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泽洲
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
孙泽洲,男,汉族,1970年11月出生,辽宁沈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十四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天问一号总设计师。
孙泽洲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1996年,孙泽洲正式结缘“嫦娥”。2001年,加入嫦娥一号研制团队。2004年,“嫦娥”研制队伍正式成立,孙泽洲被任命为副总设计师。2008年,年仅38岁的孙泽洲被任命为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2016年,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和嫦娥四号探测器任务分别正式立项,孙泽洲被任命为两大探测器的“双料”总设计师,开始了一面飞“月球”,一面奔“火星”的职业生涯。2019年9月1日,参加教育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2021年2月11日,孙泽洲成为《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的嘉宾。次年,2月22日孙泽洲受新华社邀请参加纪录片《大国榜样》访谈栏目。2023年1月20日,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孙泽洲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创新团队奖1项;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2020年世界航天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最美职工”“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和“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曾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5项。
人物经历
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孙泽洲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主要参与了实践五号卫星、资源一号卫星等多个型号研制任务。1996年,孙泽洲听了航天专家褚桂柏的探月报告后,第一次感受到探月设想带来的冲击,便开始参与探月工程论证工作,正式结缘“嫦娥”。2000年,担任总体部一室(现传输遥感卫星总体室)副主任。2001年,中国的探月工程刚刚起步,为了解决38万公里地月远距离测控通信难题,孙泽洲加入嫦娥一号研制团队。
2003年,“嫦娥”工程方案基本确定。孙泽洲开始被委派负责总体工作,协助总师叶培建院士审查把关、协调各个分系统,保证总体优化等工作。2004年,“嫦娥”研制队伍正式成立,孙泽洲被任命为副总设计师。2008年,年仅38岁的孙泽洲被任命为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2016年,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和嫦娥四号探测器任务分别正式立项,孙泽洲被任命为两大探测器的“双料”总设计师,开始了一面飞“月球”,一面奔“火星”的职业生涯。2019年9月1日,孙泽洲参加教育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课堂上,孙泽洲向大家展示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嫦娥四号巡视器“玉兔二号”上的两面五星红旗。同月,孙泽洲与张智、谢军等人在天安门广场唱响“我爱你,中国!”。
2020年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的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2月11日,孙泽洲成为《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的嘉宾。同年12月,孙泽洲跳北京2022年冬奥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手势舞,传递对冬奥的祝福。2022年2月22日,孙泽洲受新华出版社邀请参加纪录片《大国榜样》访谈栏目。5月1日,孙泽洲参加的节目《中国梦·劳动美——2022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播出。随后,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抖音发起#科技追梦人主题活动,孙泽洲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总工程师姜鹏走进@科技工作者之家 抖音直播间,讲述了“空天逐梦”背后的故事。同年,11月7日,孙泽洲获得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技术先锋奖。
2023年1月20日,孙泽洲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随后,3月7日孙泽洲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活动中孙泽洲接受采访,并表示未来将继续向浩瀚宇宙进发,为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和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随后,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接受新华访谈采访,并表示中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未来值得期待。
主要成果
孙泽洲先后参与了实践五号、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二号、嫦娥一号嫦娥三号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天问一号等多个型号任务以及空间太阳望远镜预研工作。曾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5项。
出版书籍
主要论文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月球和火星探测器的设计和研制工作。
担任职位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历任资源一号卫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嫦娥一号副总设计师,嫦娥三号总设计师,现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
获得荣誉
增选院士
