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努鲁尔虎山北麓,
科尔沁草原南缘,南与
辽宁省毗邻,东与
通辽市接壤,总土地面积830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苏木,总人口58.3万。
特产
敖汉旗是以农为主,农牧林结合的经济类型区,绿色资源是一大优势,2002年6月4日,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
全球500佳环境奖”,2003年2月19日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敖汉旗“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称号,是全国知名的“
敖汉旗”。全旗各族人民几十年如一日高举生态建设大旗,坚持植树造林,治山治水,现全旗有林面积达52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2.5%,活立木蓄积达624万立方米,每年增加木材蓄积量28万立方米,全旗林业产值达1.62亿元,是“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人工牧草保有面积达150万亩,被国家牧草品种委员会命名的“敖汉苜”在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名,是“人工
种草第一县”。全旗大小牲畜存栏139万头只,蛋鸡存栏800万只,年产鲜蛋近6万吨,有“塞外养鸡第一县”之称,肉鸡年饲养量近1000万只,
肉羊存栏80万只,生猪出栏量达40万口。全旗耕地面积253万亩,盛产玉米和
荞麦、高粱、谷子、杂豆等绿色杂粮,年产玉米2亿公斤,绿色杂粮杂豆1.5亿公斤。
敖汉旗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在这种气候下生产出的杂粮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素有“
中原地区杂粮出赤峰,绿色杂粮在敖汉”的美誉。
历史
敖汉旗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前,这里就成为中国北方各民族活动的舞台,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始终处在北方文化的中心地带。现已发现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
文化遗址和墓葬4000余处,确立的考古学文化类型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四种史前文化类型。
敖汉旗境内有“
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兴隆洼遗址”、“
城子山山城遗址”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被
中原地区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有生居的城址,又有死葬的营区,被称为“海内外孤篇”。
敖汉旗博物馆现有藏品5000余件(套),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居第一位。各具特色的
文化遗址,丰富多样的馆藏精品,印证着“人文敖汉”光辉灿烂的历史,也为敖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巨大的精神财富。
资源优势
敖汉旗旗矿产资源丰富,蕴藏有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汽等矿产三十余种,黄金是敖汉的主要矿产,年产黄金6万多两,是自治区第一产金大县,此外,铜、铁、、煤、莹石、和水泥
大理石的储量也很丰富。以黄金、建材、饮品、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地方工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招商引资的拉动,外向型地方工业新格局逐渐形成,展示着“金色敖汉”的美好发展前景。
敖汉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以
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山地景观,以小河沿鸟类自然保护区代表的水域风光,以黄羊洼草牧场防护林、黄花甸子三十二连山山地综合治理为代表的生态治理工程,以“华夏第一村”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址,吸引了包括新闻媒体记者在内的大量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目光,生态旅游正在为敖汉的发展提供着巨大的动力。
敖汉旗交通便利,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距京、津、唐、沈、锦等大中城市的距离都在500公里半径内,
京通铁路横贯东西,111线、305线国道交叉通过
新惠镇,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创造了条件。全旗已形成良好的交通、通讯、供电网络。
在崭新的二十一世纪,敖汉人民将按照“生态立旗、产业化强旗、工业富旗、科技兴旗”的战略部署,坚持生态建设不动摇,大力实施产业化、工业化和经济社会科技信息化,努力实施市场化、开放化战略,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手段,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获得大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学者都感到兴奋的“华夏第一村”——距今约8200年的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原始村落。
兴隆洼遗址一
提及
内蒙古自治区,我们会联想古诗中那些“
阴山山脉胡骑、单于猎火、大漠穷秋、孤城落日”,一派绝域荒凉的诗句,但当我们走进这个草原文明的殿堂时,会被它那多姿多彩、灿烂夺目的古文化所震撼。别说幅员辽阔的内蒙,就面积仅有8000多平方公里的
敖汉旗就接踵发掘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家沟文化”、“小河沿文化”等史前考古学文化。其中,深深打着“兴隆洼文化”烙印的“华夏第一村”就坐落在敖汉旗东部
兴隆洼镇兴隆洼村东约1.5公里的坡地上。
自1983年至1994年,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先后经过7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揭露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清理出房址180余座、窖穴400余座、居室墓葬30余座,同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及动植物遗骸资料,由此提出了“兴隆洼文化”的命名。通过对房址内出土的木炭标本进行碳14年代测定,该遗址距今8200—7500年。
