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坡乡位于汶川县西南部,以河为乡,距县城37公里。
东北地区与
绵虒镇紧靠,东南与
银杏树镇连界,西南与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
西北和
理县接壤,全乡辖8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00人左右,农户826户,全乡耕地总面积5866亩。
位置介绍
地理区位
草坡乡位于汶川县西南部,以河为乡(境内草坡河),距汶川县县城
威州镇37公里、
都江堰市64公里、
四川省省会
成都市120公里左右。北与绵虒镇紧靠,东南与银杏乡连结,西南与卧龙——耿达自然保护区毗邻,西北与理县接壤。乡政府驻地在草坡河支流与金波河相汇的
两河口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1°15′,东经103°26′,海拔1350米。
草坡乡辖两河、码头、樟排、金波、龙潭、沙排、足湾、克充8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分别为两河村4个村民小组、码头村3个村民小组、金波村6个村民小组、龙潭村6个村民小组、沙排村4个村民小组、足湾村3个村民小组、克充村4个村民小组。草坡乡震前耕地面积为5866余亩,震后至2009年底耕地面积4358余亩。
乡域总户数1163户,总人口4202人,其中农户1048户,农业人口4004人,占总人口95%以上。境内分布有藏、羌、回、汉四个民族,其中
藏族最多,占80%左右。
地形地貌
草坡地处
横断山脉东北端、
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度的高山峡谷地带。从整体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峰峦叠嶂,断岩峭壁,为高山切割峡谷地貌,
坡度大部分在35度以上。境内最高海拔4852米,位于大卡子山。最低1190米,位于鱼跳,山体相对高差一般为1100至3000米。中、下部多为平缓
台地。多种地貌交错分布,地形十分复杂,地貌丰富,既有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的褶皱地质形态,又有挤压
断层的陡峭山石崖体,致使奇峰罗列、沟壑纵横形态万千。
气候特点
草坡乡界于漩映潮湿和威绵干旱过渡地带,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属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据测定:草坡年均气温,在海拔1350米气温为11.8℃,海拔1600米气温为10.3℃,海拔2500米气温为4.9℃。年降水量:海拔1650米降水量为734.5毫米,海拔1600米降水量为847毫米,海拔2500米降水量为1027毫米。年干燥度:海拔1350米为1.18,海拔1600米为1.05,海拔2500米为0.71,年日照时数约为3000小时。月降水量:1月份4.2毫米,2月份3.5毫米,3月份12.9毫米,4月份52.8毫米,5月份94.5毫米,6月份105.2毫米,7月份139.5毫米,8月份137.3毫米,9月份111.4毫米,10月份37.9毫米,11月份33.8毫米,12月份1.9毫米,全年734.5毫米。
经济社会
一、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草坡乡是全县生产较早的乡镇,县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名、优、特、新、稀等,无公害蔬菜已逐渐落户草坡,今年,发展了莲白、
结球白菜、
方红甜椒等大众商品蔬菜1500亩。发展
紫甘蓝、
甘蓝类蔬菜、洋葱、
胡萝卜等订单蔬菜350亩。
二、建立以村为单位的水(干)果种植片区。全乡紧紧抓住退耕还林工程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特色水
干果,新栽红樱桃300余亩,新疆核桃180亩,板栗40亩,丰水梨20亩,目前全乡水干果面积已达900余亩。
三、建立花卉种植基地。依托汶川县农牧水利局蔬菜成功试种大棚
百合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推广花卉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今年种植的百合花14亩,鲜切花3亩,大棚海棠1亩。
四、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
抓住退耕还林和草坡乡气候、区域特征。大力发展三木药材和人工种植天麻。今年全乡已种植天麻、紫胡、
菘蓝、
丹参、当归等中药材。
五、抓好养殖业
全乡畜禽品种在近两年逐步改良。饲养羊专业示范户已达3户,充分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全乡养羊大户不断增加。充分利用宽广的天然草场,采取户户联营的形式做好
野牦牛、
走地鸡和猪等畜禽的饲养,扩大养殖规模。
调查与评估
生态环境
由于特殊的地质和气候条件,草坡乡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地震发生后,其地质的不稳定性更加表现出来。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80%以上的山体发生跨塌、滑坡,65%以上的农业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损毁,导致了草坡乡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给草坡乡的地理和生物环境的恢复造成了新的障碍,严重影响本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进程。
