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御茶,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
闽国。
闽龙启元年(闽王王审知之子
王延钧的年号,公元933年),建州建安县(今
福建省建瓯市)有位茶园业主
张廷晖,在
凤凰山(今建瓯市
东峰镇境内)经营方圆30里的茶园,因战事频繁,难以为继,就将茶园全部献给闽王,作为皇家茶园。茶园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御茶园”。所产之茶称“北苑茶”,上贡闽国和后来的
南唐。
北宋时
贡茶生产南移到北苑,
太平兴国二年(
赵光义年号,公元977年)在凤凰山设
转运使行衙,置北苑御焙(官焙),派漕臣督造北苑御茶。
北苑贡茶以龙凤图案的模具制作蒸青团茶,又称龙凤茶、龙团凤饼、建溪
官茶等,先后有龙凤团、小龙团、
密云龙、
龙园胜雪等几十个品种。民间私焙(壑源等)也随之兴旺。鼎盛时期,有官私茶焙1336处。
宋徽宗的《
大观茶论》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诗人
陆游赞誉为“建溪官茶天下绝”。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
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凤
团茶,官焙衰亡,团茶向
散茶演变。从
五代十国至明代,北苑茶上贡四朝(五代的闽和
南唐、两宋、元、明),历时458年,谱写了中国茶叶史上最璀为璨的一页。
建茶之美者,号“北苑茶”。今建州凤凰山,土人相传谓之“北苑”,言江南尝置官领之,谓之“北苑使”。予因读
李煜文集,有《北苑》及《文苑记》,知北苑乃江南禁苑,在金陵,非
建安也。江南北苑使,正如今之内园使。
李姓时有北苑使善制茶,人竞贵之,谓之“北苑茶”,如今
茶器中有“学士瓯”之类,皆因人得名,非地名也。
丁谓为《北苑茶录》云:“北苑,里名也,今曰龙焙。”又云:“苑者,天子园之名。此在列郡之东隅,缘何却名北苑?”丁亦自疑之,盖不知“北苑茶”本非地名。始因误传,自晋公实之于书,至今遂谓之“北苑”。选自《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
福建建州最好的茶,号称“北苑茶”。如今
泽州的凤凰山,当地人历来沿称为“北苑”,本来指的是
南唐曾设官兼管这里的茶叶征收,兼管的官员就称为“北苑使”。我因为读
李煜(煜)的文集,见其中有《北苑诗》及《文苑记》,始知北苑是南唐的皇家园林,在金陵,而不在
建安。南唐的北苑使,正相当于现在的内园使。
李姓统治南唐时,有个北苑使善于制茶,人们竞相以他所制的茶为珍贵,称之为“北苑茶”,就像现在的茶具中有“学士瓯”之类,都是因人而得名的,“北苑”并非地名。
丁谓(谓)撰写的《北苑茶录》说:“北苑,乡村名,今称龙焙。”又说:“‘苑’是天子园囿之名。这地方在天下州郡的东南一角,为什么却叫北苑?”丁氏也自己有疑问,看来他不知道所谓“北苑茶”的“北苑”本来不是地名。开始时是因为误传,自从丁晋公在书中把它说成是实有的地名之后,这地方竟至今就叫“北苑”了。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
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
汉族。1岁时南迁 至
福建省的
武夷山、
建阳区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
尤溪县一带。公元1063年(
赵祯嘉祐八年)
进士。
赵顼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公元1072年(
熙宁五年)提举
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出使
辽朝,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
宝塔区(今陕西延安),加强对
西夏的防御。1082年(
元丰五年)以宋军于
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
梦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