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战役旧址位于
云南省龙陵县东22公里处。松山峰顶高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江面950米,战役旧址南至鹰蹲山,北至黄土坡,地形险要,扼
滇缅公路咽喉。
建立原因
顶峰海拔2200米,是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是易守难攻的雄关要地。1942年日军侵占滇西,松山由日军第56师团被称为“战争之花”的113联队驻守。
日寇在松山构筑的阵地主要有松山主峰子高地、滚龙坡、大垭口、长岭岗(包括大寨、黄家水井、马鹿塘)四个能独立作战的坚固据点组成。阵地上有山炮、战车、汽车及其掩体,设有医院及慰安所,地下有电话、通讯、供水、照明等系统设施,有小型发电厂一座。粮弹药储备充足。1944年,
中国远征军由宋希濂将军指挥第11集团军之71军和第8军经过3个月零3天战斗攻克。松山战役响誉中外,松山是用英烈的鲜血筑成的红土地。
主要展览
“松山战役遗址”纪念碑
攻克“大垭口”,经过8次激烈战斗,付出重大牺牲,第8军246团3营最后只剩下18人。在松山入口处,竖立“松山战役遗址”纪念碑一座,记载着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历史!
18号遗迹碑
在“大垭口”山洼里的一块菜地里竖有18号遗迹碑,碑上刻有“侵华日军慰安所”遗址字样。当年,这里共有25名军妓,除两名日本人外,其余的都是朝鲜、中国台湾、印尼人。当年日军永井清雄来松山视察时,带来了这批
日本军妓。
日寇高呼“军妓万岁”比喊“
天皇氏万岁”更亲切、更狂热、更来劲。并说“一名军妓的作用,可顶一千枚帝国
勋章。”2003年82岁高龄的朝鲜籍慰安妇朴永辛曾来到这里指证,面对此地,她浑身颤抖、泪流满面地说:“全世界的人民应该联合起来打倒日本人!”
日军蓄水池
沿着公路往山上走约1公里处,在公路下面的苞谷地里有一座部分边沿已经残缺的日军蓄水池,60年过去了,混凝土钢筋筑成的水池依然盛满了锈水。
松山脚下,最引人注目的是铁链子围起来的一棵榕树,走近一看,伤痕累累,千疮百孔,它是松山上幸存的三棵古树之一,难以想像当年它的肢体被毁掉一半以后还能顽强地活下来,作为今天历史的见证。
马槽洼
沿着林间的小路往山坡走,既是阴冷的马槽洼。马槽洼是通往子高地的要道之一。坡头竖立8号遗迹碑“马槽洼头”。左手边这座山叫
黑点狗坡。当年,
中国远征军第八军曾在此与日军发生激战,肉搏,现遗存多处弹坑、掩体、地堡、交通壕、环形壕等。往前有一个山包叫“官坟坡”。这里曾是怒江土司钱家的坟墓,
日寇在此挖掘坟墓,把它作为指挥所。远征军第八军攻打此地时,曾打死了日军一位校官。这里一峰与一峰相连,10多个山峰都是日军阵地,每个阵地可以相互支援又可以独立作战互不影响。
核桃洼山头
官坟坡脚,缓缓地出现一块平地,曾是日军停放坦克、战车、
火炮的地方。我们往右边的小路走,来到核桃洼梁子,这里遗留下来的弹坑、战壕、掩体随处可见。绕过战壕、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爬上核桃洼山头,沿途是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交通壕,掩蔽部。山头战壕最密集的地方竖立着5号碑桩。上面写着“核桃洼坡头”。当年
中国远征军第八军曾在此与日军肉搏血战,双方互抢撕咬战死者六十余对,肠肺狼藉,惨不忍睹。
红帽坡梁子
继续往前,来到11号碑桩“红帽坡梁子”。“红帽坡梁子”是通往子高地的最后一个阵地,在茂密的树林和
灌木丛中,脚下全是掩体、交通壕、弹坑。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十分小心,稍不留神就会掉下战壕。1944年8月2日中午,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来到久攻不下的松山主峰再次进行现场堪察,看到的是我远征军不断伤亡近1600多人,而不见敌人行踪的特殊战场。
经过两个月的炮犁火耕之后,地表上已没有了绿色。顶峰的堡垒,由于
喷火器焚烧,并经搜索,已无敌踪。战场是静止的。但数日后,凡通过近旁者,多被射杀。后才发现堡垒下面有坑道或掩蔽。敌寇随时会放冷枪。为了胜利,
中国远征军甚至用人肉战去耗尽
日寇的枪弹,却是久攻不下。日寇狂言,不死10万人,休想攻取。
爬上松山的顶峰,如今只留下两个巨大的爆破落坑和掘进的地道痕迹。落坑旁分别竖有12、13号碑桩遗迹,此地是日寇的支撑点,工事最为坚固,有母堡两个,子堡多个。大、小堡垒都有掩盖。并分为3至4层,内部设施齐全,由轻重
迫击炮、火箭筒、
枪榴弹筒、轻、重机枪构成浓密火网。加之日军以武士道精神疯狂死守松山。山高坡陡,不易攀登,时值雨季,泥滑路烂,
中国远征军的进攻十分艰难。在采用飞机、
重炮轰击均未奏效而伤亡千余人的情况下,最后采用坑道作业,在山顶两侧距敌堡150m处掘进宽1m、深1.8m的两条坑道,在敌堡下掘药室两个。坑道内各装入TNT炸药70箱和50箱,于8月20日上午9时引爆,将整个山顶炸,才消灭了顽敌,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从松山主峰沿着远征军挖掘的两条坑道而下,山势陡峭、灌木丛生。山岩上生长着一棵弹痕累累、特别高大挺拔的榕树,是当年松山战役的最好见证。
道人坪子
来到半山腰,眼前突然一亮,出现一个约1500平方米的草坪叫“道人坪子”,竖有14号碑桩。这里曾是日军的练兵场。当年
