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明,男,一级作家,文化学者。1949年生于
扬州市,现为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扬州市政协常委,扬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扬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扬州的韦明铧先生说自己是“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真假姑且不论,却对上述这些普通的文学常识都不知道(对古汉语常识的无知,见附录《评〈两淮盐商〉》),竟把1940年才被改名为“扬州清曲”的扬州小唱,一会儿混同于宋元小唱,一会儿混同于元散曲(北曲),一会儿又混同于明清清曲(南曲)。记者以新闻为业,不去深究(不排除拍他父亲的马屁),把他吹捧为“著名专家、学者”、“
扬州市文化守望者”(是不是专家、学者,姑且不论;后一名称把全球研究扬州文化的俱否定了);以致讹且传讹,盲复引盲。为了不贻误后来者,我在拙著《
扬昆探微录》第二章,谈到扬州
昆曲与扬州清曲之间相互影响而融合时,曾指出这一错误。《扬州清曲》三卷本出版时,有人要我对这些错误详细地做了一个澄清。现在又特地写了“南曲、北曲、西曲、小曲”与“泰州学派使昆曲热兴起”这两部分,并把澄清的文章收入本书,以期引起注意。
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扬州清曲》,1983年8月,页529;《扬州曲艺史话·扬州清曲源流考》,
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年4月,页134至139。
1969年分配至南京港务局工作,开始业余文艺创作,在《青春》、《随笔》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和评论。1981年调至扬州市文化局创作组,从事扬州戏曲研究。其间出版了《扬州清曲》、《扬州曲艺史话》,并对扬州弹词《珍珠塔》进行了整理出版,《扬州曲艺史话》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证书。1985年调至
扬州市文化艺术学校,任教研室主任、教务主任,从事文艺教学和研究。其间,出版《
扬州文化谈片》,在读书界影响较大;出版《扬州曲艺论文集》,列入“
江苏省优秀曲艺作品丛书”,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
三等奖;发表《\u003c三十六声粉铎图\u003e及其作者》,获得省华东
田汉戏剧理论
二等奖;又出版科学文化史读物《UFO与古代中国》和《走进飞碟》,在读者中获得好评,《走进飞碟》再版。1995年调至扬州市文化艺术研究室,专事扬州
文化研究。在此期间,自觉运用唯物辨证法对扬州文化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与剖析,首先对某些重要历史文化现象作了专题探索,出版了《
扬州瘦马》、《两淮盐商》、《维扬优伶》等书。接着对扬州八怪进行研究,出版了《风尘未归客》,列入“扬州八怪传记丛书”获得华东图书二等奖。同时,出版了《二十四桥明月夜》、《
扬州掌故》、《风流扬州》、《
醒堂书品》、《马戏丛谈》、《
自控型密探》、《绿杨梦访》、《瘦西湖》、《个园》等书,其中《扬州掌故》获得国家图书奖。2001年9月15日,由韦明铧作为课题负责人的
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课 题《淮扬文化通论》,经学科专家组评审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立项为重点项目。由于韦明铧在
文化研究方面的取得的实绩与影响,
日本、
丹麦、
美国、
韩国、
澳大利亚等国学者同他进行了多次学术交流。韦明铧应邀参加了中韩文化交流研讨会、海峡两岸
扬州市学派研讨会、扬州八怪艺术国际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论文,阐述观点。日本学者
波多野太郎、丹麦学者易德波、澳大利亚学者安东尼亚等在各自的著作中吸收了韦明铧的学术见解。安东尼亚博士将韦明铧的论文《扬州瘦马考论》翻译成英文,发表于澳大利亚《东亚研究》学术杂志。
韦明铧现为
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商业经济史学会会员、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扬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扬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扬州市扬州清曲研究室副主任、扬州市
昆曲工作室副主任、扬州市文化艺术研究室副主任、扬州学研究会会长、
扬州市政协常委。
韦明铧的主要贡献是对扬州历史文化的研究。他对扬州
曲艺、戏剧、盐商、民俗、旅游、八怪等方面的研究,在资料和理论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在某些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开创性意义。他提出了“扬州学”新概念,主张对扬州历史文化进行跨学科和现代化研究,引起了热切关注。此外,他对于马戏艺术史的研究,对于
朱自清的研究,对于UFO现象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醒堂”是他书斋名。“醒堂”的含意是希望自己保持清醒头脑读书,希望自己的心房和书房一样亮堂。收藏类型有工具书、地方志、画册、线装书、历代文集与诗集、古典戏曲与戏曲研究、历代小说与小说研究、社会史与文化史、近现代诸家文集、民俗、地域文化、书评和书话、外国文史哲、中外文化交流、商业经济、
扬州市历代文献等。藏书特色为涉及扬州地方政治、经济、历史、文艺、风俗、掌故的书,无论中外、新旧、厚薄,无所不收。“醒堂”藏书15 00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