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蛇(Coral
中国钝头蛇)是一种
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眼镜蛇科的有毒蛇类。
它们体型多为中小型,但部分品种可超过1.2米,身体构色以黑色、黄色及红色为主,外表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警戒色特征。珊瑚蛇性情隐秘,是普遍的
夜行性动物,多栖息于从沙漠到
雨林的多种环境中,喜欢躲在阴暗处或地洞中,主要以蜥蜴和其他蛇类为食,毒性极强。珊瑚蛇的蛇毒主要含有
神经毒素成分,可引起神经肌肉传导阻滞。
此类蛇能分成两个种类,其一是分布于欧亚非大陆(或称旧大陆)地区的
蓝长腺丽纹蛇属(Calliophis);另一种为分布于美洲大陆(或称新大陆)的珊瑚蛇属(Micrurus),主要分布于北美南部、
中美洲及
南美洲地区。
形态特征
珊瑚蛇一般为中小型蛇类,但也有部分品种超过1.2米,性情隐秘,栖息于从沙漠到
雨林的多种环境中。珊瑚蛇的身体构色主要以黑色、黄色及红色为主,外表鲜艳夺目。它们体型最长能生长至约一米,但大部分的珊瑚蛇都只有60厘米左右的长度。
雄性的珊瑚蛇比
雌性的短小,蛇鳞平滑,头部较圆,双眼有着圆型的瞳孔。在野外曾经分别发现过缺乏
黑色素(
白化病)与及缺乏红色素的珊瑚蛇。珊瑚蛇为一种蛇目,有黄金珊瑚蛇、
中美珊瑚蛇、
德州珊瑚蛇、玛雅珊瑚蛇、
亚马逊珊瑚蛇等,这些都是既美丽而又有剧毒的蛇类。
栖息环境
金黄珊瑚蛇栖居在干燥的林地,通常窝伏在落叶堆中,数量仍普遍。
分布范围
珊瑚蛇广泛分布于北美南部、
中美洲及
南美洲,包括
美国诸州如
北卡罗来纳州、
路易斯安那州州、
佛罗里达州、
得克萨斯州等,以及
墨西哥附近地区。此外,还有种类分布于亚洲的缅甸、
泰国、
马来西亚、爪哇等地,如
蓝长腺珊瑚蛇(也称爪哇丽纹蛇)。
生活习性
珊瑚蛇是
夜行性动物,生性隐秘,喜欢躲在落叶堆、倒塌的树木与岩石底下,以及森林、沙漠、
沼泽等多种环境中。它们主要以其它小型蛇类为食,也会
捕食小型的蜥蜴和青蛙,但很少食用
啮齿目动物。珊瑚蛇的繁殖方式为
卵生,每次产下3-13枚卵。小蛇从蛋中孵出时即带有剧毒,但成蛇的平均寿命尚不可知,人工环境下可生存七年。
拟态
默滕斯氏拟态
东方珊瑚蛇剧毒,具红、黑、黄色环状纹(警戒色),同在
南美洲另有花纹相似的弱毒蛇(后毒牙假珊瑚蛇)及
无毒蛇(多带王蛇)。最初以为后两者模仿前者,但事实上中间的弱毒蛇才是被模仿者,因捕食者被弱毒蛇咬伤后不致死亡,才能获得教训从而避免接触上述三者。模仿者比被模仿者更得到自然的保护。
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拟态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骗者。这个受骗者可为捕食者或猎物,甚或同种中的异性。在
宿主拟态现象中,受骗者和被模仿者为同一物。许多有毒、味道不佳或有刺的动物往往有警戒色,这点常为其他生物所模仿。动物具有与其他动、植物体或非生物体相似的颜色、形态或姿势称之为拟态。按其相反效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桦尺蠖像小树枝似的不引人注目,因此称为隐蔽拟态或称为模仿。另一种是虻由于它具有像黄蜂一样显眼的色彩而欺骗了捕食者,诸如此类的拟态称为标志拟态或只称拟态。
毒性
珊瑚蛇的蛇毒主要含有
神经毒素成分,可引起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由于缺乏明显的蛋白溶解酶活性,故咬伤部位的症状及体征轻微,且牙齿构造使得毒液传输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实际致死率并不高。在美国,自从1967年抗蛇毒血清被发表以来,再也没有因珊瑚蛇咬伤致死的案例。
