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三国时代(삼국시대)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
辽东和
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
高句丽(注:不同于
高丽)、
百济、
新罗。7世纪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
大同江以南地区,开启了统一新罗时代。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与
中原地区三国时代的不同,它不是由一个国家分裂而形成而是三国不同发展而形成的,最后也未统一到同一个国家。“三国时代”一词存在争议,高句丽历史应该归属中国。
王氏高丽史学家新罗王室后裔
金富轼在其《
三国史记》中把
东北地区的高句丽纳入
朝鲜史系列,制造了一个所谓的三国时代。但高句丽与百济、新罗属不同民族(百济底层、新罗属古韩族,不在中华民族范畴之内)、不同政权性质,高句丽并不因迁都
平壤或因金富轼的《三国史记》就改变民族属性,就改变政权性质———它仍属中华民族范畴。《三国史记》著于1145年距离668年
高句丽灭亡已经有近五百年的时间差距。在金富轼的《三国史记》中,无论是在该书的体例编排,还是内容的详略程度上都可以了解到王氏高丽人是以
新罗为正统的。
背景
在三国时代之前,
东北地区和
朝鲜存在的小国包括东濊、沃沮、
扶余国、伽(42年-562年)、于山国、耽罗等国。三国时代前,
百济和新罗的始祖兼并了三韩(马韩、辰韩和弁韩)等各部落群族,从而扩张领土最终建国。高句丽统一了扶余、沃沮、东濊和其他小国,占据了朝鲜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3世纪时,三个国家发展成熟,形成三雄争霸的局面。
高句丽
高句丽(前37年-668年),又叫高句骊、句丽、句骊,位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国家,在
卫满朝鲜的陨落后以
鸭绿江流域的卒本扶余为基础立国,摆脱玄菟郡的控制,并迅速向周边扩张。313年,高句丽美川王侵略
乐浪郡控制整个
朝鲜半岛北部。很多记载都表明高句丽很可能是三国中最先在汉四郡北部建立起来的国家。高句丽是三国中最大的国家,历史上有许多
首都,在鸭绿江的上游区域就有2处都城,最后定都
平壤。建国初始,国土位于今
中原地区境内,但随着313年侵略乐浪郡逐渐扩张,延伸到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政治和文化上一直受到中国的影响,在372年将佛教定为国教。5世纪
好太王和
长寿王统治期间,
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仍然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强势的实力,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及今
东北地区的
辽东半岛。此后,中国隋唐年间,高句丽不断与中原王朝交战,开始不断陷落,668年为
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
百济
百济(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余,是古代扶余人南下在
朝鲜半岛西南部原马韩地区建立起来的国家,由扶余人百济部所建。百济的统治阶层与高句丽人同属于
中原地区的扶余人,而朝鲜半岛南部的的三韩人却是另一不同的民族。统治范围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北境先与汉乐浪郡,后与
高句丽接壤,东与
新罗为邻;
首都先在慰礼城,后相继迁都
广州市、熊津、泗城。公元660年,百济被唐朝与新罗联军灭亡。
新罗
新罗(公元前57年~935年),朝鲜半岛国家之一,从传说时代起,立国达992年。公元503年开始定国号为“新罗”。新罗最初由辰韩朴氏家族的
赫居世居西干创建。660年和668年,新罗联合
唐朝先后灭亡
百济和高句丽。
670年676年
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
大同江以南地区,称为统一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
新罗分裂成“
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
高丽统一。
其他国家
朝鲜三国时代之前及期间内,存在着其他的一些小国:
伽倻,最终为新罗所吞并。
于山国,附属于新罗。
耽罗,附属于新罗。
结束
公元660年和668年
天宝联合新罗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结束了
朝鲜半岛三国时代。670-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唐朝占领原高句丽大同江以北的绝大部分领土,新罗占领
百济故地和原高句丽小部分领土,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开启了统一新罗时代。
考古发现
在朝鲜三国时代的考古遗址的挖掘中,发现了上百处墓址上千个墓葬。朝鲜三国时代的历史遗迹之前几乎仅限于墓葬,不过在1990年代后,得益于
韩国大幅的考古挖掘抢救,一些古工业生产场所、道路、宫殿广场、统治区域、仪式场所、平民家庭和军事堡垒的遗迹不断被发现,韩国的考古学家推断正是这些内部发展和外部因素促使了这种基于国家层面的社会出现,
朝鲜半岛的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国家诞生的重要方面。
与这种复杂社会相关的一些发现可以追溯到前700年的扶余部族,而其中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断出酋邦政体形成于前300年至前400年间。然而,考古学家并不就此认定国家政体出现于公元前,但他们提到这种政体在4世纪前形成。能够反映政体社会的许多发现并不处于同一时期,而是零散地分布在各个时代,直到许多4世纪的发现达到了空前的数量显示出这种政体已经初具规模。
墓葬遗迹
李圣周就新罗和伽椰区域出土的多种贵族墓葬进行分析后发现,在2世纪或以前出现的许多贵族墓葬中都存在象徵权贵的陪葬品,却不存在类似宗教的墓葬等级制度;到2世纪末,贵族墓葬规模变大,还使用了棺木来盛尸;出土的3世纪墓葬中有一定特点,凡涉及很高地位的贵族独立墓葬都与其他一般墓葬不同,它们建造在高海拔处,或沿
山脊或处山顶,此外至高贵族的墓葬规模极为宏大,例如
韩国的大成洞遗址等地发现的墓葬就符合这样的特点。
陶器与屋瓦规模制造遗迹
李圣周认为除了通过墓葬可以分析出地域政治等级制度的发展外,出土的4世纪末的陶器工艺品也能反映这一点。陶器丰富的种类逐渐统一成只有几个可以辨认的样式,说明制造工艺逐步标淮化同一化旨在规模制造,在
庆州的Songok-dong和Mulcheon-ni的考古挖掘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两处遗址位于新罗都城东北郊外,是古代制造工艺庞大规模的缩影,同时也是朝鲜三国时代至统一新罗时代制造业规模化的最好例证。1990年代末在对两处遗址的挖掘中,发现了许多制造用设备,例如陶窑、屋瓦窑、炭窑以及与制造相关的建筑和制作工坊。
1976年以来韩国庆州东南部的考古挖掘一直没有间断过,发现了新罗都城的遗址,多达30处的寺庙遗址也在几年间被发现,其中最著名的是黄龙寺。百济都城遗址也在首尔被发现,包括风纳土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