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遵路
吴遵路
吴遵路(988-1043),字安道,宋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省)人。幼聪敏博学,1012年进士,历任殿中丞、秘阁校理等职。吴遵路善笔札,悉得江南李主及二徐所传二王拔镫笔法。在常州市任职期间,增加常平仓储备,预购市米,以备荒赈济饥民。西夏起兵时,论恢复民兵,施行于河东路,为诸路效仿。后任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为吕夷简所忌,出知宣州。官终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吴遵路自奉俭朴,上书刘娥,被贬崇州市庆历三年(1043年)卒于知永兴军任所,范仲淹写祭文说吴“忧国忧民,早衰而死”。著有《丹阳吴氏宗支录初次编订叙》。
详细介绍
吴遵路,字安道。父淑,见《文苑传》。第进士,累官至殿中丞,为秘阁校理。章献太后称制,政事得失,下莫敢言。遵路条奏十余事,语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市。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已而果大乏食,民赖以济,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累迁尚书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副使。会罢江、淮发运使,遂兼发运司事。尝于真楚泰州、高邮市军置斗门十九,以畜泄水利。又广属郡常平仓储畜至二百万,以待凶岁。凡所规画,后皆便之。迁工部郎中,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洪州。徙广州市,辞不行。是时发运司既复置使,乃以为发运使,未至,召修起居注。元昊反,建请复民兵。除天章阁待制、河东路计置粮草。受诏料拣河东乡民可为兵者,诸路视以为法。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遵路与三人雅相厚善,夷简忌之,出知宣州。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二十篇。徙陕西省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被病犹决事不辍,手自作奏。及卒,赵祯闻而悼之,诏遣官护丧还京师。遵路幼聪敏,既长,博学知大体。母丧,庐墓蔬食终制。性夷雅慎重,寡言笑,善笔札。其为政简易不为声威,立朝敢言,无所阿倚。平居廉俭无他好,既没,室无长物,其友范仲淹分奉其家。子瑛,为尚书比部员外郎,不待老而归。
吴遵路(988—1043年),字安道,丹阳市人,出身书香世家。是宋初知名大学者吴淑之子。遵路自幼聪敏,及长,博学知大体,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进士及第,累官殿中丞,秘阁校理。天圣年间,刘娥摄政,“政事得失天下莫敢言”,而遵路不畏权势,条奏十余事,语言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市。到州后,恰逢蝗旱肆虐,灾情严重。遵路乘民未饥,募富者,得钱万贯,派人从水路到苏州市秀州(今嘉兴市)等地购粮,稳定粮价;又劝州民采集柴薪,官方收买,换购官米,至冬日,大雪天寒,又以原价将柴薪售给州民,官不伤财,民且蒙利;他见流民甚多,又建茅屋百间,供流民居住,并自捐俸钱置办盐蔬。予以茶饭,有病者则给药治理,其愿归者,备舟送还家乡。是年,诸州郡多有饥寒而死者,惟常州平安无事,“不知其凶岁也”,州民爱之如父母。当范仲淹安抚淮、浙时,闻遵路的事迹,大加赞赏,立即奏报朝廷,将遵路救灾事迹颁之诸州效法。遵路因此迁尚书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再迁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事。在转运使任上,他又做了两件利民大事:其一,在真、楚、泰州市及高邮湖置斗门19座,以利蓄洪泄洪,灌溉田亩。其二,在所属州郡,增加常平仓钱粟储积,从四十余万增至二百万,以备荒年。这些举措利国利民,深受百姓欢迎。
由于政绩显著,遵路又迁工部郎中,召修起居注。李元昊反,西边告急,吴遵路针对兵源不足,边备虚弱的实情,向朝廷建议恢复民兵,朝廷许之,授遵路天章阁待制,河东路计置粮。他一到任,即在河东路组建民兵,充实边备,这一招非常实用,其他诸路纷纷效法。不久又进兵部郎中,知开封府。由于他驭吏严肃,不阿附权贵,受到宰相吕简的忌恨,贬知宣州。虽然他远贬江南,可忧国忧民之情不减,对西夏战事更是关注,著《御戎要略》、《边防杂事》20篇进给朝廷,再次受到重视,调任陕西省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在此任上,因病而卒。赵祯闻而悼之,下诏遣官护丧还京师。
评价
吴遵路生平坦雅慎重,寡言笑,善笔札。其为政简易,不为声威,立朝敢言,无所阿倚。平时生活廉俭无好,既殁,家无余资,好友范仲淹分俸周之。邑人祀之为乡贤。
作品
经照湖方干旧居
伐鱼河垂钓者,终得展其才。
何事先生隐,不逢明主来。
泉声秋雨歇,月色夜云开。
对此空惆怅,吟魂早晚回。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高躅动京国,静缘怀故山。
扁舟乘兴往,孤鸟倦飞还。
社漏重湖外,霞城积霭间。
碧云聊寓意,即境自幽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详细介绍
评价
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