中国远征军工兵挖掘坑道炸敌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道人坪子”的另一端有一条小道返回松山脚,途中经过的一个积水塘曾是日军的停车场和放置武器装备的地方。水塘正前方有一棵古树,是松山幸存的三棵树之一,而旁边则是伤痕累累的小榕树。
松山战役是整个
缅北滇西战役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远征军先后投入了八个步兵团,两个
炮兵团和一个工兵营加上盟军及其空军地勤人员4万余人的兵力,历经大战十次,小战百余次。全歼守敌三千余兵(生俘9人,俘获军妓30余人),
中国远征军伤亡官兵7600余人,其中,第103师所属特、工两连伤亡尽,有的连队仅剩两人。松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英烈们的鲜血。松山战役是山地丛林攻坚的典型战役,它铲除了日军设置在
滇缅公路上的最大障碍。为夺取
缅北滇西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纪念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选择这天在
云南省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落成,揭幕仪式后,远征军老兵和远征军将士后人纷纷瞻仰雕塑群,并走进松山抗战遗址,重拾历史记忆。
3日的松山上,青山无语,松涛阵阵。
中国远征军老兵代表梁振奋在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揭幕仪式上高唱抗战歌曲,“生死已到最后关头,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最后,梁振奋振臂高呼,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包括陆地和海洋。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雕塑家李春华创作并捐赠。整个雕塑群位于
缅北滇西战役主战场松山主峰子高地南侧,占地约17500平方米,由402座单体雕塑组成,用东方造像方式,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分将军、夏装士兵、秋装士兵、
冬装士兵、驻印士兵、娃娃兵、女兵、跪射兵、炮兵、在世老兵、战马、吉普车12种方阵。雕塑以士兵为主体,选取戴安澜、
约瑟夫·史迪威、
孙立人等22位将军为军官代表,突出付心德、
刘桂英、
鲍直才等28位在世
中国远征军老兵,以表达迟到的关怀和对中国抗战的深刻理解,让后辈铭记中国远征军的悲壮历史。
龙陵县地处
云南省西部边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
缅北滇西战役的主战场,为
滇缅公路交通咽喉。抗战期间,日军为截断国际唯一援华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于1942年5月自缅甸入侵滇西,进占滇西之龙陵、
腾冲市。当时,云南工兵总指挥部已下令将
惠通大桥破坏,日军占领“东方直布罗陀”——松山。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入两个军约4万人的兵力,从1944年6月4日开始进攻,至9月7日攻克松山,苦战3个月零3天,取得完全胜利,全歼日军1260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7600余人。
松山战役是滇西抗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是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性战役,是中国军队首次歼灭一个日军建制联队的战役,被
美国军事学院作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山地丛林攻坚战经典战例录入教材。
获得荣誉
由于松山战役在滇西和整个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和意义,199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修复了抗日将士公墓等遗迹,修建了四座标志说明碑、十八座遗迹说明碑和一条上山的公路。1998年11月,松山被公布为
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巍巍松山,记下了历史画册中悲壮的一页,滔滔怒江,流走了多少辛酸、屈辱……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华民族昂首阔步走向未来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过去;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国力的逐渐强盛而淡忘了受欺压、受屈辱的历史;不会忘记为国御寇、英勇奋战的民族英雄们!
2006年05月25日,松山战役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8年,经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松山战役旧址被设立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