2023年8月31日,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个人轶事
因“嫦娥”与“深空”结缘
孙泽洲与“嫦娥”真正结缘始于2001年,那一年嫦娥进入了为期三年的可行性论证阶段,当时他正值“而立之年”。他开始参与绕月探测工程的前期论证,并负责星载测控系统和卫星总体论证工作。在叶培建总师的领导和指导下,他组织完成了总体方案论证工作,有效地将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资源一号卫星和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技术成果进行融合和应用,结合技术创新和攻关,合理地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为嫦娥一号能在三年内完成研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孙泽洲面临环月探测任务时,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孙泽洲不分昼夜地与数据和资料打起了交道,并主动地与专家沟通,突破了重重难关,先后组织完成轨道设计、热控设计、测控设计、供配电设计、月食方案设计和定向天线攻关等一系列工作。特别是在卫星总体设计过程中,孙泽洲大胆创新,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综合设计,提出了利用数管功能实现热控功能控制和电源管理等设计思路,大大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在测控设计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了我国首个深空探测测控数传星载系统,解决了月球探测卫星40万公里的远距离地月测控通信的设计难题;在月食方案设计过程中,有效解决了长时间阴影对卫星的安全影响……随着一个个技术难点被突破,孙泽洲对“嫦娥”也有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仿佛一个探险的人走入了大山,看到了更多更广阔的风景”,孙泽洲如是说。而这些在嫦娥一号研制过程中的“摸爬滚打”为他日后承担深空探测更重要的角色打下了良好基础。
接过“中国探月”接力棒
孙泽洲总设计师曾说,执行嫦娥一号任务时跟着叶培建院士干好比“背靠大树”,自己做了总师才知道身上责任的分量。
2008年,年仅38岁的孙泽洲被任命为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月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不确定性、任务中多个关键动作和环节必须万无一失。嫦娥三号任务要求决定了总体优化设计难,推进系统研制难,着陆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难,着陆缓冲分系统研制难,热控分系统研制难,巡视器移动难,巡视器自主导航控制与遥操作难……”孙泽洲总设计师一连串说了好几个“难”,足见刚一“接棒”的他压力山大。然而,有难度才会有动力。为了消除不确定性,孙泽洲率领研制人员建立了包括月表地形地貌模型、月尘模型在内的多个模型,通过系统仿真进行初步分析与设计。特别设计了模拟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状态下的各种试验,模拟软着陆冲击、月面移动试验中的月壤、光照环境;在机构等性能试验中,模拟月尘环境、舱外设备月夜储存环境等,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再分析,通过对薄弱环节的不断改进,逐步提高了嫦娥三号的可靠性。
一般卫星的新研产品和新技术只有20%~30%,而嫦娥三号新研产品和新技术却占到了80%,特别是12分钟软着陆过程完全是靠探测器自主完成的。为此,孙泽洲总师带领研制人员进行了上万次数学仿真、成百上千次桌面联试以及模拟月球重力环境和月表地形地貌等多次大型地面试验,他始终站在研制的最前沿。
一面飞“月球”一面奔“火星”
当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和嫦娥四号探测器任务分别正式立项,孙泽洲被任命为两大探测器的“双料”总设计师,开始了一面飞“月球”一面奔“火星”的“超常”职业生涯。
“嫦娥四号任务是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孙泽洲介绍说。虽然有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基础,但是嫦娥四号有许多新研设备,有些还需要全新研制,而且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未知因素和各种风险非常高,设计难度非常大。同时,还需要新研制和发射一颗中继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之间搭建一条通信的纽带。他带领研制队伍已经进入最后决战决胜的时刻,即将迎来发射“大考”。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已经实施了42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为52%。面对这次火星探测任务最核心、最难的地方,就是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气动外形和降落伞减速的过程,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确保成功”。对于“探火”任务孙泽洲有着冷静而清晰的认识。他也正带领设计师们争分夺秒开展各项关键技术攻关。“研制过程中,团队要特别关注关键技术,确保关键技术见底;特别关注重大过程,确保风险识别控制到位;特别关注重大保障条件建设,确保充分试验验证,而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则是确保责任落实”他说。对此,他再次动情地回忆起曾经在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演讲中说过的一句话,“当我成为总师的时候,也要像叶院士一样成为一棵‘大树’,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把责任承担起来。”这就是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孙泽洲的故事。
参考资料
“嫦娥三号”总设计师孙泽洲:志向高远 上天揽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2024-03-04
深空探测技术.豆瓣读书.2024-03-04
万方数据微博.万方数据.2024-03-04
万方数据微博.万方数据.2024-03-04
万方数据微博.万方数据.2024-03-04
万方数据微博.万方数据.2024-03-04
万方数据微博.万方数据.2024-03-04
万方数据微博.万方数据.2024-03-04
万方数据微博.万方数据.2024-03-04
第十一届光华奖获奖名单.中国工程院.2022-01-1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果
出版书籍
主要论文
研究领域
担任职位
获得荣誉
增选院士
个人轶事
因“嫦娥”与“深空”结缘
接过“中国探月”接力棒
一面飞“月球”一面奔“火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