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突承璀(?―820年),字仁贞,闽人,
唐朝宦官。初在太子李纯东宫中充当小宦官,后由于性情聪敏,颇有才干。以黄门的身份入直
东宫、为掖廷局博士。
李纯即位,为内常侍,知内侍省事,深得宠信。唐宪宗
元和初年,任左神策军护军
中尉。官至左监门将军、左神策护军中尉、左街功德使,封国公。元和四年(809年),讨
王承宗屡败无功。自淮南回到
长安,翰林学士
李绛等要求严惩,唐宪宗不得已,贬为军器使,仍得宠,党类甚众。元和六年(811年),吐突承璀因宦官刘希光受贿被牵连,宪宗打算废掉他,外任
淮南市监军。元和九年(814年),李罢相后,召回朝中,拜左军中尉。元和末年,吐突承璀欲以王李恽继皇位。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
李纯暴死,
梁守谦、
王守澄杀吐突承璀与澧王
李恽,拥立太子
李恒继位。
人物生平
媚上取宠
吐突承璀是福建人,少年入宫以黄门的身份在
东宫侍奉太子李纯,又进升掖廷局博士,太子李纯发现吐突承璀为人聪敏干练,有才干。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太子李纯即位,以为左监门将军、左神策护军
中尉、左街功德使,封爵
李楷洛。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成德军节度使
王士真死后,三军推举
王承宗为留后,并上表请求朝廷加以任命。
李纯想趁着王士真刚刚病逝、成德军心不稳之机,革除河藩镇弊病,结束河朔地区几十年的割据局面。宰相
裴植、翰林院学士
李绛不同意急功近利的作法。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了媚上取宠,就迎合宪宗旨意,自请率兵讨伐王承宗。这时昭义军(治今山西
长治市)节度使
卢从史因遭父丧久未叙用,也想趋机让朝廷更新起用,就极力赞成吐突承璀的意见,并请求发昭义军进讨王承宗。十月,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谋反,宪宗李纯见吐突承璀果敢请缨,非常高兴,说吐突承璀可以担当大任,随即下旨封吐突承璀为行营招讨处置使,将左右
神策军以及河中、
河南省、浙西、宣歙诸镇的兵马悉数调予吐突承璀。
翰林学士白居易反对这一任命,他认为国家征伐应由将帅充任,自古以来未有宦官充任元帅的。如果让宦官充任这一职务,四方镇将将觊觎朝廷,四夷也会耻笑朝中无人,诸道将领必然感到耻辱,不受宦官节制。当时谏官认为此举会使宦官权势太重,可是
李纯根本听不进去。
而后,在
度支尚书
李元素、盐铁使
李墉、
京兆尹许孟容、
御史中远
李夷简、给事中
吕元膺、
穆质、右补阙
独孤郁等一大批官员都一致反对下,唐宪宗不得已,才削去吐突承璀四通行营兵马使的宫衔,改招讨处置使为招讨宣慰史。以龙武将军赵万敌为神策先锋将,宦官宋惟澄、曹进玉、马朝江等人为行营馆驿粮料等使。
累年无功
元和五年(810年)正月,各路兵马尚未和
王承宗接触,幽州节度使
刘济独自率兵七万进攻王承宗,先后攻克
饶阳县、束鹿等城,这时吐突承璀才让
山西省、河中、振武(治今
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等军从北面进攻王承宗。当吐突承璀到达河东镇将王荣的行营时,便急于取功邀赏,由于他不储军事,不会用兵,又没有长远策略,治军不严,军心涣散,和王承宗打了几仗,结果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因而士气低落。
昭义军节度使
卢从史起初和吐突承璀在讨伐王承宗的问题上一唱一和。由于出师动机不纯,在随军作战中,逗留观望,拖延时机,暗中与