症状
全身性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出汗,发热,全身乏力虚弱,感觉异常,肌肉自发性收缩,
精神状态改变,低血和休克。
响尾蛇咬伤者可有橡胶味,薄荷味和
金属味。珊瑚蛇咬伤可引起呼吸抑制。蛇毒中毒可引起范围广泛的凝血异常,包括
凝血酶原时间(按国际正常化比率测定)或部分凝血致活酶激活时间(aPTT)延长,
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或上述变化共同存在的类似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的综合征。出血可发生于被咬部位或粘膜,可见
呕血,黑粪和
血尿。大多数病例,
血细胞比容明显上升是继发于血液浓缩的早期现象,后来可因补液和凝血障碍所致的失血而可使血细胞比容下降。在严重病例,
溶血性贫血可使血细胞比容迅速下降。
珊瑚蛇咬伤时,疼痛和
肿胀轻微或缺如,并且常常是短暂的。全身症状可延迟到8~24小时,创口周围常有感觉异常,数小时内肢体乏力明显。病人可有明显的虚弱和嗜睡,感觉可有变化,包括欣快感和倦睡。颅神经麻痹也可出现,包括上
眼睑下垂,
复视,视力模糊,发音障碍和吞咽困难及多涎。接着可出现呼吸窘迫和肌肉搐搦。一旦珊瑚蛇蛇毒中毒的神经效应出现,抗蛇毒素很难使之逆转,尽管给予治疗仍可持续3~6日,不治病人死于呼吸衰竭。
种群现状
金黄珊瑚蛇 (Micrurusfulvius)
英名:EasternCoralsnake
分布范围:
分布于
美国南部及东南部、
墨西哥东北部,是美国毒性最强的毒蛇之一。
形态特征:
体长约0.7~1公尺,这种剧毒蛇体型小而瘦,有圆形头部、小眼睛以及红色、黄色、黑色相间的三色环纹。
中美珊瑚蛇
分布范围:
分布在
中美洲太平洋沿岸及
加勒比海沿岸,全长不超过1公尺。此类蛇栖息于森林中,
卵生,毒性较强。【1】
形态特征:
全长不超过1公尺。躯体上大多具有红色环纹等鲜明的色彩。
吻部为黑色,其后方则有宽幅的黄色环纹。不过躯体上的黄色环纹就较为狭窄了。黑色环纹数10-29节左右,至于红色环纹则多杂有黑色斑点。
蓝长腺珊瑚蛇(Calliophis bivirgata):
分布范围:
分布于缅甸、
泰国南部、马来半岛西部、
苏门答腊岛、爪哇等地,是东南亚最神秘莫测的毒蛇之一。
形态特征:
蓝长腺珊瑚蛇全身长度有561毫米。有前沟牙。头背眼后有一黄白色“∧”形斑;背面紫褐色,有黑色横带,在躯干部有19~21条,在尾部有3~4条;背鳞光滑,通体15行;腹鳞176~198;肛鳞二枚;尾下鳞30~36对。全身以蓝色为主,头部和尾部均为红色。鳞片整齐清晰,看上去美观高贵。
中华珊瑚蛇:
分布范围:
形态特征:
丽纹蛇体背
红棕色,有黑色横斑,头部黑色,头部有2条白色横斑,鼻鳞至前额到对侧鼻鳞间有一黄白色直线横斑,从顶鳞到两侧前后颞鳞及最后2枚上唇鳞白色,构成头部第2条直行白色横斑,身体背鳞通身13行。
保护现状
珊瑚蛇并非濒危物种,但随着
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其
栖息地可能受到威胁。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珊瑚蛇栖息地的干扰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加强对珊瑚蛇的科学研究,了解其生态习性、繁殖机制及
种群动态等信息,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珊瑚蛇种类. .Arizona coral snake(Micruroides euryxanthus)..202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