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镇位于南皮县城的东南部,距县城29.8公里,1995年12月撤乡并镇时与董村乡合并,镇政府设于寨子镇。处于冀鲁两省交界、五县毗邻之地,东与
盐山县相近,南靠
漳卫新河,与
乐陵市、宁津县隔河相望,西与
东光县交界,北靠
宣惠河,与王寺镇、
潞灌镇为邻。行政辖区面积85.71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88306亩,常住人口42513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皆为
汉族。
地方概况
南皮县寨子镇,原名章寨子街,明代称章寨,后改名寨子。在历史上就是区域性的中心城镇,抗日战争时期曾为
冀鲁边区渤海区驻地,解放初期曾为沧南专员公署所在地,区内
大马家村曾为南皮县政府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虽地方政府机构几经调整,但寨子镇始终不失区域中心的地位。
全镇地势平坦,南部略高,为沙质壤土。境内为
废黄河。今所辖黑龙村、堤口张、小丈桥西部堤岸高丈许,尤其真切。境内有寨子干沟、董村干沟,两沟间有扁担渠相通。董村干沟南起漳卫新河,北至
宣惠河,贯穿全境。可谓“二河相连,三渠相通”。
镇情情况
201寨子东街村~202寨子西街村~203寨子南街村~204 寨子北街村 ~205石庄村~206大庄子村~207后印村~208王公良村~209大马家村~210许家桁村~211王贡寺村~212周庄村~213邱庄村~214西陈村~215东陈村~216前印村~217小安家村~218方庄村~219王佑泉村~220小杨家村~221小马家村~222王国针村~223詹庄村~224辛庄村~225肖桥村~226黑龙村~227 董村东街村 ~228董村西街村~229董村南街村~230董村北街村~231王厂家村~232姜庄村~233单庄村~234梁庄村~235门堂村~236大安家村~237堤口张村~238小丈二桥村~239大丈二桥村~240张建庄村~241侯建庄村~242徐建庄村~243庞建庄村
人口
2021年6月,
南皮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寨子镇常住人口42513人。
特产
寨子老陈醋,在南皮境内提到寨子,人们肯定能够想到寨子
醋的运用。寨子
山西老陈醋是纯手工酿造,没有添加剂
苯甲酸钠,没加
乙酸,而且味道不错,其制造手法完全由翟家人传承经营,严格按照传统手工艺酿造陈醋,选料考究,品质稳定,年产各等级陈醋200吨到300吨,畅销不衰。经常会有县城乃至
沧州市里的人慕名前来买,还曾经上过沧州晚报。
名人
刘喜奎(1894—1964),原名刘志浩,后改桂缘。祖藉寨子黑龙村人。10岁时,拜河北梆子演员毛毛旦为师,出师后,在
哈尔滨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今苏联甫拉迪沃斯托克)及津、沪一带演出。在沪与
周信芳同台,在津、京与
谭鑫培、
杨小楼等合作,皆获好评。此后,声誉日隆,与鲜灵芝、金玉兰并称“女伶三杰”。
张志公著名语言学家。1918年生,寨子大安村人。1945年毕业于
金陵大学外文系。现任民进中央常委、招待局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外语学院教员。历任
海南大学副教授、香港
华侨大学教授。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语言学习》杂志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论文、著作甚多,主编《现代汉语》,自成体系,影响甚远。
邱金凯,
河北省南皮县寨子小杨家村人。1952年入学,1956年考入寨子完小,1958年夏季考入后印中学四班,1961年初中毕业考入南皮县中学高中部。1962年因家庭生活困难,辍学回家务农。挖过河,拉过纤,任过生产队会计,当过团支部书记。196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4月提为班长,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歌曲《
十五的月亮》就是邱金凯的生活原型。
王清玺,字洪石,1951年生,
南皮县小杨家村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沧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皮县文联主席。
朱明瑛祖籍
临邑县德平镇,籍 贯 地: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寨子镇大安村,原东方歌舞团演员,著名
歌舞表演艺术家,1986年被中国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演员”称号。专攻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歌舞艺术,兼学中国古典舞、
芭蕾舞、民间舞和
钢琴。能歌善舞、风格迥异、豪迈奔放、声情并茂的表演艺术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赞赏,1985年由文化部公派自费赴美学习现代音乐和文化产业。
张曾敫(1843~1921)字抑仲,号筱帆,晚年号道声良骏。族系西门张,梁庄村人。曾早孤,依靠亲戚商城(属
河南省)周氏支援,得以攻读诗书。
同治七年(1868)中
进士,入翰林院,曾随
