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岩,(1899-1962),字松山。
辽宁省法库人。1915年考入奉天
满洲医科大学本科,修业六年。1920年毕业后,曾在
沈阳市、
长春市、抚顺地区铁路医院任外科医生。1929年1月应
哈尔滨市医学专门学校教务长李希珍的邀请,来哈任
北满特别区市立医院医务长、外科主任,兼哈尔滨医专外科教授。同年9月,任哈尔滨市立医院院长。他在任期间,把一个原由
白俄罗斯经营的仅有4个科的小医院发展成为哈尔滨最大的综合性医院。
1935年冬,抗日英雄赵一曼被
日寇送进
市立医院监护治疗枪伤。他十分同情和敬佩这位女英雄,采取保护疗法,亲自给赵一曼打针、换药,指导护理,过问饮食营养,经过三个月精心治疗伤势显著好转。后赵一曼在护士和看守警察的帮助下逃走失败被杀。使他更加痛恨
日本侵略者。激于民族之大义,不愿与日本人共事。后来,断然辞去市立医院职务,自己开办松山外科医院,为老百姓治病。
日本投降后,参加医科大学护校活动,被推选为学校维持委员会主任,这个职务实际就是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校长。
1946年4月
哈尔滨市解放后,任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卫生局局长兼自然科学院医学系教授,其后在防疫、干部医疗保健、带领医疗队抢救
解放战争和
抗美援朝战争的伤员等方面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1955年任哈尔滨副市长,分管卫生医疗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工作,1958年哈尔滨市被评为"全国爱国卫生先进城市",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和奖励。他还曾被选为哈尔滨市人民代表,省政协常委,省
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市民盟主任委员。1962年12月3日,逝世于
北京协和医院。
在
哈尔滨市政府任职期间,张柏岩把全部智慧和精力献给了哈尔滨市的卫生医疗事业,为哈尔滨市人民的健康和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民主党派哈尔滨市委的负责人,张柏岩领导民盟盟员,积极参政议政,推进了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贡献。
每当漫步在南岗
一曼街,看到哈医大一院制剂室那座小房子,就会想起抗日英雄赵一曼烈士。小房子曾是赵一曼烈士被捕后治伤的地方。1935年11月23日,东北抗联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同志为了掩护战友而受伤被捕。5天后被押送到
哈尔滨市,敌人为从她口中了解到
东北抗日联军的情况,便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治疗枪伤。这所小房子当时属于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为赵一曼治伤的
主治医师就是被称为“张一刀”的著名外科大夫张柏岩。张柏岩在担任赵一曼的主治医师时,虽然不知道赵一曼的身份,但猜到了赵一曼是抗日志士。出于敬仰,他对赵一曼进行了精心治疗,亲自动手为她打针换药,并要求给她提高饮食质量。他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保住了赵一曼的伤腿。当他看到伤势好转的赵一曼又被拷打得遍体鳞伤、不省人事时,异常愤慨,对日本鬼子说:“叫我治就别打,要打就别叫我治,刚治好又打坏了,将来治不好谁负责?”在他的保护下,敌人在治疗期间,没有再拷打赵一曼。赵一曼的伤势得到了好转。后来,赵一曼试图在护士
韩勇义、伪警察
董宪勋的协助下逃走,但未获成功。赵一曼被敌人抓回后,不久就英勇就义。董宪勋被抓回后,遭受刑讯逼供,最终死于狱中。韩勇义也惨遭折磨,并被判了4个月的徒刑。张柏岩在听到赵一曼死去的消息后,异常悲痛,愤然辞去了市立医院的职务,在
道外区开办了一家名叫松山的诊所。
哈尔滨市解放后,张柏岩停办了诊所,参加了革命工作,不久即被任命为哈尔滨解放后第一任市卫生局局长并兼自然科学院医学系教授。他十分珍惜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非常好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各项工作任务。1946年9月,在平房地区发生
鼠疫时,张柏岩亲自到疫区领导防疫工作。他说:“党没有把我当外人,在关键时刻,自己也要像党员那样
为人民服务,不怕苦不怕死。”
辽沈战役时,张柏岩亲自带领战地医疗队赴前线救护伤病员,他们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做了2400多例手术。 1955年,张柏岩出任
哈尔滨市副市长,主管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和教育工作。当时的哈尔滨市民经常可以看到他奔走于爱国卫生第一线,深入到城乡各地督促检查工作的身影。经过他的努力,哈尔滨多次在东北三省卫生联检中名列前茅。1958年,哈尔滨被中央爱卫会授予“卫生城”的光荣称号,张柏岩以市爱卫会副主任的身份代表吕其恩市长赴京接受周总理的表彰。张柏岩膝下有7个子女,老伴没有工作,家庭住房很紧张,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从不以权谋私,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经常对子女讲,“不要以为有个副市长的爸爸就该比别人优越。”亲朋好友求他安排工作,他的原则是“来管吃住,走
管道费”,至于找工作,他会幽默地说:“没有人丢工作,我怎么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