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静寰
清华大学教授
史静寰,女,汉族,生于1955年6月10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近代教育史专业,现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史静寰教授在教材编写方面也有所建树,她出版的教材包括《外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和《学前比较教育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史静寰的工作经历丰富多彩,涵盖了教学与研究的多个层面。1971年至1974年在北京159中学工作,1977年至1980年担任北京159中学英语教师。1983年至198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担任助教,随后晋升为讲师并任职至1992年5月。1987年至1988年,她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肯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1992年6月至1996年8月,她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担任副教授及教育系副系主任。1996年至2002年,她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学院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1996年至1997年,她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教育学院进行研究。2002年7月至2009年3月,史静寰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担任教授和常务副所长。2006年8月至11月,她被特聘为北海道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的教授。自2009年3月起,她担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至今。
社会兼职
史静寰在学术之外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担任北京市第11届政协委员,首都女教授协会会长等职务。
研究方向
史静寰的研究方向包括高等教育学、教育史、国际与比较教育、教师教育等。
教学工作
史静寰教授在教学方面同样有着丰富的经验。她曾承担“外国教育史”“专业英语”“当代西方教育的若干问题”“教育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国际与比较教育”等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她也承担了“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文献研读”、“专业英语”等硕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此外,她还负责“史学理论与外国教育史研究”、“教育文献研读”、“高等教育专题研究”等博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科研信息
研究课题
“中国农村教育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2001年,2、5万元。
“首都女大学生研究” 市妇联,1999-20001年,2万元。
“外出打工者留守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香港乐施会,2002-2002年,4、5万元。
“中、英学校改进计划研究”,教育部外事司,2000-2004年,13万元。
“教材的性别分析研究”,美国福特基金会,2000-2003年,56万元。
“二十世纪西方教育历史学研究”,教育规划办(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2001-2004年,3、2万元。
“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实现学校改进”,北京市教委,40万元 (2004-2007年)。
“基于案例的学校改进研究”,北京市教委,36万元(2007-2008)。
“中英合作学校改进项目”,女王陛下政府DFID,10万元 (2003-2008年)。
“二十世纪西方教育史学理论与研究范式的研究”,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3.2万,(2004年)。
“农村地区教师状况与政策建议”,教委师范司,3万元 (2004-2005年)。
“依托地方学习资源中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区农村建设”,CIDA项目,10万元 (2004-2005年)。
学术成果
著作
《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狄考文与司徒雷登-西方新教传教士在华教育活动研究》,珠海出版社1999年, 《妇女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当代美国教育》,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
Changing Paradigms of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EDWIN Mellen Press, New York 2002。
《外国教育思想史:中世纪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台湾教育概览》(第1、6章),九洲出版社2003年。
学术文章
“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基础与走向”《中国大学教育》,2008年第1期(CSSCI)。
“从美国大学科研经费的间接成本管理看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7年第10期。
“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第2 期,(CSSCI)。
“教育、赋权与发展:妇女教育研究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 1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7年第4期。
“构建解释高等教育变迁的整体框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CSSCI),《新华文摘》2006年19期,123-126页,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9期,63-69页。
“聚焦农村中小学教师,关注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CJC),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4期。
“转型期的大学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构建”,《高教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3-4期。
“农村女教师:撑起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半边天”,《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增刊,(CSSCI)。
“实现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5年第2期。
“院校与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创新”,《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CSSCI)。
“加强实践教育: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在校本行动研究中,提升教师、改进学校”,《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第3期。
“行动研究:为教师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赋权”,《基础教育课程》,2004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
“Entering the Gendered World of Teaching Materials”, 汉语词类 Education and Society, M. E. Sharpe May-June 2003.
“Chinesische Frauen als Erzieherinnen”, Das Bildungswesen in China: Reform und Transformation, Bohlau Verlag Koln Weimar Wien 2003。
“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路径探索”,《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6期转载。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时期的非典型学习”,《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第3期。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美国教育研究”,胡国成主编《透视美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首都女大学生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安树芬主编《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高教社2002年。
“中国大陆地区的教会大学史研究”,林治平主编《从险学到显学:2001年海峡两岸三地教会史研究情况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2002年。
“教材与教学:影响学生性别观念及行为的重要媒介”,《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2期。
“教材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1期。
“贫困地区教育中的性别问题研究”,滕星主编《西部开发与教育发展博士论坛》,民族出版社2001年。
“关于女童教育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
“从女童的视角对教育的审思”,《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3期。
“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3期。
“从多学科模式到跨学科模式:浅析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环境教育体系的构建”,《教育科学》,2000年3期。
“论狄考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章开沅主编《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丛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欧洲中世纪教育”,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现代化理论与教育史研究”,《教育史研究》,1999年2期。
“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论基督教及其教育”,章开主编《社会转型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西方教会学校与中国近代教育”,吴式颖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近代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神性教育思想”,王天一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的救国尝试”,章天沅主编《文化传播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获奖情况
史静寰教授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多项荣誉奖励。她的《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获得了1997年北京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她参著的《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在1998年获得了全国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参与撰写的《外国教育史教程》在2001年获得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她任副主编的《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在2003年获得了中国图书奖和第三届全国教育图书一等奖(新闻出版总署主办)。此外,她主编的《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在2007年获得了北京市第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
教学工作
科研信息
研究课题
学术成果
著作
学术文章
获奖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