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螺,又名岩螺,
学名疣荔枝螺,是
骨螺科的一种
软体动物门,原产地为广东珠海,
浙江省沿海地区称其为"辣螺",
厦门市等地区称其为"苦螺"。苦螺的壳面布有疣状突起,壳色灰白,突起为黑灰色。煮熟后,肉质丰腴细腻,先苦而后甘,故名“苦螺”。
苦螺呈卵圆形,一般高33mm,宽21mm。壳面布有疣状突起,壳色灰白,突起为黑灰色。苦螺的表壳如荔枝似的呈疣状一粒粒突起,因此学名“疣荔枝螺”,则属象形取名。形体上也有大有小,小的和河里头的螺蛳差不多,大的则有成年人的拇指般大小。
苦螺贝壳小,呈纺锤形,壳质坚厚。一般壳高2~3厘米。螺层约6层,疣状突起的有5列。整个壳面密布螺肋和细密的生长线。壳表面为灰绿色和黄褐色,常杂以白色条纹。壳内面黄白色,外唇内侧黑紫色。
煮熟后,肉质丰腴细腻,先苦而后甘,故名“苦螺”。苦螺是一种比较凉性的海物。食用时,宜蘸点姜醋
芥末。
2.体外实验表明,苦螺的95%乙醇提取液在一定剂量范围对
小鼠T、B淋巴细胞有调节作用。
3.采用MTT法,研究
疣荔枝螺的
乙醇提取液的
细胞毒性作用。在样品浓度为1.0毫克/毫升和0.25毫克/毫升时,对肿瘤细胞HL一60和A一549的抑制率分别是97.9%、94.5%,86%和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