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力锦、大海力锦、
东海力锦、包楞海力锦、古
日本套布、小哲日根吐、王家套布、毛敖海套布、小哈日干吐、宝德乐、北宝龙山、哈布土改、塔本格勒、前额日吐胡硕、后额日吐胡硕、宝日罕吐、小额伦索克、努日木18个
嘎查。
一头狮子一样浓密黑发,一双看似与常人一样的手,然而那气势磅礴的《
万马奔腾》马头琴乐曲,就是从这双手的指缝中流出。他就是从科尔沁草原走出的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
1944年农历2月初2,齐·宝力高降生在
科尔沁左翼中旗海力锦苏木的老活佛齐根德扎布家,他的家人没有料到,这个哇哇啼哭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一代马头琴大师。
齐·宝力高3岁的时候,被确认为科尔沁草原莫力庙第五世活佛。一年多以后,土地改革开始了,随着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成立,
齐·宝力高的活佛生涯从此宣告结束。
齐·宝力高从小就具有音乐天赋。4岁的时候,年幼的齐·宝力高常常倚在满洲国时代
关东军在科尔沁草原上留下的电话线杆下,听着风的手指拨弄着红铜的电话线嗡嗡响的声音。在他听来,这声音无比神秘和美妙。这自然的乐音在齐·宝力高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音乐的种子。
7岁那年,父亲知道了他想学乐器的心思,就请了一个木匠给他做了“潮尔”和
四胡。每逢过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都会请来民间艺人到村子里拉
马头琴、四胡、吹笛子、弹
三弦琴,整夜不停地演奏。晚上看完演出后,第二天,不识谱的齐·齐宝力高凭感觉就能模仿着给母亲演奏。8岁时,他就能和民间艺人合奏几十首
民俗音乐了。12岁那年,父亲病故,他在母亲含辛茹苦拉扯下,与家中的众兄弟姐妹慢慢地成长起来。从小禀赋极佳的他,喜欢上了马头琴和四胡。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成为十里八村中马头琴演奏的高手。1958年,正巧
内蒙古自治区民间实验剧团来旗里招演员,负责人觉得他马头琴拉得不错,有培养前途,便将他招收入团,这年他仅13岁。
来到城市,眼前的一切让这个草原来的少年惊奇不已,一切都是那样新鲜和有吸引力…… 见识长了,视野宽了,他更加不满足自己的技艺,开始系统地研习
马头琴演奏。
出生在草原上的孩子,草原就是他的根。那时的
齐·宝力高始终没有丢下马头琴。他每天干完活,不管多累,总是要拉上一段马头琴。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马头琴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的灵魂赋予了马头琴。
马头琴的演奏方法,自诞生以来始终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一个地方一个方法,都依演奏者个人的习惯,束缚了马头琴对各类乐曲的演奏。为改变这一状况,1989年,“中国马头琴学会”成立,他出任会长。学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办学习班,统一各地演奏法。同时,
齐·宝力高也创作了一批以《
万马奔腾》为代表的
马头琴曲,更赋予了马头琴表现力和时代感。
齐·宝力高将马头琴演奏艺术推向了国内外乐坛,使马头琴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神奇的民族乐器。外国人称马头琴是“
蒙古族的马头琴,草原上的切鲁(
大提琴)。”齐·宝力高,这位从
科尔沁区走出来的一代马头琴大师将继续用他一生中最钟爱的乐器——草原上的“切鲁”,永远做一个草原灵魂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