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坦(285-336),是
孔子第26代后人,
晋朝官员。他曾任世子文学、太子
舍人、
会稽郡知府等职,最终累迁廷尉(掌管刑法),因此也被称为孔廷尉。在
司马睿年间,他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孔坦死后,被赠予光禄勋,并谥号“简”。孔坦的父亲是西晋大司农孔侃,而孔坦的儿子
孔竺则曾任
孙吴豫章太守。在苏峻之乱时,孔坦出奔
陶侃领导的讨伐军,并献谋助战。后来,他因反对
晋成帝与
王导过于亲近而被贬。
生平
孔坦:大司农孔侃之子、丹阳太守孔冲之孙、孔竺的曾孙、
孔吉的第12世孙、
孔子的第25世孙。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传,解属文。
刘奭为晋五,以坦为世子文学。帝践位,为太子
舍人,迁尚书郎。成帝时,佐王导平
苏峻,累迁侍中。帝委政于导,坦每发愤以国事为己忧,导,出为廷尉,怏怏以疾去职。疾笃,
庾冰往省,对之流泪。坦慨然道:“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相向乎!”冰为之逊谢。
司马睿年间,对州、府孝廉、秀才普加策试,皇帝问孔坦:“吴兴徐馥为贼,杀郡将,郡今应举孝廉不?”孔坦回答:“四罪不相及,而兴禹,徐馥为逆,何妨一郡之贤。”大兴三年(321年)进行策试时,因时值战乱后,秀才、孝廉多不敢赴考,到场者亦托疾。皇帝欲除署孝廉,而秀才如前制。孔坦上言:“经邦建国,教学为先,移风崇化,莫尚斯矣。”建议申明前制,崇修学校,被皇帝采纳。死后追赠光禄勋,谥“简”。有《孔坦集》留世。坦着有文集十七卷,《
唐书经籍志》作五卷。此从《隋书志》传于世。
史籍
晋书 卷七十八
坦字君平。祖冲,
丹阳市知府。父侃,大司农。坦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传》,解属文。
刘奭为晋王,以坦为世子文学。
东宫建,补太子
舍人,迁尚书郎。时台郎初到,普加策试,帝手策问曰:「吴兴徐馥为贼,杀郡将,郡今应举孝廉不?」坦对曰:「四罪不相及,殛鲧而兴禹。徐馥为逆,何妨一郡之贤!」又问:「奸臣贼子弑君,污宫宅,莫大之恶也。乡旧废四科之选,今何所依?」坦曰:「
季平子逐
鲁昭公,岂可以废
孔子也!」竟不能屈。
“孔君平”这个名字曾在
南梁的
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中出现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
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附翻译)
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次,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刚好他的父亲不在家,孩子被叫了出来迎接客人。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答道:“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
背景
先是,以兵乱之后,务存慰悦,远方秀孝到,不策试,普皆除署。至是,帝申明旧制,皆令试《经》,有不中科,
刺史、
太守免官。太兴三年,秀孝多不敢行,其有到者,并托疾。帝欲除署孝廉,而秀才如前制。坦奏议曰:
臣闻经邦建国,教学为先,移风崇化,莫尚斯矣。古者且耕且学,三年而通一经,以平康之世,犹假渐渍,积以日月。自丧乱以来,十有余年,于戈载扬,豆礼,家废讲诵,国阙序,率尔责试,窃以为疑。然宣下以来,涉历三载,累遇庆会,遂未一试。扬州诸郡,接近京都,惧累及君父,多不敢行。其远州边郡,掩诬朝廷,冀于不试,冒昧来赴,既到审试,遂不敢会。臣愚以不会与不行,其为阙也同。若当偏加除署,是为肃法奉宪者失分,侥幸投射者得官,颓风伤教,惧于是始。
其他
夫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临事改制,示短天下,人听有惑,臣窃惜之。愚以王命无贰,宪制宜信。去年察举,一皆策试。如不能试,可不拘到,遣归不署。又秀才虽以事策,亦汜问经义,苟所未学,实难暗通,不足复曲碎垂例,违旧造异。谓宜因其不会,徐更革制。可申明前下,崇修学校,普延五年,以展讲习,钧法齐训,示人轨则。夫信之与法,为政之纲,施之家室,犹弗可贰,况经国之典而可玩乎!
