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屏(1535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明应州山阴县(今山西山阴县古城村)人。
王家屏年少即展露才学,13岁便成秀才,
隆庆二年中
进士。初入翰林院任
庶吉士、
编修,参与《世宗实录》编撰,秉持客观公正,如实记录,对贪腐官员毫不留情。1584年任
吏部左侍郎兼
东阁大学士,因
赵顼怠政、储位久悬等事,多次上疏请辞,终获允返乡。1591年代为
大学士,朝中有 “发之以正直,本之以忠厚” 之美誉,议事秉公、直言匡弊。王家屏万历三十一年病逝,去世后获赠太保,谥文端,著有《复宿山房集》《王文端公诗集》流传后世。
人物生平
初入官场
王家屏5岁受业于父,治《
诗经》,13岁取秀才,29岁中
举人。明
隆庆二年(1568年)33岁获二甲第二名
进士,选
庶吉士,授
编修。家屏天赋聪颖,才思敏捷,智力过人。据传“凡为文,不属草,含毫沿吟,一挥而就。闭门散,不闻诵读声,过目辄不忘”,且谈吐巧捷,四座尽倾。任史官编修《世宗实录》时,不畏权贵,秉笔直书。当时
大学士大学士
高拱之兄
高捷任操
扬州市御史时,曾用国库钱向
严嵩的党羽
赵文华行贿,被记入史书。为此,高拱曾多次暗示家屏笔下留情,文过饰非,均遭拒绝,同行以“良史”称之。
仕途不顺
万历三年(1575年)晋升为修撰,充当日讲官。其时,朝讲经筵多流于形式,然家屏“随事开陈,丰采轩朗”,“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万历皇帝称之为“端人”,并赐“责难
陈善”题字。万历元年至十年
张居正任首辅,煊赫一时,群臣竭尽阿谀奉迎。张患病期间,朝内大臣为表关切和忠诚,都于祠庙间奔走祷祈,唯家屏不屑参加。张去世后不到两年,群臣就发泄积怨,倒张浪潮渐高。
朱翊钧先夺了张三个儿子的官职,取消张本人生前所得
太师头衔,后又加“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之罪,公布天下。此时,家屏却给侍御任正字写信,为张家后代解脱。其不趋炎附势、秉公处事、胸怀坦荡可见一斑。
入阁辅政
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詹事府,兼任翰林
侍读学士。次年家屏升为
礼部右侍郎,旋即改任
吏部左侍郎,后受命兼
东阁大学士,为内阁成员。在阁期间,直言进谏,不植私交,正色立朝,风节为人称道。作为辅相,恪尽职守,尝曰:“天下治乱在朝廷,朝廷轻重在辅相”。自己不敢怠惰,不允别人偷懒,连皇帝亦不迁就。万历十七年(1589),家屏丁忧(居丧)期满又回到内阁。入京三月“未获一瞻天表”,愤愤指责皇帝:“未有朝夕顾问之臣而可三月不面见者也。”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家屏十分注意同内阁诸臣的关系,当时
申时行任
大学士,还有
许国、
王锡爵,家屏居末,然能和睦相处。他在致同僚的信中说:“内不敢求知于宦官宫妾,外不敢得罪于贤士大夫,进无隐情,退无私客,解官而反,家徒四壁,萧然寒儒,此可不愧于心,不愧于知己者也。”但搞好团结并非家屏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明史》载:“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可见他与同僚之间的交往是开诚布公、光明正大的,不计较平时之一得一失。在君臣关系上,家屏认为自己的职责是“能上匿于未形,防欲于微眇”,“疏导密规,防君志未萌之欲;明诤显谏,扶乾纲将坏之枢”,其有不从,则强谏力争。是年末,大理寺评事
