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1998年由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中心、信息网络中心、
软件技术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始建于1985年,信息网络中心于2001年调整至校长办公室管理。
发展现状
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专职教师84人,其中:
正高级职称者14人,副高级职称者36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1人;博士学位教师3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人,
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日制在校生1190人,其中本科生1083人、硕士研究生107人。另有在读工程硕士100余人。已培养23届本科生、1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
学院现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信息安全、
物联网工程5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学院具有优良的学风,教学成绩显著。近几年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程序员水平考试均取得了优良成绩,及格率在
青岛市名列前茅;近三年在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计算机仿真大赛中多次获得全国特、一、
二等奖及省一、二等奖;大学英语四、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超过75%;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6%;考研率逐年提高,近两年平均达到30%以上。
所获荣誉
学院形成了智能信息系统及
复杂网络、
计算机视觉、网络及
信息安全、虚拟仿真技术、
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
软件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十五”以来,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155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1项、
二等奖6项、
三等奖3项,
青岛市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承办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
学院教学与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曾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先后获高级程序员水平考试全国第一名、计算机仿真大赛全国
特等奖、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ITAT就业
世界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对外交流
学院与美、法、德、加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实质性交流合作关系,设立了学生交流、学者互访、学术合作、合作办学等交流合作项目。与国内10余所高校、研究所及
海尔、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华为、浪潮、
西门子股份公司等海内外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研、产、用”结合展现出广阔前景。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掌握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从事分析、设计、测试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数据结构、编译原理、
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信息安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计算机外设与维修、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掌握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从事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的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有: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
软件工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因特网原理及应用、组网技术、网络设计、网络新技术、
电子商务与
人工智慧等课程。
本专业具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
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规范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良好的组织与交流能力,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和
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复合型、实用型高层次软件设计、
系统分析和工程应用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
软件工程、
日语软件规范化设计及日文软件项目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信息传输与处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信息安全研究、设计、分析和开发的能力,能够结合信息安全的理论与技术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政府机关(部队)、金融行业、
第四产业及其使用管理部门从事信息传输与处理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工程数学、
离散数学、数据库与
数据结构、
数论与
代数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方法、应用密码学、网络安全理论、安全协议与标准、入侵检测技术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IT服务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能从事国际化的软件开发、
软件测试的软件外包服务领域的应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
Oracle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C语言程序设计、Web应用开发、.Net技术、JavaEE技术、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
软件外包项目管理、专业英语(
日语)、外包业务规范等。其中一些课程设计及实训课程在企业完成。
专业特点:在学院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及研究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日后研发或考研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企业优质资源,让学生学习和使用新型、实用技术、方法和工具,尽早接触到工程项目、实际案例和企业工作流程,提前完成入职培训。本专业与学院其它专业相比较,具有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
就业前景:面向北京、
上海市、深圳等
一线城市,以及
济南市、
青岛市、
大连市、
苏州市等省会或沿海城市的
服务外包企业或外资企业,从事软件开发、
软件测试等工作;部分毕业生可直接派到国外公司工作。同
计算机学科其它专业一样,本专业毕业生可以考研继续深造,或到政府部门以及其它企业、事业单位工作。
以上专业拥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教学单位
学院设有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教研室、计算机体系结构教研室、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网络与通信教研室四个教研室;一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中心、一个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一个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
科研单位
学院设有智能信息系统研究室、虚拟现实及
仿真技术研究室、
CG研究室、协议工程与互联网技术研究室、嵌入式系统研究室、计算机工程仿真技术研究中心、
软件技术研究所。
1、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教研室
主要承担软件方向教学研究工作
2、计算机体系结构教研室
3、网络技术与通信教研室
负责人:赵志刚(博士)
4、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负责人:王钰(副教授)
5、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
主要负责全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研究工作
负责人:贾小珠(主任)宋立智(副主任)高长铎(副主任)夏方遒(副主任)
6、实验中心
主要负责学院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
负责人:郭振波(副院长)(兼)宋明玉(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