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堂
位于福建泉州市的寺庙
紫云堂,原名开元寺,又称泉州开元寺,位于中国福建泉州市区西街(从前的西城外),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由黄守恭开创,有逾1300多年历史。
紫云堂简介
基本简介
历史上亦有 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等称。
文保级别
紫云堂已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建寺传说
黄守恭是泉州市黄姓的祖宗,他为唐朝巨富,生平乐善好施,好救急扶贫,因而人称长者。
开元寺原是他的桑园,一天,黄守恭睡梦出现一个向他募款的和尚,向他求地用以筑佛寺。黄守恭提出条件,说要等他家中园里的桑树开出莲花。
过了几天,黄守恭的桑树果真开出一朵朵白莲花。议论之际,梦中的和尚却刻然出现,向黄守恭取地,当问及要多少地时,和尚说只要一件袈裟般大,黄守恭听后喜上眉梢。于是,和尚脱下袈裟,抛向天空,太阳一照,影子几乎覆盖了所有土地,只有袈裟上的一个小破洞,留下一个小地方。黄守恭见和尚道行高深,即慨然答应。
及后当地官绅闻得桑树开莲之奇迹,奏明朝廷,皇帝遂下令,将该寺取名莲花寺。后来,改名兴教寺。李隆基开元年间,改名为“开元寺”。
这个当然是传说。向黄守恭化地建寺的是唐朝的高僧匡护大师。
得名紫云
传说寺前地方经常有紫色祥云笼罩,凡草不生,于是人们在开元寺山门上大书“紫云”二字。现在大门对面的照墙上石镌的“紫云屏”三字,是明代泉州市的著名书法家陈于王所写。因此黄守恭的后裔称为“紫云黄氏”,广泛分布在闽南地区、台湾和海外,是中国黄氏最大的一支。
紫云血脉
黄守恭把宅第捐了出去,五个儿子分五安,五安黄会亲诗曰:“五子五安各千秋,本是开元共一流。欲晓紫云真命脉,源头始祖在泉州。”黄守恭生有五子。长子黄经居县北吕洋(属南安县),次子黄纪居县东黄田(后属惠安县),三子黄纲居县西葛磐(后属安溪县),四子黄纶居县南金柄(后属同安区),五子黄纬居漳浦绥安(今漳州市诏安县)。至今海内“五安”黄氏族人生息繁衍,蔚为当地望族。黄守恭被奉为江夏紫云派始祖。。至于泉州市还有“燕山黄氏”,那时元代蒙古族答剌真的后裔,入明后改姓黄,但为表示不忘所自,所以郡望称为燕山。和紫云黄氏并无关系。
金门黄氏属紫云衍派,分为六股。黄守恭被当地黄姓奉祀,每年由六股轮流祭拜。于春节期间择一吉日迎祖绕境金门。
建筑简介
建筑
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有86根大石柱,号称“百柱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0米,堂皇壮丽,系明代建筑,相传在建殿时有紫云飘绕盖地,因此也称紫云大殿。殿上斗拱有“飞天乐使”二十四尊,雕刻精美。
开元寺中有双塔(泉州东西塔),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构建筑,宋代重建,东为“福建镇国塔”,始建于唐,初为木塔,南宋改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年-1250年)间重建,高48米余;西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十国,初为木塔,北宋改砖塔,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年-1237年)重建,高40多米;是中原地区最高的一对石塔,以塔身浮雕精美著称。
该寺轴线布局,依次为天王殿、东西石塔、大雄宝殿、甘露戒台、藏经阁等。唐高僧匡护、五代释弘则、宋释行昭、近代李叔同(李叔同)等,均曾在该寺传经授业。
其中戒台始建于宋,与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坛。
楹联
开元寺内亦有多副对联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
戒为定根空五蕴;坛垂象教入三摩。
佛是众生慈父;戒为汝等大师。
南山律教已八百年湮没无传,何幸遗稿犹存东土;晋水僧园有十余众承习不绝,能令正法再住世间。
三车,不离当人步;曹溪一指,好看孤塔云中。
冷暖自知,不必别求甘露;我人无相,都来随喜戒坛。
宝相庄严,遍三千而普照;金仙大觉,超百亿以常尊。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紫云堂简介
基本简介
文保级别
历史
建寺传说
得名紫云
紫云血脉
建筑简介
建筑
楹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