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山西通志》。184卷。
曾国荃修,
王轩、
杨笃等。轩字霞举,山西洪洞人,
同治元年进土,官至兵部
主事,曾主讲
太原市,会德两书院,著《经庐诗集》等。笃号秋湄,
乡宁县人,同治
举人,通经史,曾治《薛州志》、《
代州志》等十二种志书。
山西省于
康熙、
雍正二度修志,是书成于光绪十八年。分图、谱、考、略、记、录六门,下设37类,政治、历史、地理、经济、风土、文化、军事、宗教尽括其中,其图以辨方,谱以序事,考以稽古,略以纪今,记以述事,录以存入。以旧志为根,旁咨博访,凡典册旧籍、遣闻佚事详为采辑,慎加剪裁。各门皆出名家之手,追渊推流,义例完备,史料翔实,行文考究。其《金石记》收罗宏富,考订精确,为海内学人所重,遂别出单行,名《
山右金石记》。志成即受推崇,
梁启超列其为
中原地区杰出方志之一。
盛世修志,以存史,以资政,以益学。山西在民国以前先后六次大规模纂修省志,而
清代光绪版《山西通志》(以下简称“《通志》”),是山西最后也是最好的一部通志。
清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时任
山西省巡抚曾国荃倡修通志,由当时著名学者、方志学家
王轩、
杨笃等担纲纂修。历时十三年,终于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编就功成。全书一百八十四卷,分门六,曰:《图》《谱》《考》《略》《记》《录》。《图》以辨方,《谱》以序世,《考》以稽古,《略》以纪今,《记》以述事,《录》以存人,全面记载民国以前山西的天文地理、
政治经济学、风土民情、文化教育、金石古迹、名宦乡贤等。
书成,以收罗宏富、考证精名世,一时间朝野嘉许,学界称赞。
梁启超称其“出自学者之手,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王云五则认为其“不独为《山西通志》之模范,且可为他省志书之准绳”。
一九三五年,《
通志》由山西书局补版重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三晋文化研究会成立之初,即认识到《通志》于资政、于研究之价值,遂组织省内外一批专家点校整理。一九九○年,《通志》作为《三晋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由中华书局出版。
二○一三年,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筹备出版《三晋文库》。考虑到各界对《通志》再版之迫切需求,在得到三晋文化研究会李玉明会长的允肯后,将其列入第一批预备出版书目。二○一四年,欣逢
山西省重点出版工程《山西文华》立项,《
通志》终于得以新面貌示人。
本次整理历时三年之久,以一九九○年版《山西通志》为底本,有疑问处参校《
续修四库全书》本光绪《山西通志》,除订讹纠错、校正标点外,版式变为繁体横排,正文、引文、按语等均不再顶格或低一字、低二字等以示区分,而是段首统一退两字,以方便读者阅读。
王轩(1823—1887),字霞举,自号顾斋,晚年或署壶翁,
洪洞县人。刻苦博学,喜“说文”,通“三礼”,
爱新觉罗·旻宁中
举人,
同治中
进士。光绪三年,任《山西省志》总纂,并主晋阳书院。光绪八年,
巡抚张之洞、学使
王仁堪在省城创立令德堂,并任总校。著作有《山西疆域沿革图谱》五卷、《洪洞县志稿》十六卷、《说文句读识语》一卷、《十八叠山房倡和草》一卷、《顾斋遗集》二卷、《顾斋诗集》二卷、《勾股备算细草》等。
杨笃(1834—1894),字巩同,一字雅利,别署琴如,号秋湄,别号北屈,或署麋道人、吕香真逸,晚号东渎老人,
乡宁县人。著名金石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