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蔻,又名
白蔻豆,是
姜科山姜属植物
草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除了果实外,白蔻的果皮和花也可用于药用。白蔻主要产于
越南、
泰国、缅甸等地,但在中国的
云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也有栽培。采摘时,应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下,除去枝梗,晒干或用
硫熏过,用时去果皮或连皮打碎生用。白蔻的果实在10-12月份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取,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作药用。
本品源自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
滑叶山姜(Alpinia tonkinensis Gagnep.)的成熟果实。
学名已确认无误。
1.胃冷恶心,进食即吐:豆蔻仁3枚捣细,温酒送服。2.突然恶心:
豆蔻仁细嚼。3.
反胃:豆蔻、
砂仁各10克,丁香5克,水煎,加
姜汁适量,慢慢含服。
化湿行气:白豆蔻辛温芳香之性能运湿浊、健脾胃而行气化湿,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证及脾胃气滞诸证;豆蔻辛温,入肺脾二经,善除上、中焦湿浊,可用于治疗湿温初起、
胸闷不饥。
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白豆蔻芳香醒脾,开胃消食,又可温中止呕,常用于治疗
中焦虚寒引起的气逆呕吐、
伤食不消等症。
叶片:线状
披针形,长达60厘米,宽约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革质,两面均无毛
花序:
复总状花序直立,顶生,长40-50厘米,宽约4厘米,下部无毛,上部密被长柔毛
花萼:近钟状,长9-10毫米,顶端不规则齿裂,一侧开裂至中部
唇瓣:卵形或圆形,长1.4厘米,宽1-1.2厘米,顶端微凹,基部略收缩
爪哇白豆蔻果实含油量5.4%~6.8%高于进口爪哇白豆蔻的含油量5.1%,叶片含油量1.5%~2.1%;果实油为无色油状液体,叶油为黄色油状液体。果实油与叶油的化学成分近似,均含有大量的桉叶油素(60%~80%),此外尚含少量α-
β-蒎烯、β-蒎烯、
莰烯、
d-柠檬烯、P-聚伞花烃、松油烯、α-
松油醇。
爪哇白豆蔻成熟的种子出苗率可达76.66%,而未成熟的种子仅达36.73%。采收后立即播种,出苗率可达25.7%;不同的处理及种子贮藏方法对种子发芽有显著的影响。播种前种子催芽,可提早出苗及出苗整齐。分株繁殖宜选健壮、无病虫害的5年生以上的株丛,剪取其中
根状茎相连、有2~3个地下茎的一小丛作种苗。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和气质联用相结合的方法萃取和分析鉴定了
白豆蔻果实的香气成分。使用CAR/PDMS萃取柱时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5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659%;使用PDMS萃取柱时,共检测出25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1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615%.在解析出的所有成分中,绝大部分成分为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
单萜化合物1,8-
桉树脑(两种萃取头分别为63.649%和56.859%)、β-烯(15.479%和20.874%)和α-蒎烯(5.569%和8.610%)。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破肺中滞气,退口中臭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