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义园的历史可以追溯至
唐朝宝历年间,当时这里是一座寺庙。到了宋代,范仲淹因其祖先的坟墓所在地,奏请将其改建为功德香火院,并由皇帝赐名为“白云禅寺”。然而,在元代末期,这座寺庙遭到破坏,明朝
洪武时期进行了重建。现存的大殿和山门等建筑均是
清代晚期的作品,其中一些构件如台基和柱础则是古代遗物。此外,园内的范参议祠也保存了明代的建筑风格。
高义园占地面积广阔,共有五进,依山势而建,地面逐渐抬升,纵深达70米。进入大门后,经过仪门,来到第三进的乐天楼,这是一座宏伟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原名御书楼,又称宸翰楼。楼内设有宽敞的四面厅和开放式的阁楼。第四进是逍遥厅,采用歇山式设计,两侧伸出两个翼部,形成类似双阙的造型。第五进是高义园的主殿,采用单檐歇山构造,内部悬挂着
爱新觉罗·弘历亲笔题写的“高义园”牌匾以及他的诗歌碑文。乐天楼两侧的小院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营造出生动的景观效果。东侧的小院建有恩纶亭,西侧则有白云古刹,其历史可追溯至
唐朝。园内还有范参议祠、来燕榭、咒钵庵等建筑群,展现了不同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高义园不仅拥有丰富的园林景观,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园内有多处碑亭和石刻,记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例如,范参议祠的享堂现称为岁寒堂,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明代的特点。来燕榭附近的繙经台和鱼乐园,则提供了观赏池鱼和聆听鸟鸣的美好体验。咒钵庵毗邻范隋墓门神道石坊和桃花涧,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元素。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构成了高义园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