帝纳焉。听孝廉申至七年,秀才如故。
时
大鸿胪令万默领诸胡,胡人相诬,朝廷疑默有所偏助,将加大辟。坦独不署,由是被谴,遂弃官归
会稽郡。久之,除领军
司马,未赴召。会
王敦反,与
右卫将军虞潭俱在会稽起义,而讨
沈充。事平,始就职。
扬州市刺史王导请为
长史。
仕途
咸和初,迁
尚书左丞,深为
台中市之所敬惮。寻属
苏峻反,坦与
司徒司马陶回白王导曰:「及峻未至,宜急断阜陵之界,守
江西省当利诸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若峻未至,可往逼其城。今不先往,峻必先至。先人有夺人之功,时不可失。」导然之。
庾亮以为峻脱径来,是袭朝廷虚也,故计不行。峻遂破姑熟,取盐米,亮方悔之。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既而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时人称其先见。及峻挟天子幸石头,坦奔
陶侃,侃引为
长史。时侃等夜筑白石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咸惧来攻。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动,决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果如所筹。时
郗鉴镇京口,侃等各以兵会。既至,坦议以为本不应须召郗公,遂使东门无限。今宜遣还,虽晚,犹胜不也。侃等犹疑,坦固争甚切,始令鉴还据京口,遣郭默屯
大业,又令骁将李、曹统、周光与默并力,贼遂势分,卒如坦计。
及峻平,以坦为
会稽郡知府。自陈吴多贤豪,而坦年少,未宜临之。
王导、
庾亮并欲用坦为丹阳尹。时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坦固辞之。导等犹未之许。坦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据御床,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限。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由俎上肉,任人脍截耳!」乃拂衣而去。导等亦止。于是迁吴兴内史,封
晋陵县男,加建威将军。以岁饥,运家米以振穷乏,百姓赖之。时使坦募江淮流人为军,有殿中兵,因乱东还,来应坦募,坦不知而纳之。或讽朝廷,以坦藏台叛兵,遂坐免。寻拜侍中。
三康元年,石聪寇历阳,
王导为
大司马,讨之,请坦为司马。会
石勒新死,季龙专恣,石聪及谯郡太守彭彪等各遣使请降。坦与聪书曰:
成就
华狄道乖,南北回邈,瞻河企宋,每怀饥渴。数会阳九,天祸
晋国,奸凶猾夏,乘衅肆虐。我德虽衰,天命未改。乾符启再集之庆,中兴应灵期之会,百六之艰既过,惟新之美日隆。而神州振荡,遗氓
波散,誓命戎狄之手,局豺狼之穴,朝廷每临寐永叹,痛心疾首。天罚既集,罪人斯陨,王旅未加,自相鱼肉。岂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灾!兰艾同焚,贤愚所叹,哀矜勿喜,我后之仁,大赦旷廓,唯季龙是讨。彭谯使至,粗具动静,知将军忿疾丑类,翻然同举。承问欣豫,庆若在己。何知几之先觉,石之易悟哉!引领来仪,怪无声息。
将军出自名族,诞育洪胄。遭世多故,国倾家覆,生离亲属,假养异类。虽逼伪宠,将亦何赖!闻之者犹或有悼,况身婴之,能不愤慨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诚反族归正之秋,图义建功之日也。若将军喻纳往言,宣之同盟,率关右之众,辅
河南省之卒,申威赵魏,为国前驱,虽
窦融之保西河,
英布之去
项羽,比诸古今,未足为喻。
皇帝宽明,宰辅弘纳,虽射钩之隙,赏之故行,
雍齿之恨,侯之列国。况二三子无人之嫌,而遇
天启之会,当如影响,有何迟疑!
今六军诫严,水陆齐举,
熊罴踊跃,噬争先,锋镝一交,
玉石同碎,虽复后悔,何嗟及矣!仆以不才,世荷国宠,虽实不敏,诚为行李之主,区区之情,还信所具。夫机事不先,鲜不后悔,自求多福,唯将军图之。
朝廷遂不果北伐,人皆怀恨。
功绩
坦在职数年,迁侍中。时成帝每幸
丞相王导府,拜导妻曹氏,有同家人,坦每切谏。时帝刻日纳后,而尚书左仆射王彬卒,议者以为欲却期。坦曰:「婚礼之重,重于救
日食。救日蚀,有后之丧,太子堕井,则止。纳后盛礼,岂可以臣丧而废!」从之。及帝既加元服,犹委政
王导,坦每发愤,以国事为己忧,尝从容言于帝曰:「
皇帝春秋以长,圣敬日,宜博纳朝臣,诹善道。」由是忤导,出为廷尉,怏怏不悦,以疾去职。加
散骑常侍,迁尚书,未拜。
评价
疾笃,
庾冰省之,乃流涕。坦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冰深谢焉。临终,与
庾亮书曰:「不谓疾苦,遂至顿弊,自省绵绵,奄忽无日。修短命也,将何所悲!但以身往名没,朝恩不报,所怀未叙,即命多恨耳!足下以伯舅之尊,居方伯之重,抗威顾眄,名震天下,之佐,常愿下风。使九服式序,四海一统,封京观于中原,反紫极于华壤,是宿昔之味咏,慷慨之本诚矣。今中道而毙,岂不惜哉!若死而有灵,潜听风烈。」俄卒,时年五十一。追赠光禄勋,谥曰简。亮报书曰:「廷尉孔君,神游体离,呜呼哀哉!得八月十五日书,知疾患转笃,遂不起济,悲恨伤楚,不能自胜。足下方在中年,素少疾患,虽天命有在,亦祸出不图。且足下才经于世,世常须才,况于今日,倍相痛惜。吾以寡乏,当大任,国耻未雪,夙夜忧愤。常欲足下同在外,戮力时事。此情未果,来书奄至。申寻往复,不觉涕陨。深明足下慷慨之怀,深痛足下不遂之志。邈然永隔,夫复何言!谨遣报答,并致薄祭,望足下降神之。」子混嗣。
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