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
孙中山对
中国国民党进行改组,组建中华革命党,因为中华革命党要求按手印,绝对服从孙中山,有些国民党员不满,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他们都亲近
黄兴,就组织了欧事研究会。后续
袁世凯死后,这批人包括
张耀曾、谷秀和
李根源等,与政治观念接近的一批人组织了政学系。
不能简单说新政学系就是政学系的延续,虽然这里面有人物是重合的,如
杨永泰。但是他们其实还是有些区别的,当然相似的地方也有,就是都依附比较强势的一方,在其羽翼下存活。但是
段祺瑞和
蒋介石明显有不同。所以无论是新政学系还是政学系,其实
投机的成分相当明显。
1916年袁世凯死后,旧国会恢复。作为旧国会第一大政党的
中国国民党名存实亡,该党议员分化为几个派别。
张耀曾、
李根源、
谷钟秀等联络欧事研究会成员及相同政见者组成政学系。其时,段祺瑞为内阁总理,与总统
黎元洪有矛盾。张耀曾为司法总长,谷钟秀为农商总长,均属段
内阁成员。在
府院之争中,张耀曾等人支持段祺瑞,赞同对德宣战。
丁巳复辟破产后,
段祺瑞重新执政。他以参战为借口,扩充自己的实力,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1918年段非法解散旧国会,另组新国会(即安福国会)。为了挽救共和制,
孙中山在南方发起护法战争,邀请国会议员南下。多数政学系的原国会议员到达广州,进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然而在护法军政府内部,西南军阀及投机政客百般排斥孙中山,欲与
北洋政府妥协。政学系被他们拉拢,在非常国会中虽居少数,但拥戴
岑春煊,反对孙中山,积极主张与北方和谈,成为非常国会中的主和派的政治代表。该派1923年随着旧国会的解散而消逝。
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及其以后,政学系的一些成员又活跃起来,成为
中国国民党的一个派别,称新政学系。其主要成员有:
杨永泰、
熊式辉、
黄郛、
张群、
吴铁城等。1933~1936年是新政学系活动的鼎盛时期。1933年,杨永泰担任蒋介石南昌行营的秘书长兼行营政治厅长,熊式辉任办公室主任,使南昌行营政治厅成了实际上的行政院。杨、熊及张群被称作新政学系的三巨头。他们为
蒋介石统治出谋划策,炮制“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反共政治纲领,发动第五次“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的活动,制定改变行政制度、整饬纪纲、训练民团及实行新生活运动等施政措施,使新政学系身价大增。1936年
杨永泰被CC系暗杀,新政学系成员逐渐减少,趋于衰落。新政学系在政治上是拥蒋亲日的,主张攘外必先安内。随着中日矛盾激化,主张抗日的CC系和黄埔系得势,而新政学系不合历史潮流,所以就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