雒于仁向万历上了“四箴”疏,劝皇上“浓勿崇,内壁勿厚,货贿勿侵,旧怨勿藏”。言辞尖利,切中要害。万历震怒不已,欲重罪于仁。家屏挺身而出,陈请于仁为忠正之士,万历让了步,于仁免遭重处,善归故里。
万历十八年(1590年),家屏因皇帝政事不亲,储位不建,摈斥忠谋,连上两疏自劾求罢,试图以去就之决来感悟主心。
朱翊钧虽没有被真正感动而奋发图强,但也不得不以“忠爱”之言奖励家屏。
万历十九年(1591年),
申时行、
许国、
王锡爵先后以事离职,家屏柄
相国当政作了
大学士,凡事都以宗社
大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赢得了朝野的信赖和尊崇。是时,明朝“争国本”的斗争发展到最高峰。次年,
礼部给事中
李献可在“国本”问题上触怒了皇帝,李被降职外调,余伙皆夺俸半年以示诫谕。御批下到内阁,为营救李献可,家屏拒不执行,将御批封还。帝责之“驳御批,故激朕怒,甚失礼体”。有人劝他迁就一点,他却说:“人君为所欲为者,由大臣持禄,小臣畏罪,有轻群下心。吾意大臣不爱爵禄,小臣不畏刑诛,事庶有济耳!”
辞官去世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为促使早立储君,家屏继续以辞职回乡来感化皇帝。结果以愚忠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家屏罢相回到原籍山阴,八年之后,太子始立。陈有年、
顾宪成等为举荐他而遭到贬,东林党人对他推崇备至。但终因
朱翊钧恶其耿直,乡居十年,再没有被起用。乡居期间,他潜心整理自己的文稿。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正月,皇帝感念王家屏的公道正派,派人去山阴慰问他,并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赐他金币、羊、酒。此后不久家屏即病逝,终年68岁。死后,万历帝追封其为少保、谥文端,并选择山阴河阳堡
桑干河畔为他修了一座占地十五亩的坟墓。
朱由校时又增封太保,民间以“王阁老”、“王阁爷”敬称。
重要争议
有学者基于语言学分析提出,《
金瓶梅》的作者可能是王家屏,但
南开大学文学院的李宏哲博士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这一观点存在诸多漏洞。根据最早的五条文献记录,可以断定《金瓶梅》的创作与王家屏无关。
这五种明代的说法如下:其一,
屠本畯在《
山林经济籍》中提到:“据说在嘉靖年间,有人被陆都督炳诬陷,朝廷抄没了其家产。受冤者借《金瓶梅》表达沉痛之情。”其二,
谢肇淛在《金瓶梅跋》中写道:“据说
永陵有一位金吾卫的戚里,倚仗权势奢侈放纵,门客不满其行为,搜集其日常行径,编纂成书,并假托
西门庆之名。”其三,
袁中道在《
游居柿录》中叙述:“昔日京城有一位西门
千户,邀请了一位
绍兴的老儒士到家中。老儒士无事可做,每日记录千户家中的荒淫生活,以西门庆的形象影射主人,以其他人影射众多姬妾。”其四,
沈德符在《
万历野获编》中提及:“听说这是嘉靖年间一位大名士的手笔,旨在讽刺时政。如将
蔡京父子比作分宜,
林灵素比作
陶仲文,
朱勔比作
陆炳,其他人物也各有原型。”其五,《
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刻本的欣欣子序中开篇称“我认为
兰陵笑笑生创作了《金瓶梅传》”,结尾又说“笑笑生创作此书,自有其深意”;廿公在《金瓶梅跋》中也提到:“《金瓶梅传》是世庙时期一位巨公的寓言之作。”
其中,条款一四五均表示该书是嘉靖年间的著名文人所著,这与王家屏当时的身分不匹配。条款五指出该书出自“兰陵笑笑生”之手,这是现代对《
金瓶梅》作者研究的重点,但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山阴县及其管辖范围内并没有名为“兰陵”的地方;而条款二三则称作者是门客和
