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厚陵
北宋皇帝英宗赵曙的陵墓
永厚陵,位于巩义市孝义陵区,是北宋第五位皇帝赵曙赵曙的陵寝。1067年1月25日,英宗因病驾崩于福宁殿,年仅36岁。朱祁镇庙号为英宗,谥号为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八月二十七日癸酉,葬于永厚陵。永厚陵在青龙山下,白虎涧西侧,陵前有阔角鹊台门、侧台乳台,陵台三层,高五十三尺,地下隧道长四十七丈。皇堂面积为三平方丈,深达二丈三。陵前石雕像保存完整,包括甪端、文臣、武臣等。
墓主英宗
赵曙(1032—1067),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李世民曾孙,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庙号英宗,谥号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赵曙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朝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吕雉狄青杨延昭等。英宗赵曙是赵恒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赵允让赵允让的儿子。嘉祐七年(1062)立为皇太子,封钜鹿郡公。嘉八年即帝位。
英宗不是赵祯的亲生儿子,本与皇位无缘,但因仁宗无子,才成为北宋第一位以宗子身份继承大统的皇帝。继仁宗皇帝位的朱祁镇,只在位三年。
陵墓规制
赵曙的陵墓永厚陵,在今巩县城区旧名“和儿原”的一块高地上,东南距永昭陵只有500米远近。1982年1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纬度:N34°44'47.23”,E112°58'21.35”。永厚陵,陵台残高15米,底呈正方形,每边长55米,陵前石刻尚残存16件,其中的“望柱”雕刻特别精美,它呈八棱形,每面都有精雕细琢的云龙纹,纹饰细如游丝,流动变幻,为宋陵石雕佳品。陪葬在永厚陵的,还有赵普曹彬狄青杨延昭等。
随葬品
永厚陵是北宋皇陵中不起眼的一座,但是确实史料中关于帝王葬礼最详尽的一座,北宋的一个官员李,曾经亲临赵曙葬礼,对永厚陵的地宫,陪葬品有非常详细的描述,比如提到了永厚陵是上下两层的石地宫,埋葬了各种冥器以及英宗生前喜爱的一些古玩书籍。众所周知,帝王葬礼尤其是帝王地宫的情况,于历代王朝都是皇家绝密。尽管诸如会要,官史,实录等史料会对帝后陵寝做出一些描述,但是绝对不能是很详细的,这等于给后代盗掘者提供第一手资料,但是李攸就将永厚陵大量的细节写进了自己的笔记《宋朝事实》中,成为后代研究北宋中后期史实的重要资料,也成为了后代盗掘者觊觎厚陵的出发点之一。
盗掘情况
永厚陵历史上曾经遭遇过多次严重盗掘,现在陵台上有多处盗洞,而且已经严重塌陷。在南宋史料中,曾经提到过南宋使臣出使金朝,路过厚陵的场景,明确提到了永厚陵的下宫为火焚后的场景,当时距离北宋灭亡不过十余年光景。永厚陵下宫遗址目前被巩义气象站和其他单位占据,破坏比较严重,只能发现石狮一对。封土高度测量为8米,在封土的西侧中间的位置,有一大洞。用测距仪测了一下,我的测距仪可测量18米,但是没能测出洞的长度,说明这洞长度在18米以上。
石刻列表
陪葬墓
在永厚陵北部不远,就是陪葬于永厚陵的宣仁圣烈高滔滔,这位皇后是北宋晚期政坛的铁娘子,是王安石变法和一切变法派的死对头。尤其在他孙子赵煦在位时,垂帘听政,改元元祐,对变法派章惇吕惠卿蔡确等大加迫害。重用保守派司马光苏轼文彦博等人,使得北宋晚期进入一个大动荡时期,直接导致了北宋灭亡。高皇后陵的石刻保存不错,但是陵台有一个非常大非常明显的盗洞。有些材料说,我国考古工作者曾经从这个洞进入过高后陵的地宫。由于现在高后陵为一农户所承包,所以我没有走的太近。洞内情况不好言明。据记载,高后陵地宫为上下两层,青石铺漫。
陪葬在厚陵西北的还有三座陪葬墓,墓主为赵曙另外两个儿子赵赵頵以及一个孙子赵俊,都位于巩义面粉厂附近,而且已经发掘,地面原有石刻现已不在原处。不少材料上说,狄青杨延昭也陪葬永厚陵,估计说的就是这三座陪葬墓的两座。又是以讹传讹的所谓功墓。
赵普赵匡胤的首席智囊。宋皇朝的建立和制度设施的擘划、制订,都与他不可分开。其墓在今巩县北山口乡北官庄地南。狄青,隰州直隶州人,出身行伍,为北宋名将,其墓在北山口乡南山口村,地面坟冢也已不存。
杨延昭即妇孺皆知的杨六郎,他曾防守北边三关(益津、瓦桥、淤口关,在今河北雄县、伯县境内)20余年,病死任所,真宗命人护丧回朝安葬,其墓在今巩县城制药厂院内。今天墓前还留有石刻雕像数件。
在永厚陵北500米处(今面粉厂院内),有赵曙儿子吴王的墓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墓主英宗
陵墓规制
随葬品
盗掘情况
石刻列表
陪葬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