王承宗私通,令军队打着王承宗的旗号,故意抬高收购粮草价格,以耗费国家资财。
李纯得知卢从史的罪行后,命吐突承璀将他擒获,送往京师斩首。
元和五年(810年)三月,白居易上书,认为对王承宗的用兵,只会拖延时日,耗费国家钱财,有损国威,并对这次用兵深表忧虑,建议罢兵。宪宗不听。五月,昭义军三干多人又投奔到
魏州(今
大名县)去。结果这场战争拖了一年之久,时至七月,王承宗才上表朝廷,把这场战争的责任归罪于
卢从史的挑拨离间了事,并表示对国家愿输租赋,许其悔过自新。淄青节度使
李师道数次上表,替
王承宗说情,为他洗雪罪行。
升贬之间
这时,朝廷认为吐突承璀旷日持久地暴师于原野之上,屯兵于坚城之下,劳而无功,耗费资财,致使国力日沮。最后经过宰臣商议,双方达成妥协条件:朝廷赦免王承宗,以为成德军节度使,兼管德、棣二州,悉罢诸道兵马,班师回京。王承宗答应成德节废使下属官由朝廷任命,并送薛昌朝入京。这场战争就这祥不了了之。
元和五年(810年)九月,吐突承璀回京后,
李纯仍任命他为左卫大将军,充左军
中尉。宰相裴、给事中
段平仲、
吕元膺以及大臣
李绛相继上奏抨击吐突承璀,宪宗在大臣的压力下,不得已罢去他左卫大将军,左军中尉的官职,降为军器庄宅使。但是没过多久,宪宗又提升吐突承瑶为左卫
上将军,知内侍省。
元和六年(811年),吐突承璀因宦官刘希光受贿被牵连,宪宗不好再包庇他,将他贬为淮南监军。可是在元和九年的时候,李绛免了宰相的职位,宪宗又将吐突承璀召回了京城,再次官任左军中尉。
失势被杀
元和六年(811年)十二月,十九岁的太子
李宁夭亡,当时吐突承璀正倍受
李纯信任,第二年在议立储君时,他骄横跋扈,不听大臣意见,力排众议,要立澧王
李恽为太子,以树自己的权威。由于宪宗坚持,才于十月册立遂王
李恒为太子。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宦官粱守谦、
王守澄、
陈弘志等人害死宪宗,伪称药发中毒而死,共同拥立太子李恒为帝,是为唐穆宗。唐穆宗即位后,痛恨吐突承璀偏袒澧王李恽,而与自己作对,遂令
梁守谦等人,将吐突承璀和澧王李恽杀死了。
李湛李湛即位后,宦官
马存亮为吐突承璀辩护,认为他虽然犯有过失,但不该被杀,要求敬宗为他昭雪。敬宗下诏,为吐突承璀平反,并令其养子士将他以礼收葬。
李忱继位后,提拔士晔为右军
中尉。
主要成就
讨伐藩镇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成德军节度使
王士真死,长子
王承宗被推为留后,
李纯成德军不稳革除
河北省藩镇弊病,吐突承璀被封为行营招讨处置使,统辖左右
神策军以及河中、
河南省、浙西、宣歙诸镇兵马。但是吐突承璀缺乏统帅的能力,使得战局陷入被动,之后他又暗中议和,以为王承宗谋得节度使为条件,让他上表请罪,朝廷撤兵。
权倾朝野
吐突承璀在唐宪宗执政时期权势十分大。元和初年,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官至左监门将军、左神策护军中尉、左街功德使,加封为蓟国公。元和五年(810年)九月,吐突承璀讨伐藩镇回京后,被任命为左尉大将军,充左军
中尉。
元和六年(811年),吐突承璀因宦官刘希光受贿被牵连,
李纯将他贬为淮南监军。元和九年又将吐突承璀召回了京城。元和六年,
李宁李宁夭亡,当时吐突承璀正倍受宪宗信任,第二年在议立储君时,骄横跋扈,不听大臣意见,力排众议,要立澧王
李恽为太子,以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是事与愿违,唐宪宗还是册立
李恒为太子。
史书记载
《新唐书·卷二百七·吐突承璀传》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四 ·吐突承璀传》
人物评价
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