绍兴的老学者,这些都排除了万历年间王家屏创作此书的可能性。此外,从书中内容来看,作者应该精通元明时期的戏曲,然而关于王家屏的记录中却没有与戏曲相关的任何信息。
主要成就
前所未有,去史官二年即辅政
王家屏祖籍
太原市,明初迁至山阴。到他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衰,且耕且读。五岁受业于父,十三岁为秀才,二十九岁得中
举人。
隆庆二年,三十三岁的王家屏廷试得第二,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的
庶吉士。他在诗中说:“
茼蒿植兰径,栖凤枝”,这句自谦的诗多少表达了他的仕途得意。“
宇宙皆吾事,一念安可欺”表达了他的做官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譬彼机中素,皎洁防其缁。譬彼山下石,孤贞坚自持”,则表达了他追求的品格和志向。很快,王家屏又被授为
编修,参与修国史。1572年,年仅9岁的
朱翊钧即皇帝位,年号“万历”。由于朱钧年幼,朝廷的实际执掌者是
大学士张居正。这时,王家屏又晋升为修撰,充日讲官,每天给万历皇帝讲论经文和治道。讲课的老师不止一人,而万历皇帝惟独爱听王家屏的讲课,称他“经术宏深,目无睨视,端人也。”王家屏也确实为人端正,从来不会趋炎附势。有一次,张居正病了,满朝文武都去看望,惟独王家屏没去。而在万历十年时,张居正病逝,反张之声遂起,万历抄没了他这位恩师的家,夺其原职待遇和谥号,斥其子为民。这时王家屏反而独自站出来为张讲公道话。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二月,王家屏由
侍读学士擢升为礼部右侍郎。仅仅一月之后,王家屏又以“
吏部左侍郎兼
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成为内阁的一员。明史评:“去史官二年即辅政,前所未有也。”至此,王家屏进入了国家权力的核心圈,这一年他49岁。
舍生忘死,三“斗”昏君万历
在王家屏不长的政治生涯中,做过很多好事,但最被时人称道的一笔应数三“斗”昏君
朱翊钧了。万历十四年,王家屏继母去世,他回山阴丁忧,三年后返朝。皇帝又擢升他为
礼部尚书,仍兼东阁大学士。亲政后的万历变得荒淫昏聩,群臣竟三个月见不到他一面。为了改变这种“荒怠”局面,王家屏向万历提出三点请求:一是迅速恢复早朝,坚持皇上临朝处理国务;二是抓紧研究重大问题,早日把“留中”的奏章批复下去;三是尽早决定建储问题。万历一开始还表扬家屏的爱国热忱,但后来就闭门不出了,对王家屏等人的建议置之不理。看到皇帝昏庸、朝纲混乱、政治腐败、百姓涂炭的种种现状,王家屏心急如焚,寝食不安。他呼天不应,叫地无门,忧愤万状,只好“乞赐罢归”。但皇帝不批准他辞职。从万历十四年开始,立储问题成为朝中的核心议题,
中原地区皇朝一直有立嫡为储的传统,通过明确继承人,以避免政局的动荡,但万历却不想让嫡长子常洛继位,而想让宠妃的儿子常长大后再册立太子。于是万历十八年十月,包括王家屏在内的内阁大臣以集体辞职要挟皇帝,要求尽快册立皇太子。万历一听龙颜大怒,传谕切责。其他大臣一见皇帝生气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有王家屏又独自继续上书,要求皇帝速决大计。万历皇帝不得不答应册封大礼在次年春夏举行。伴君如伴虎。王家屏“斗虎”讲究方式方法,不仅自己成功地躲过了“老虎”的血盆大口,还救了别人。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评事
