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度假区
国家旅游度假区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主景区东面,与大王峰、玉女峰、机场隔溪相望,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国务院1992年10月批准的全国首批1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
旅游信息
现有南平市站武夷山北站两个高铁车站可以到景区,从地理位置来看武夷山东站位于武夷山景区偏东方向,武夷山北站位于武夷山景区以北。
从距景区的空间位置来看,武夷山市东站距武夷山景区南门主入口约18公里,北次入口约25公里;武夷山北站距武夷山景区南门主入口约19公里。
武夷山东站和武夷山北站,都有公交车及旅游大巴与景区、度假区接驳;游客可以非常方便地到达景区目的地。不过南平市站属于地级枢纽大站,武夷山北站规模较小。
合福高速铁路开通后,不少旅客反映南平市地区的停靠站点容易混淆,很多旅客下错站。对此,铁路部门昨日发布合福高速铁路南平地区乘车服务贴士。
其中,武夷山市东站到武夷山景区的旅客可乘坐K1路公交车往返景区和车站。距离武夷山闽越王城博物馆仅8公里路程。
武夷山北站位于武夷山市北城新区,可搭乘接驳巴士前往景区。
建筑特色
度假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风景名胜区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兼有黄山之奇、桂林市之秀、西湖之美、泰山之雄。度假区以发展国际旅游为目标,根据国际度假旅游的要求,规划发展成为以接侍海外旅游者为主,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国际旅游度假胜地。度假区设旅游接待区、体闲度假区、高尔夫度假区、综合娱乐区和特色游览区等五大功能区及民俗风情、户外康乐、水上活动等十五个功能小区,为中外游客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与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档次、多功能的文化享受,高水平的服务与管理。
武夷山度假区地处丘陵山区一方田园黄淮平原,近邻秀美的武夷山大自然景观和历史积淀深厚、神奇迷幻的人文景观,三面环水,视野开阔,举目眺望,奇峰竞秀,晨观雾岚,夜听松风。游人在此度假,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心旷神怡,乐不思归。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从北京坐火车去可从邵武市下车,现在武夷山已建有机场,有直飞北京的飞机。武夷山风景区东西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14公里,面积60平方公里。有九曲溪、溪南、水帘洞、碧石岩、桃源洞、三仰峰武夷宫云窝等景点,风景区最高峰海拔717.7米,一般景点相对高度350米。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被国际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称为“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武夷山是《洞天福地记》(杜光庭)里的三十六洞天之一。“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构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水之胜。“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临水可观山景,登山可望水秀,乘上一叶竹筏游览世间一绝的九曲溪,顺流而下,山沿水立,水随山转,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一览无余,其间更有距今约3800年前高插于悬崖峭壁之上的船棺,令人叹为观止.....
去五夷山,不可不游九曲溪,其因九曲十八弯而得名。九曲溪两岸树绿竹翠、碧水长流,游人可乘坐竹筏畅游九曲溪。天游峰是五夷景区可登几个山峰之一,天游峰海拔409米,相对高度210米,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登临其顶可一览武夷峰峦苍莽迷茫、溪水锦绣如画的胜景。玉女峰是武夷山的象征,它位于九曲溪的二曲之南,高出水面90米,玉女峰对面是大王峰,中间夹有铁板嶂,据传说:玉女和大王原是一对情人,被铁板鬼发觉,向玉皇大帝告密,玉皇大怒之下,命铁板鬼严加监视,并要使玉女、大王终生分离,作为铁板鬼成仙的条件,于是,这个一心想成仙的家伙蛮横地隔在了一对情人之间,板着铁脸寸步不离。结果,玉女和大王咫尺天涯、情绵绵而恨无究,而这美满姻缘的破坏者也作茧自缚,永世也无法由恶鬼变成神仙了。
武夷山风景区也称小武夷,距小武夷50公里的黄岗山是五夷山脉的主峰,也称大武夷,其海拔2158米,是尚未为人开发过的原始森林,暂时还没有游车到达。一般人们所谈到的武夷山风景区是指小武夷。
主要景观
武夷山“奇秀甲东南”,被誉为“人间仙境”、“东方之瑞士”,是中国仅有的四个自然文化双遗产之一,人称“风景可比桂林市、休闲可比三亚”。整个武夷山分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大峡谷生态旅游区“三大部分。武夷山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候区,年平均气温18.5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的气候和丰沛的雨水,使武夷山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是旅游者避寒消暑,进行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活动的度假胜地。
竹筏漂流
