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邦媛(1924年2月19日-2024年3月28日),女,
汉族,辽宁铁岭人,
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中国学者,作家,台大荣誉教授。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
1947年,齐邦媛去到台湾任教,次年,其与罗裕昌结为伉俪。而后在1950年,其随夫迁往台中生活。1956年,其考取
美国国务院傅尔布莱特计划奖助,到美国进修、访问。1969年,齐邦媛出任
台湾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其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2003年,在齐邦媛的呼吁下,“国家台湾文学馆”正式于台南成立。次年2月25日,其著作《最后的黄埔》出版,且在2004年5月5日,其 还出版了作品《一生中的一天》。2010年10月,其出版了作品《
巨流河》。2024年3月28日凌晨1时,齐邦媛去世,享年100岁。
1993年,齐邦媛得到中国文艺协会颁发的
中国文艺奖章荣誉奖章的散文创作奖,2011年3月,其获得了九届华语文学奖提名,同年5月,齐邦媛还获得了第九届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散文奖‘。
1930年,齐邦媛随母亲离开故乡
东北地区,到南京与父亲团圆。1934年,因肺病被送往北京的“西山疗养院”治疗,一年后回到南京。1937年,“
七七事变”,八年对日抗战开始,齐家随着东北中山中学的师生,一路由南京,经
芜湖市、汉口、
湘乡市、
桂林市、怀远,逃难至四川重庆。齐邦媛就读
重庆南开中学。1943年,19岁的齐邦媛,考入位于四川乐山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一年后转入外文系。师承
朱光潜、
吴宓,曾上过
戴镏龄、
田德望、
缪朗山等先生的课。
1947年,齐邦媛大学毕业,台湾大学聘请她去该校外语系担任了助教。1948年,其与罗裕昌结为伉俪。1950年,随夫迁往
台中市生活。1956年,考取
美国国务院傅尔布莱特计划(FulbrightExchangeTeachers'Program)奖助,到美国进修、访问。
1958年,齐邦媛至台湾省立农学院(现为
台湾中兴大学)任讲师,教大一英文。次年,其兼任当时位于台中雾峰的故宫博物院英文秘书。1961年,齐邦媛至静宜女子文理学院(现为
静宜大学),教美国文学。而后第二次考取FulbrightExchangeFellowship赴美,先到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圣玛丽学院教授中国文学,到1968年初,其至印地安那大学进修比较文学。1969年,齐邦媛返台创办中兴大学外文系,出任新成立的外文系系主任,历时三年半。
1970年,齐邦媛开始在台大外文系兼任教授,讲授文学院高级英文课程。而后在1972年,其出任国立编译馆人文社会组主任,推动英译《中国现代文学选集》(AnAnthologyof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ture)。而后兼任教科书组主任,推动
国民中学的国文教科书改革,剔除政治色彩浓厚的文章,加入当代的台湾文学作品。同时负责编篡西方文化经典及“现代化丛书”。1977年,台大外文系专任,讲授英国文学史、高级英文、翻译等课。
1988年,齐邦媛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其还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
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2003年,在齐邦媛的呼吁下,“台湾文学馆”正式于
台南市成立。次年2月25日,其著作《最后的黄埔》出版,且在2004年5月5日,其 还出版了作品《一生中的一天》。2010年10月,其出版了作品《
巨流河》,次年5月,齐邦媛获得了第九届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散文奖‘。
1948年,齐邦媛参加
武汉大学校友会,与校友
罗裕昌相遇相恋,同年10月,两人在上海新天安堂基督教会由父母主持举行婚礼,婚后随即返台。1950年,罗裕昌主动申请由
台北市铁路调往
台中市铁路,执教于台湾大学的齐邦媛也跟随去了台中,一住就是17年,直到1967年,一家人又迁回台北。
齐邦媛将精力投注于文学交流,引进西方文学到台湾,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
白先勇称赞她为“守护台湾文学的天使”。(
新浪娱乐评)
齐邦媛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出版文学评论多种,对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贡献。(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