雒于仁向皇帝上疏,指出皇帝得了一种嗜酒、恋色、贪财、尚气的综合病,以致近些年来政事不亲,讲筵久辍,宠信宦竖,溺爱郑妃,摈斥忠谋等,本疏切中要害,言辞尖利。万历见疏后震怒,要对雒于仁置之重典。在这种情况下,王家屏为了营救雒于仁,以自己失职为由恳求万历由他来替于仁伏罪,同时规劝皇帝:“善养生者,不以无疾而弃攻砭之方;善养心者,不以无过而厌箴规之语。”“于仁之四箴,以规皇上,则为妄试之医;以备养生,未必非延历之术也”(此段大意为,虽然
雒于仁的意见并不全对,但就像医生给人提建议一样,也许并不针对当时的情况,但对以后的养生还是有好处的)。经此辩护,皇帝虽百般不高兴,但只得将原先的处分决定撤销。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排在他前面的几位内阁成员先后离职,万历再次提拔王家屏为
大学士,56岁的王家屏遂登上人臣的巅峰,也是他个人政治生命的巅峰。凡事出正义,王家屏都会冒着风险去做。万历二十年春,给事中(在中央各部的监察官员)
李献可等人请示皇帝,对年满十岁的长子常洛以帝王标准开始教育,这本是好意,却激怒了本来就不愿意立储的万历,被定为重罪。为了营救李献可,王家屏竟封还了皇帝的御批。李献可被斥革为民,保住了性命,但王家屏却受到皇帝的怪罪。看着在这样的主子面前实在施展不了自己的抱负,王家屏就以身体有病为由辞职。王家屏柄国仅半年,就辞去
大学士职务。朝野都为这个经术宏深、忠心体国、办事认真、禀性戆直的名相惋惜。王家屏在一份奏折中说:“臣所希者
皇帝为尧、舜之主,臣为尧、舜之臣”。然而,在那样的主子面前,他的远大政治理想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只能怀着悲愤的心情走回老家!
个人作品
王家屏并有著作传世:一种是收入《
四库全书》的《王文端公集》十四卷;另一种是《复宿山房文集》四十卷。明
王锡爵等编选的《增订国朝馆课经世宏辞》和明
焦竑编《国朝献微录》中也收录了王家屏的部分文章,清朱彝尊《明诗综》中收有王家屏《恭题文皇帝四骏图》四首诗。
创作特点
王家屏的诗题物、咏史、赠别、抒怀、贺寿等,思想蕴含深厚,风格凝重严谨,言志缘情,爱憎分明,而且铿锵心声,风雅正音。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王家屏墓坐落于风景秀丽的
桑干河畔九龙湾
山阴县河阳堡村西600米处。园内建筑按照明代一品大员墓地规划修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内有高6.8米的主墓冢和三座小墓冢,四座用来祭祀和安置石碑的享堂。王家屏
塑像由红砂石雕塑而成,其中神道碑、墓表碑及部分石匾均为明代原物。2014年6月,王家屏纪念园文魁塔顺利落成,该塔一经建成即成为山阴县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人物评价
王家屏为人正直,行止端庄。
历代评价
山西说网:王家屏天赋聪颖,过目不忘。
中国建设报:王家屏气节称道,其“道不苟容,弃官如履;义不苟免,视死如饴”的《山房文集》,哲启后昆。
李镇西:王家屏作为一个有严重愚忠思想的封建士大夫,一心想重振朝纲,维护其封建统治。
朔州新闻网:王家屏的一生是正义的一生,恪尽职守的一生,廉洁自律的一生。他没有朋比为奸,陷害忠良,谗言误国,助纣为虐。
李宏哲:王家屏性格耿直,置身于万历时期沸沸掦的“国本事件”中,他始终坚持原则和自己的立,封“国本”的最终确立起了关键作用。家屏利用一切楼舍来劝辣皇帝勤政,立储,为国家的畏治久安着想,徙不把个人名禄放在心上。
研究书目
《明史》
《少保王文端公传》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少保谥文端封南王公暨配李淑人神道碑》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少保谥文端山阴王公墓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