张之洞游,并与其幕僚
张佩纶等相友善,就地提为
按察使,入京朝见。没上任,又
福建省布政使。以病请求免职。居通州三年,授
四川省按察使。张曾敫调四川,
起义军复蔓延,并扩大到
云南省、
贵州省、
山西省境内。时,张曾敫刚到四川,又调任山西
巡抚,二年,改调浙江巡抚。
张可宗,
南皮县寨子镇王公良村人,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最后一名老兵,于2012年4月15日凌晨在重庆逝世,享年92岁。亲历“
七七事变”,曾用大刀砍死8名侵华日军,亲眼看到赵登禹将军殉国。张可宗也是亲历过“卢沟桥事变”的最后一名离世的老兵,被人称为“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英雄”,电视剧《大刀》所描写的就是张可宗所在的‘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故事。
交通便捷
交通十分便捷,柏油路四通八达,拥有集体和个体客车77部,过路车20多部,每隔十五分钟准时发车一次。自84年设建制镇,其规划87年由原沧州地区行署批准,经过12年的努力,镇区道路硬化,
104国道延伸省级扶贫路从镇腹穿过,泊宁公路横穿镇区。电力:建立了3.5万伏安输变站,农村通话率达到100%。通讯:建立了千门程控电话网,并开通了无线寻呼台和移动电话。供水:新建了供水公司,日供水量为3600吨左右,95%的村供上了自来水。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了“工、农、商、贸”一体化。
名胜古迹
高乐古城
公元前一四零年,
刘彻时,在今
南皮县县区域范围内共设有三个县治:南皮、景城、高乐。其中高乐县治所就是今天的董村。
西汉武帝时,为齐孝王子刘越【高乐侯】的封地,置高乐县城,又名【永乐城】。
新朝时期,更名为【思乡城】、【西乡城】。
汉宣帝时,景城侯刘雍的五个儿子也曾被封在这里,距董村北四公里的今芦庄子村西和西古村西【殿岗】一带有遗址。因五子分居城内,故曰【
五垒城】,此城东西窄,南北长。现西古村西【殿岗】有五垒城遗址,并清晰可见。“五垒斜阳”曾为“南皮十景”之一。
附咏“高乐侯”诗一首:
蹉岁月风日蒙,朝夕凯奏“高乐城”。
其“庙”应“城”思乡近,春暖日迟鸡未鸣。
区划沿革
1958年属
山东省宁津县辖,1961年归
河北省南皮县。1984年设寨子镇。1997年,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寨子东街、西街、北街、南街和石庄、大庄子、后印、王公良、大马家、许家桁、王贡寺、周庄、邱庄、西陈、东陈、前印、小安家、方庄、王佑全、小杨家、小马家、王国针、占庄、辛庄、肖桥、董西、董东、董南、董北、王厂、姜庄、单庄、梁庄、大安家、门堂、堤口张、小丈二桥、大丈二桥、张建庄、侯建庄、徐建庄、庞建庄、黑龙村、新村44个行政村。
经济发展
寨子镇是
南皮县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1984年设镇,1985年寨子镇曾载入《河北五百镇》一书,综合实力名列全县九乡镇之首。寨子镇在县域经济中被确定为粮油经济发展区。因其人多地少,多数村民有较强的经商意识。寨子镇乘着
改革开放的东风,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前提下,离土不离村,经商办厂,以商富村,以商兴镇,各项经济指标有了大幅提高,关乎民生的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乡镇企业基础比较雄厚,以刀、化工、五金、仪表为主导产业,共有乡镇企业523摊,其中50万元以上的76个;100万元以上的34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的奥丽特
国产日化品牌有限公司是市、县级明星企业,200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98亿元。
2006年,粮食总产30491吨,亩产465公斤;棉花总产2042吨,亩产皮棉68.9公斤。林业收入105万元,畜牧养殖业收入955万元;镇办、村集体办、个体办企业82处,主要有化工、榨油、农具、锉刀、五金、焊条、纺织、电子原件等,年纯收入11185万元,“五大市场”(粮油市场、木材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商品综合批发市场、服装鞋帽市场)初具规模。全镇商贸门店1300多个,总建筑面积30641平方米。
商贸流通十分活跃。沿街大小商业门帘450多家,能容纳4000个商业摊位的露天集贸市场,实现了全天候交易。2001年市场成交额达到亿元以上,尤其是生产资料、服装鞋帽、五金交电、综合批发专业市场对周围160平方公里的农村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寨子大集远近闻名,集日人流量达2万人左右,各种商贩摊点有4000多个,日成交额100万元以上,88年曾荣获
河北省“文明集镇”称号,被称为冀东南第一集。 200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6亿元,财政收入392万元,人均收入2460元。该镇成为
南皮县县第一大镇,商业名镇,南皮东南部
政治经济学、文化交流中心,已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成为河北省东南部面向
山东省开放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