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不折
中村不折
中村不折(原名作太郎,1866年8月19日出生于东京,1943年6月6日逝世于东京),是日本著名的美术家、书法家及文物收藏家。他年轻时学习油画,并曾留学法国。回国后,他从真壁云卿学习南画。1895年,他对收集中国书画文物产生浓厚兴趣,陆续获得了清末新疆、甘肃省地方官员所藏敦煌吐鲁番市写本。1936年,他在东京创立了书道博物馆。1927年3月初,他编著的《禹域出土书法墨宝源流考》在东京刊印。中村不折对日本和中国书法史的研究贡献巨大。
早年经历
中村不折在幼年时期,因家人为了逃避明治维新带来的困难,迁居至长野县。展现出艺术天赋后,他接受了南画和欧洲绘画的教育。1887年,他回到东京,在“十一次会”学校接受小山松太郎的指导,并在小山的私人学校“不同社”继续深造。
职业生涯
1894年,中村不折结识了诗人兼记者正冈子规,并在《小本主义》杂志上担任插画师。1900年,他的作品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小奖,并随后前往法国学习,师从拉斐尔·科林和让-保罗·洛朗。1905年回国后,他成为“太平洋美术会”的成员,并举办了首次展览。他还曾担任多个艺术展览的评审,并在1919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院士。此外,他还为《我是猫》(1906年)和《碧录》等书籍绘制插图。
书道博物馆
中村不折于1936年在东京创立了书道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历代书法文物。该博物馆一直由中村家族维护,直至1995年捐赠给东京都台东区。馆内设有专门纪念中村不折的纪念馆,长期展览他的书法作品及其收藏品。
中村不折和《应侯钟》
应侯见工钟,已知的有2件,其一收藏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另一件于1974年3月出土于蓝田县红星村。中村不折所收藏的《应侯钟》和1974年陕西蓝田考古发现的《应侯钟》双钟连铭,两铭连读,得见“见工”乃应侯之名,是初封应国秦武王之子应叔的曾孙。铭文中有“雁侯见工遗王于周。”“朕皇祖雁侯。”“子子孙孙永宝用”等语。此钟为姬瑕时所铸,按照何光岳先生的考证,是周昭王准备移封应侯见工之时,举行了隆重的移封典礼,并在丰镐遗址附近铸钟纪念。《应侯钟》铭文多“雁”字,《路史·国名记·戊》释:“雁,今作应。”从中国古文字“六书”的造字方法来说,依清代学者王国维的解释,“雁”与“”、“应”是互通而同意的,都从鸟从月(肉)。从古音韵方面讲,它们是同音同声,是符合同音同韵相转的音变规律的。从古文字考古学的角度看,郭沫若同志经考证甲骨文及1958年9月28日江西馀干县黄金埠镇初级中学,因平球场,取土约50厘米处所发现的《应监yǎn》之铭文“雁监作宝尊彝”也认为:“雁即应国之应”。“应国之器已见著录者”,如《应公鼎》《应公彝》等,其字皆作应,是知周初第一代应侯之后,应君有称应公的。“膺”字在其后的演变中,又把下面的“肉”换为“鸟”字,衍生出“鹰”字来。这一字体的演变,在其后的考古发现中,又多次得到佐证。1986年,在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北村西滍阳岭上,发现了以两周时期应国和楚国贵族墓地为主兼有两汉时期的墓地,经过连续十年的发掘,出土了上万件文物,其中大多数是周朝青铜器。该墓地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特别是在墓冢内出土了大量有关应国贵族婚嫁、封赏、往来、葬礼等器物以及上面的铭文,其中有“应伯壶”、“应伯盘”、“应公鼎”、“应事爵”、“应事鼎”、“应事”、“应事”,以及有关古邓国国君的铭文铜器,为研究古应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依据。
东京书道博物馆
东京台东区根岸2丁目10番4号
东京书道博物馆是由日本著名油画家、书法家、收藏家中村不折氏于1936年创立,收藏历代书法文物,包括甲骨、青铜、石碑、镜铭、法帖、墨迹、文件经卷等,不断收集古代书法作品,是研究日本、中国书法史料的重要场所。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职业生涯
书道博物馆
中村不折和《应侯钟》
东京书道博物馆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