这是武夷山旅游传统项目,也是最精华的部分,到武夷山不去九曲溪乘竹伐就等于没来武夷山。乘竹筏从星村码头顺流而下至武夷宫上岸,全程约2小时,每一曲都有奇丽景色,好象游历于一副天然山水画中。溪面忽而平缓似池,忽而湍急如潮,竹筏随之或珊珊而行,或疯颠舞蹈,您随之亦然。如此一峰过后又一峰,有惊无险中,两岸美景尽收眼底。无登山之劳,有涉水之乐,抬头山景源源而来,俯首水色飘拂而去,侧耳溪水叮咚,凝神恍如鲁宾逊飘流。丹崖苍壁映水中,五彩画卷映眼帘,一曲一佳境,曲曲倍出奇。畅游九曲溪,被称之为逍遥游。一路上筏工声情并茂的进行沿途讲解,优美的传说给景点增添了几份神奇,比如和尚背尼姑、酒坛峰与李铁拐、大王与玉女、晒布岩等等。筏工的服务费由客人以小费形式支付,如果是跟旅行团去导游会告诉你最低标准,如果讲的好可多给。
保健养生
武夷山脉绿色履盖达到83%,经专家监测表明,武夷山空气负离子含量浓度超过正常值的14倍,居全国各大著名旅游区前列。因此武夷山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深深吸一口气,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风光摄影
武夷山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三三秀水、六六群峰、七十二洞穴、九十九岩、神秘船棺;鸟、昆虫、各种植物;以及天游峰上日出、云海;南平市独特的民族风俗,都是取景框里的一道道靓丽风景。每年金秋时节,武夷山市会举办各类主办“金秋武夷风光摄影创作”活动,摄影发烧友可千万不要错过。
茶文化之旅
武夷山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乌龙茶的发祥地,属半发酵的乌龙茶。它既有工夫红茶乙二醇,又有绿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武夷岩茶品目繁多,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欣赏武夷美景之余找一个临水的茶社品茗让人倍感惬意,怡情养性。在武夷山间有许多这样的茶社,坐在木雕桌椅当中,聆听茶艺小姐对每道茶的解说、轻轻吸入武夷岩茶的清香、和三两好友闲话家常、感受着山青水绿、鸟语花香是种无比惬意的感觉。或是默默俯看九曲溪的碧水和水上缓缓漂过的竹筏,这样寂静的画面、这样的闲适感受就像武夷山的茶水一样沁人心脾、让人回味。
生态徒步
自助游发烧友可徒步进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感受原始森林完整的生态景观,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值最高的为大峡谷生态景区内的青龙瀑龙,每立方厘米达66034个,最高值达每立方厘米112000个。武夷山被称为“昆虫的世界”、“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挂墩一带,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大约有300多种,素有“鸟的天堂”之称。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曾组织英国观鸟旅游团专程到武夷山市来观察群鸟的生活情景,并给予很高评价。
民俗风情游
要感受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建议到曹墩村,曹墩村历史悠久,家家养兰,户户制茶,街道洁净、流水潺潺,江南民居特色浓重。村内吊脚楼、打铁店、豆腐店、弹棉庄、草编店、中药馆等沿街作坊应有尽有,游人都可以参与享受民间劳作的新奇乐趣;村中还有风情水车、典斋膳堂、古老茶坊等。曹墩村展现着淡泊安定的生活,洋溢着古老沧桑的浓浓乡情,这里的人们在怡然自得中构筑着一个与外界无所争执的桃源世界。当你远离喧嚣的都市来到这里,无数的烦愁都将云消雾散。
大峡谷探险游
武夷山市大峡谷漂流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名胜区至保护区主干线上,源于“华东屋脊”黄岗山。峡谷场14公里,相对落差150米,飘流全程6公里,时间约80分钟。峡谷皮舟漂流是另外一种野趣横生的自然探险,一种令人怦然心跳的切身体验。游人漂流而下,击涛搏浪,体验大自然的惊、奇、险、趣,堪称“华东第一漂”。
朱熹遗迹寻踪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在他71年生涯中,有40余年时光是在南平市度过的。朱熹足迹所至,遍及武夷的山山水水,真可谓:不到武夷不识朱熹!建议去位于市区东南51公里的五夫镇兴贤古街,古街始建于晋代中期,迄今已历时1700余年。兴贤书院、朱子社仓、朱子巷这三处都是与南宋大理白族自治州学家朱熹有关的文化遗迹,与屏山之麓的屏山书院遗址、府前村的紫阳楼等构成五夫理学文化旅游线路。另外朱熹纪念馆也是寻觅一代理学大师遗踪的好去处。
儒释道宗教游
武夷山市道教名山,唐末被列为道教第16洞天,现今还有保留较为完整的道观——桃花源道观。武夷山的佛教历史可追溯到唐朝,现仍有天心永乐禅寺妙莲寺瑞岩寺等。唐宋间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5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融合释、道,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武夷山现有摩崖石刻400多处,最有名的是晚对峰有一处石刻:“道南理窟”,每字两米见方,苍郁古雅,是理学名山的历史徽志。
古建筑观赏
据《武夷山志》记载,历代在武夷山修建的寺庙、祠、宫、院、山庄等多达187处,亭台楼阁117处。这些具南平市山区建筑特色的群体,作为武夷山市的衬托,以其自然逼真、协调之美闻名于世。
目前,千古名观武夷宫、东南奇观古汉城和武夷精舍等处均是旅游者观赏古建筑的极好去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旅游信息
建筑特色
主要景观
竹筏漂流
保健养生
风光摄影
茶文化之旅
生态徒步
民俗风情游
大峡谷探险游
朱熹遗迹寻踪
儒释道宗教游
古建筑观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