兴隆洼遗址分两期,其中一期聚落布局规整,秩序井然,是经过统一规划才营建而成,这是
中原地区迄今所知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经过全面考古发掘的惟一一处原始村落。聚落外围有完整的
壕沟,平面呈椭圆形,西北侧有1个出入口。围壕内共分布有房址近100座,均为长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建筑,沿西北—东南向排列,共有11排。最大的两座房址并排位于聚落的中心,面积各达140余平方米,其余房址的面积多为50—80平方米。地穴四壁较直,多为黄褐色生土,少数房址毁于火灾,壁面被烧烤成红褐色。灶址位于居室的中部,平面呈圆形,灶壁和底部经过抹泥,被烧烤成红褐色,个别灶址底部铺垫了一层石块。柱洞排列较规整,分为内、外两圈,内圈呈圆形,分布在灶址周围;外圈呈长方形或方形,分布在四周穴壁内侧。房址均未发现门道,从居住面西南侧居住面踩踏较严重的现象看,出入口应在西南侧。
在“华夏第一村”还发现成批的居室墓葬,这是
中原地区史前时期最奇特的埋葬习俗,具有鲜明的宗教祭祀意义。墓穴呈长方形,分布在居室的特定位置。有些房屋埋入墓葬后,该房屋即被废弃;也有些房屋埋入墓葬后,该房屋被继续居住。兴隆洼聚落分两期,每期聚落人口在300—500人左右,而居室墓葬的总数仅有30余座,可见埋在居室内的死者仅限于少数特殊人物。118号墓葬的主人是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其右侧葬有一雌一雄的两头整猪,均成仰卧状,占据墓穴底部近一半的位置,猪腿有明显的捆绑痕迹。在以狩猎—采集经济为主的兴隆洼文化时期,猪是当时人们猎取的主要动物之一,该墓葬是祭祀祖灵和猎物灵魂合二为一的真实见证,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另外,墓葬内出土的玉器是迄今所知
中原地区年代最早的磨光真玉器,是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最宝贵的实物资料;墓主人腰部的蚌裙,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完整的服饰资料。
兴隆洼文化遗址即“华夏第一村”的考古发掘,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学术界的震惊。近几年来,
美国、
日本、
俄罗斯、
法国、
澳大利亚、
韩国、
英国、
德国、
以色列、
匈牙利等国家以及台湾等地区的专家、学者都对兴隆洼文化十分重视,多次到
兴隆洼遗址进行考察研究。兴隆洼
文化遗址也被评为1992年和“八·五”期间
中原地区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因
敖汉旗是一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缺乏开发建设的经济实力,致使已发掘出来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只好再埋上土保护起来。
兴隆洼遗址二
在兴隆洼遗址西北约13公里处,又发掘了一处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兴隆洼文化二期聚落,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布在兴隆沟村西南侧的坡地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清理出兴隆洼文化房址11座、居室墓葬10座、灰坑12座,出土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陶、石、骨、玉、蚌器及
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植物遗骸资料。
兴隆沟遗址发掘的房址均为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地穴系在浅黄色生土上直接挖成,房址排列十分整齐。地表调查共有房址150余座,均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布局规整,明显分为东、中、西三个区。5号房址的四角均堆有长方形或方形的熟土台,室内平面呈“亚”字形;13号房址的西北角发现弧形暗道式出入口,成年人能从暗道爬出。“亚”字形房屋和暗道式出入口在我国
东北地区史前时期房址中系首次发现。从出土遗物的特征看,已发掘的东、中区房址间无明显的年代差异,聚落布局经过统一规则,推断为一次性营建而成。在当时能有这样气势壮伟、整齐划一的村落,表明中华民族文明史还要从8000年向更久远的年代延伸。
在对该遗址的发掘中,还发现村落里居住的先民存在等级之分。22号房址的主人身份就明显高贵,不仅房址保存最完整,而且出土的遗物也最多、最有考古价值:除在灶址的两侧发现4个对称排列的柱洞外,还在房两侧穴壁内各发现有2个立柱,这一最新发现是研究当时聚落布局及建筑技术的宝贵资料;出土的3件小型玉器饰品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真玉器,由此将我国琢磨和使用玉器的年代上推至
新石器时代中期;该房址出土的钻孔类贝壳是兴隆洼
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的
海里贝壳,这是兴隆沟先民与沿海地区先民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实物佐证;房址有20余件立置或扣置的成组陶器“面世”,还有2件大型磨盘和磨棒出土,这有助于复原当时室内空间布局及生活场景;在房址居住面的西北角发现4具人骨,在居住面上埋葬多位死者的习俗在兴隆洼文化中尚属首次发现,通过DNA检测可了解当时人们的家庭结构。另外,在22号房址中还发现4个额顶正中有钻孔的动物
颅骨、2件人头盖骨牌饰和1件三角形镶嵌
背角无齿蚌的石质人面饰,这是研究8000年前先民们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和证据。
近年来,
敖汉旗境内还发现草帽山积石冢群和城子山祭祀遗址群,分别属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和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草帽山遗址发现罕见的红山文化
石雕人像,城子山遗址发现巨型石雕猪首像,它们均为
中原地区史前艺术宝库中的石雕珍品。
敖汉旗境内辉煌灿烂的远古文化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学者和游客,自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近百名
日本各界朋友包专机到兴隆洼和
兴隆沟遗址参观。随着遗址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兴隆洼和兴隆沟遗址蕴涵的远古文化将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