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更加 精准,更为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在文创产业的有效转化提供了支撑—— 同样以“云中永恒”系列产品为例,该系列最大亮点莫过于以
浙江大学艺 术与科技科研成果赋能文创,同名款丝巾中巧妙融入数字对象,观众通 过扫码即可获取
云冈石窟第3窟西后室三维模型。丝巾这一链接 “丝绸之路”多样文明的载体,充分体现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创开发结合 的新技术与新方式,也为该系列产品注入科技特色,体现了浙江大学多 学科交叉的特色及优势。
机构文化
使命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首要使命,是支持、提升浙江大学的教学与研究;并通过艺术品原作的收藏、教学、研究与展览,通过与校内外不同学科师生、学者的合作,致力于提高
浙江大学师生的美学素养、视觉能力与
批判性思维。作为
杭州市、
浙江省、中国以及世界的珍贵文化资源,本馆的收藏、展览与教育项目,皆与社会公众分享,通过具体项目的开展,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本馆活动;通过借展、研讨会与学术出版,与地区、中国以及世界公众共享本馆资源,为浙江大学“传播与创造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贡献力量。
职责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职志,是服务浙大的教学,故本馆的收藏首重人类不同文明、不同时代艺术的代表性样本,不以作品的艺术品质为唯一标准。
馆藏意义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收藏范围是人类全文明的艺术品与考古出土品。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所服务的浙江大学,是中国最重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它旨在培养未来中国的领袖型人才,并引领中国与世界的教育与学术之潮流。同时,当今的
中原地区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这要求我国国民须具有广阔的世界视野,以及对不同文明与文化的了解。为此,本馆的收藏,以覆盖人类不同文明、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为其长期追求的目标,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世界胸怀与多元文化意识,并促进我校教学与研究的多元、丰富、深入与创新。这不仅符合
浙江大学的发展战略,也符合国家的长远战略。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馆领导简介.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官网.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