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永乐禅寺,深藏于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刹。初建时称为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坐落于
武夷山方圆120里的景区范围中心,故名。名刹的建筑在明清之际就曾辉煌一时,当时寺庙的中轴线上建有弥勒殿、天王殿、
大雄宝殿、
观音殿、法堂、库房、斋堂、禅堂、客堂、香客楼等,两侧建有三层
重楼的钟楼,鼓楼和偏殿。大构体则飞檐曲栏,壮丽雄伟;小雕件则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仰之弥增佛界庄严之感。这座规模宏大、清净庄严的名刹,文革中几经尘劫。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宗教政策,得以重修。
人文历史
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道士韩洞虚曾一度易其名为天心庵并予以扩充构体。清
康熙,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这一宗教名构,改为天心永乐禅寺。此时,“天心”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因据
清代的董天工《武夷山志》记载,天心永乐禅寺所坐落之天心峰居于武夷山之中,“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名寺耸立于名山之枢极,纵览总领群峰中的寺观
庙宇。禅寺取名“天心永乐”还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多处“
无量寿佛”“南无阿弥陀佛”的珍贵
梵文摩崖石刻,与天心永乐禅寺相映成趣,给游客、香客留下深的禅理遐想。清末,
光绪帝的老师
陈宝琛大学士赠送“福德因缘”匾额一块,仍悬挂的寺中。
天心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福建鼓山名刹的名僧德容荣任
住持。他主持大兴土木,广增佛殿僧舍;弘扬佛法,喜结十方丛林,遂开创这方宝刹最令人难 忘的历史。自僧德容住持宝刹起讫至民国26年,该寺先后共传了七堂大戒,曹洞钟鼓遍天下,武夷佛法传人心,天心永乐禅寺也成了各地僧侣朝拜受戒的古圣道场。据传,名刹香火旺盛之时,寺内有僧众百余人,钟鸣鼎食,和谐,香烟缭绕,梵音清越,游客亦多为香客,名山倍加扬其名。佛诞之日,香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武夷山道为之拥挤不前,盛况空前。它得天独厚地处于武夷山山北的风景绝幽之处。四周古木参天,篁竹蔽地,鸟鸣蝉噪,意境深邃,步入寺内,恍如游仙,大有“天外天”的神秘之感“平衍之处日葛香林,禾环匝,竹树森列,望之蔚然,犹间云。”(
清代的董天工《
武夷山志》)名刹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名山深藏古寺,亦深藏禅心,令人超凡脱俗。古代诗人傅如舟在《宿天心永乐寺》中有诗句赞曰:“始知九曲外,又有南山南,森邃更险豁,深篁倚烟岚,沙田稻翼翼,岩桂花王参。”
近况
1、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莅临天心永乐禅寺
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毕业于佛学院的
泽道法师等僧人入住本寺,并得到了原省佛教协会会长、
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大和尚、台湾传孝大师、开证上人等高僧大德的鼎力加持,为这座无可替代地肩负
武夷山宗教旅游文化发展重任与一身的千年古刹的重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90年底,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光临本寺,并为禅寺题额。随后有荷兰女王亚特丽克丝、
泰国议长
米猜·雷初攀。雷初攀等海外名流,国家领导人杨尚昆、李瑞环、李鹏等相继莅临,为本寺留下弥足珍贵的墨宝。
2、与文化传媒界人士广结善缘
2009年,资深文化传媒人、书法家张燕生等人应邀来到天心永乐禅寺,与天心永乐禅寺的
住持泽道法师品茶论道,其间品饮
大红袍时,对“茶禅一味”大红袍的无与伦比的神妙茶韵赞誉有加,应泽道大师之邀,张燕生写下了“
禅茶赋”及“藏经楼”、“瑞应
佛塔”等匾额作为自己对这座闻名天下的古刹禅院的虔诚礼拜,而泽道大师也回赠了“心即是佛”、“话说大红袍”等墨宝,两位大师的心有灵犀,为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更增添了一缕佛韵茶香,令其神韵和佛境清扬而致远。
发展历史
【1385年】
洪武十八年,举子
丁显在赶考路上
中暑,被天心寺僧以茶入药治疗,得救后中状元。为报佛恩,状元以红袍披茶树。始有“
大红袍”之名。
【1419年】明永乐十七年,
朱棣敕封天心永乐禅寺,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大红袍”遂为万茶之尊,名扬天下。
【1526年】明嘉靖五年,徐柳写《天心禅茶疏》,“天心禅茶”之名首见经传。
【1646年】清顺治三年,天心茶僧研制出
乌沃茶制作工艺,经久耐泡的乌龙茶为
工夫红茶提供有「米」之炊。「大红袍」被称为乌龙茶之祖、工夫茶之源,并渐成为
岩茶的代名词。
【1685年】清康熙二十五年,天心茶僧
阮旻锡写《武夷茶歌》,是最早记载乌龙茶制作工艺的文献。
【1855年】清咸丰五年,天心方丈赠予台湾学子林凤池三十六棵茶苗。在台被广泛引种,成为名茶“冻顶
乌龙”。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天心僧人完成“
母树大红袍”
梵文摩崖石刻。
【1951年】 “土改”把天心永乐禅寺庙产
九龙窠“大红袍”茶园划归农场管理。
【2006年】 “
大红袍”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在首届
武夷山国际
禅茶(大红袍)文化节上,举行“大红袍
祖庭”揭碑仪式。
【2008年】在第二届中国(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上,举行茶祖殿开光法会及海峡两岸茶文化“陆羽奖”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
【2009年】天心永乐禅寺
泽道法师为“大红袍”礼品茶亲笔题字留下墨宝,泽道法师在包装盒的正面题写“大红袍”三字,并邀请书法家张燕生先生在包装盒的背面题写“绿叶镶边兮红袍罩身,善缘接善兮一泡心宁”二句。
历史典故
根据《瑞岩实录》等有关史料记载,唐末诗僧
贯休禅月大师曾三次访武夷,在天心寺挂单,并在那里巧遇扣冰藻光禅师,二人把茶当酒,说禅论时务。“闲云野鹤”的贯休,在茶单宁的作用下才思泉涌,口若悬河,参公案、把话头、斗禅机。藻光频领要旨,大开眼界。天心禅茶不但承担了社交中以茶为媒的功能,而且成为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明代冰县知县徐柳不但崇佛而且嗜茶,游览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时,茶过七巡而意犹未尽,诗心大发,万千感慨跃然纸上,以洋洋洒洒的《天心禅茶疏》盛赞天心扣冰古佛和
贯休援禅如茶、融茶于禅的茶禅之缘。天心禅茶始见于经传。
第一个种茶的人是僧人,第一本茶书写于寺庙,最好的茶也都产自寺庙,如
西湖龙井出于
龙井寺、
大红袍源自天心寺、
南岳云雾茶产于
庐山东林寺,这些都是“茶佛一家”最真实的写照。
天心永乐禅寺的僧人们继承农禅并举的传统,秉承造福十方茶农,利乐有情众生的理念,广辟茶园,以永乐茶坊为手工制茶基地,以萃辰天心禅茶会所为茶文化交流窗口,以茶会友,广结善缘,注册了“扣冰”“无我”商标,更慧眼选中大红袍茶枕、茶垫系列产品,力推尊贵天成的
乌金石茶盘、经营附属
水晶系列吉祥饰物等。为推广
岩茶、传播禅文化不懈地努力。
交通信息