震后人口
根据草坡乡计生部门统计,震前(2007年末)全乡
户籍人口4211人,但是由于草坡乡地村乡村,部分居民户籍管理意识不强,未正式办理户口,该统计数据比实际人口偏低。地震造成全乡58人丧生、16人失踪(以上数据为不包括外来非户籍人口)。
震后,草坡乡政府、广东援川工作组等单位,为落实安置补偿等情况,逐户落实,补充完成全乡人口分布情况。具体如下表。
基础设施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草坡乡道路损毁断绝,河流改道,通乡、通村、通组道路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掩埋、冲毁、垮塌、崩裂,全126公里各级道路、18座桥梁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国道213线至乡政府驻地交通完全
瘫痪,乡政府被阻隔深山河谷中,长时间形成与外界隔绝的“孤岛”。
地震毁坏通讯
光缆32公里,手机
发射机站4个,
小灵通发射塔3个,80%的输电线路被损。通讯光缆、手机发射
基站通讯中断,成为信息盲区。全乡损毁沼气池74口、农村饮水管道156公里、堤防工程2.38公里、灌溉渠99公里、提灌站3座。乡机耕道11公里;通乡主干道18公里,通村道路36公里,通组道路87公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公共设施
地震造成草坡乡
公共服务设施乡政府、卫生院、学校、商铺等基本损毁;受灾学校7所,中心小学成为严重
危房;受灾卫生机构9个,乡卫生院垮塌;乡政府和部分村委成为危房,无法办公,原中心
镇区商业设施基本完全垮塌。
住房概况
地震造成全乡建筑遭到巨大损坏,据该乡统计,草坡乡倒塌、损坏房屋建筑合计约33万平方米;由于道路损毁严重,无法正常地通行交通车辆,草坡乡灾后多次成为“孤岛”,有些村甚至是“孤岛”中的“孤岛”,各项救灾物资无法及时运入。
草坡乡乡委乡政府在本次大地震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全乡灾民基本就地安置,利用乡自有物资搭建过渡房895间,有效解决了95%需安置群众的住宿安置。就地安置的基本原则确保了居民在灾后积极投入生产自救、义务修复临近村道、修复自有耕地与房屋,维系原有的邻里互助关系,生产生活随着灾情的减退逐步争取步入正常轨迹。
产业经济
地震造成全乡受灾、灭失耕地2600多亩,造成大量农作物、
经济作物、养殖品种绝收、歉收,对草坡乡主要产业,包括特色农业、养殖业等打击巨大;地震造成各水电站损毁,部分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电站分红在短期内无法恢复;地震造成交通损毁,矿产开采停工,给当地政府、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打击。同时,地震造成大面积山体损坏、生态变化,旅游资源受损,对草坡乡刚刚起步
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业造成影响。据该乡统计,本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59亿元。
未来发展意愿
乡发展设想
地震造成草坡乡位于两河村的乡委附近建筑基本完全损毁,加上该地区位于山体下方,次生灾害严重,经乡委乡政府研究,拟在原两河村重建新的
镇区,集中乡级的办公、教育、医疗,商业服务等功能。同时,在该地区建设新型居住小区,集中安置乡居民和两河村村民。
村民住房设想
草坡乡属于纯农山地乡,居住结构极度分散,地震前,除了外没有任何几十户以上的集中聚居区,各村、各组(自然村)居民点非常分散,这也给震后集中安置带来较大难度。地震发生后,多数村民都就地取材,修补自身房屋,或在原住房附近搭起了临时安置房,“就地安置”是乡政府和村民普遍赞同的安置方式,符合草坡乡的地形特点以及村民的居住习惯。
地震造成部分高半山地区通组(自然村)道路损毁,或部分村民土地灭失,个别组(自然村)有搬迁到河坝地区的愿望,但安置有很大的阻力,如克充村,一组位于河坝地区,二组、三组位于高半山,震后二组、三组村民提出迁移到一组地区,但由于平原地区土地较少,一组居民并不支持。跨组安置存在较大阻力,跨村安置就更难实施。鉴于草坡乡特殊的地形条件情况,乡委乡政府在震后就确定了“基本就地安置”的原则,对于震后的重建,也鼓励村民就地重建原则上以“恢复交通、耕地、就地修复和重建住房”为建设原则。
对于部分失地较严重,实在无法原址重建的地区,采用原地集中安置方式。包括两河村,码头村和樟排村,安置方式也是采用就近原则,部分村分为2-3个安置点进行集中重建。
主要旅游景区
草坡自然保护区
草坡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威州镇)境内,总面积55678平方公顷。同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样,地处中国大熊猫分布的五大山系的中心地带,位于邛崃山系东麓。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系统为主。据调查,区内有两栖爬行动物17种,隶属7科3目。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